紀佳文
“視障人士將來就是去做推拿”,從記事起,馬寅青便不止一次地從老師和長輩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好像人生只有這一條走得通的路。作為中國1800萬視障人士中的一員,馬寅青不喜歡推拿,也不想成為一名盲人推拿師,26歲的她,成為一個打破視障者的職業(yè)“魔咒”的人。
錄屏軟件將電子書的內容以3倍速的機器人聲念出來,主播聽到耳機里的機器人聲后,要一邊對著話筒以正常速度復述出上一句,一邊在心里同步記住下一句,做到“一心二用”?!獙⑽淖肿兂陕曇?,是馬寅青團隊的工作日常。這是一家特殊的有聲書制作公司,團隊共有20多名成員,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員工和馬寅青一樣,是視障人士。
1994年,一個只有兩斤多重的女嬰出生,早產的馬寅青被放在暖箱里,吸氧過量導致她視網膜病變,自小便失去了光明。上幼兒園時,馬寅青留在爺爺奶奶家和親戚朋友家“漂泊”。本就內向的她更不愛與人交流,小學時期的馬寅青是班里的“小透明”。到了初中,在一次課本劇大賽上,馬寅青的表演得到了一位老師的贊賞,稀里糊涂地,馬寅青被“抓”進了校話劇社。她開始享受在舞臺上被關注的感覺,“大家的焦點都在我身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我、聽到我,這種感覺多棒?。 ?/p>
發(fā)現自己的興趣后,馬寅青開始在網絡上上傳一些自己的配音作品。2014年,馬寅青步入大學校園,學習推拿按摩的她并沒有放棄配音的愛好,她開始嘗試錄制有聲書,慢慢地接觸到了一些有聲制作的渠道,這讓她看到了視障人士的另一種職業(yè)可能性。
臨近畢業(yè),馬寅青接到一家有聲書制作公司的面試邀約,前兩輪面試過程都很順利,但最終沒有等到錄取通知,對方解釋,這個職位需要到公司坐班,領導覺得視障人士不方便,和同事交流也會有困難?!八紱]有見過我,怎么就覺得視障會給我的工作造成不便?”馬寅青憤怒又委屈。
馬寅青盤算,既然自己熟悉有聲書的制作流程,能不能開工作室自己干?2018年6月,“寅青之音”工作室成立了,可現實遠沒有馬寅青想象中那么簡單。如何去找合作方?如何對接主播?問題一個一個蹦到了她眼前。十幾天沒有接到單子,馬寅青對自己說,工作室剛成立,很正常。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個月,焦慮感開始襲來,“接不到單怎么辦”成了她每晚睡覺前的“拷問”。三個月,零業(yè)務,零收入。家中客廳常常出現她一個人搓著手踱來踱去的身影。又一次向一家公司發(fā)送試音小樣后,馬寅青收到了對方的合作邀約,馬寅青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工作室走上正軌,馬寅青又有了新的想法,“這條路我行得通,別的視障人士是不是也可以?”2019年2月,上海寅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了,團隊成員擴大到了現在的20多人。2020年,公司總營收近百萬。
“如果能讓大家知道,殘障人士其實對社會也是有價值的,那大家就會改變對殘障群體的刻板印象。”馬寅青不喜歡別人將她的創(chuàng)業(yè)與“視障”聯(lián)系起來。在她看來,這種聯(lián)系像是在渲染視障者的不易與悲涼。她希望的是,在實現自我價值這條路上,自己能被當作一個普通人。
(田宇軒摘自微信公眾號“北青深一度”)
【人物速寫·打破偏見】“視障女孩”馬寅青用自己的努力和超越別人的付出,改寫了自己的命運,更打破了人們的職業(yè)偏見。不屈于命運安排的人,會用更勤奮的拼搏,改變社會偏見。想來,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找準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多方打磨成就更精彩的自我,人生定會有更多可能。
(特約教師 楊歲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