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七
火星看似有一個“火”字,實際上,它的溫度極低,由于遠離太陽,它的表面平均溫度低至零下63攝氏度,要我說,應該叫“冰星”才對。
別說,下面這個新聞還真的和冰有關,最近,科學家正在計劃發(fā)射火星車去火星,還要讓它承擔起采集資源樣本、勘探的艱巨任務,而它采用的材質讓人簡直大吃一驚:正是普普通通的冰塊。
用冰來制作火星車,靠譜嗎?它真的不會被火星上堅硬的巖石撞裂嗎?
自己造自己
火星的地質地貌實在太特殊了,各種材質的機器人一旦到了火星表面,都會被火星的環(huán)境腐蝕,堅硬的鋼鐵合金也變得不堪一擊。雖說我們需要探索宇宙,但金錢也經不起這么浪費呀,于是,人們選擇了宇宙中更加常見、成本更低的材料——冰?;鹦?、南極都屬于極端環(huán)境,溫度很低、結冰穩(wěn)定,機器車因操作而產生的熱量不會導致融化甚至短路,另外,冰塊切割、雕刻和融合起來都比較容易,用它做成的機器具有自我修復、自我復制能力,絕對是一種強大的、低成本的方案。
當然啦,制動器、電池或其他電子元件全用冰來做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科學家用其他材料做電動機,再用冰來做底座、輪子。目前,概念版的南極探險機器車IceBot已經問世了,材料正是電動機+底座+冰塊制的各個部件。這個小可愛的重量只有6.3公斤,可以平穩(wěn)上坡,自動清障,在室溫下也不會融化。一旦出現故障,隨時用冰自造部件,真正實現了就地取材。
探索永不止步
在茫茫太空,探測器出現故障在所難免,如果能夠自我修復、自我復制、自我重新配置,就可以正常運行,大大降低費用,節(jié)省資源。
不過,這項發(fā)明的最大難點是,如何用冰制造出靈活可用的機械臂?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用電阻絲網局部融化冰塊表面,然后借助一個模塊化關節(jié)連接驅動器和冰,并且嘗試利用螺絲孔等連接方法,確保冰塊形狀不變。
這一切,將來都有可能變成現實,讓我們靜靜期待吧——沒準兒哪一天,我們就可以乘坐“冰車”去深空探索或居住,那該是多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