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茹伊
我的外婆家在美麗的越國古都——浙江諸暨,每到4月份,外婆就會上山采艾草,給我們做一道傳統(tǒng)美食——雪團,這是一種特別好吃的米粉果子。
雪團的底色是翠綠色的,由艾草加米粉揉成,里面藏著紅紅的豆沙,表面鑲嵌著白白的糯米,看上去就像許多晶瑩的雪花落在蔥綠的草地上,拿在手上就像一個小小的雪球,難怪取“雪團”這個名字呢!
蒸熟的雪團散發(fā)著一股濃濃的艾草香,雪團上的糯米也變得透明發(fā)亮,讓人饞得忍不住流口水。我張開嘴巴迫不及待地大咬一口,真是又軟又甜,帶著艾草的清香,好吃極了。
除了甜的豆沙餡,還有咸的筍芽餡。那是用嫩嫩的筍芽兒尖尖、鮮肉、豆腐和雪菜爆炒而成的。每次祭掃的時候,我們都會帶上先人最喜歡吃的口味,放在他們墓前。
外婆告訴我,吃雪團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習(xí)俗,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是寒食節(jié),古時候是三天都不能開灶火的,只能吃一些生冷的食物,聰明的老百姓就想出了這種既好吃又能填飽肚子的果子。媽媽查了資料后,我才知道,這個寒食節(jié)原來是為了紀(jì)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
外婆做的雪團非常好吃。每次從外婆家回來,外婆都會給我們帶回來很多,媽媽會把雪團存放在冰箱里,早上拿來當(dāng)早餐,一吃到這個味道,我就會特別地想念外婆。
(指導(dǎo)老師:劉定波)
小編點評
清香誘人的雪團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欲,承載了一段歷史,也飽含了外婆的愛,讓“我”時刻想起并思念遠(yuǎn)方的外婆。作者通過生動而細(xì)膩的描寫,寫出了“我”對雪團的喜愛和外婆對家人的關(guān)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