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青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xì)的編年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做。它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任務(wù)。既是歷史文獻(xiàn),又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
晉侯秦伯圍鄭?!呵飼r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氓——《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漢代時被尊為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 305 篇,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風(fēng)有 15 國風(fēng),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小雅,是宮廷樂歌;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六合正相應(yīng)。良吉三十日?!湃私Y(jié)婚擇日,要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的六個字都相合適,叫六合。
子無良媒?!诙Y,周代開始,男子二十歲由父親在宗廟里主持冠禮。加冠禮后可以娶妻。女子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結(jié)發(fā)加笄。女子出嫁叫歸,可見出嫁的女子以男家為家,“嫁”字即“有家”;男子娶妻,為“取”,意思是把別家的女兒取到自己家里來了。古代婚姻六道手續(xù):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外連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B衡,也寫作連橫,秦國采用的離間六國、使它們各自同秦國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的策略。合縱,擊破秦國的連衡策略。
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在朝堂上安設(shè)“九賓”。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jié)。九賓,由儐者九人依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
乃使其從者衣褐。——上古的布不是棉織品,而是麻織品或葛織品。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布與帛形成了低級衣服與高級衣服的對比,貧賤的人穿不起絲織品,只能穿麻織品,所以“布衣”成了庶人的代稱。最粗劣的一種衣服稱為“褐”,是用粗毛編織的,所以貧苦的人稱為“褐夫”。后世科舉新進(jìn)士及第授官,稱“釋褐”。
蘇武傳——《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記載了漢高祖劉邦到王莽之間 229 年的歷史。作者班固,東漢時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
雖蒙斧鉞、湯鑊?!X,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湯鑊,用滾湯在大鑊或大鼎中烹煮人。泛指刑戮。
觀太學(xué),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珜W(xué),古代設(shè)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xué)府。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學(xué)問和技能。
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獫h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漢代官署名。臣民上書和征召,都由公車接待。
陽嘉元年?!糯弁?、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成為謚號。皇帝在謚號前面還有廟號,從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稱為太宗、世宗。漢武帝的全號是世宗孝武皇帝,世宗就是廟號,孝武就是謚號。唐玄宗、宋太祖都是稱廟號。年號,是皇帝紀(jì)年的名號。年號是漢武帝時開始有的,漢武帝即位那年年號“建元”。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成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明清兩代的皇帝基本不改元,因此有可能用年號來稱謂皇帝,如明世宗稱為嘉靖皇帝,清高宗被稱為乾隆皇帝。
又多豪右?!烙遥雷宕髴?。右,右族,即豪族。秦漢時,豪族住在城市的右邊,故稱豪右。
上書乞骸骨?!蟪寄昀狭苏埱筠o職,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xiāng)去。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诵撬拮鴺?biāo)法,用來觀測日月五星位置坐標(biāo)。有些星宿測定歲時季節(jié)。二十八星宿就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二十八個星空區(qū)域,另外還有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重要的星宿還有北斗星,因?yàn)榭梢岳盟鼇肀鎰e方向、確定季節(jié)。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捫參歷井仰脅息?!湃税烟焐系男撬藓偷厣系闹萦蚵?lián)系起來。在春秋戰(zhàn)國,根據(jù)地上的區(qū)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互相對應(yīng),稱為“分野”。古人所以建立星宿的分野,主要是為了觀察所謂“吉祥”的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兇。例如日食,被認(rèn)為對最高統(tǒng)治者不利。彗星,是兵災(zāi)的兇象。
蟪蛄不知春秋。——古人以太陽的出沒和月亮的盈虧來確定一日;以月相的變化周期確定一月;以莊稼成熟的周期來確定一年。一年又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按孟仲季分別指稱每一月。比如仲春即二月。季冬即十二月。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為春秋二季,所以稱“春秋”即為一年。古人又以季節(jié)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劃分了二十四節(jié)氣。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湃擞酶芍Ъo(jì)日。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單位,成為六十甲子。組合時是單數(shù)配單數(shù),雙數(shù)配雙數(shù),所以不可能有“甲丑”“乙寅”之類。有時也可以只記天干不記地支,如“三月上巳”。東漢開始用干支紀(jì)年。
朝菌不知晦朔。/七月既望?!吭碌牡谝惶旖凶觥八贰?,最后一天叫做“晦”。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做“望”,后一天叫“既望”。
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湃艘罁?jù)天色把一晝夜分為若干時段,日出時叫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夕暮昏晚。太陽正中叫日中,將近日中的時間叫隅中,太陽西斜叫昃。日入以后是黃昏,黃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雞鳴,雞鳴以后是昧旦,昧旦以后是平旦、平明,天亮了。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夜里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是現(xiàn)代的兩個小時。夜半十二點(diǎn)是子時,因此有了“子夜”的說法。
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瓘?fù)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獙m商角徵羽為五音,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音樂簡譜的 12356,。后來加上變宮 7 和變徵 4,為七音。變徵是徵音的變調(diào),聲調(diào)悲涼。
古代區(qū)域劃分有特定的名稱。
州,上古天下分九州,后來逐漸縮小,唐宋全國有三百多個州,指行政區(qū)。明清時改州為府???,行政區(qū)域。秦朝分三十六郡。隋朝取消郡,唐代又恢復(fù),宋代再廢除。
國,漢代諸侯王的封域。
道,唐代監(jiān)察區(qū),全國分十道。
路,宋代最初是為征收賦稅轉(zhuǎn)運(yùn)漕糧而分的區(qū)域,后來帶有行政區(qū)域和軍區(qū)的性質(zhì)。和今天的省相似。
省,本來是官署的名稱。元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設(shè)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后來成為行政區(qū)域的名稱,簡稱省。
府,各朝不同級別的區(qū)域。軍,宋代行政區(qū)域。
縣,地方基層行政區(qū)域,秦漢即有。
將相和?!獞?zhàn)國時代,各國國君之下分設(shè)相將,分掌文武二柄。后來官職越發(fā)細(xì)分,隋代初定六部, 歷代相承,基本未變。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績、升降;戶部,掌管土地、戶口、賦稅、財(cái)政;禮部,掌管典禮、科舉、學(xué)校;兵部,掌管全國軍政;刑部,掌管刑法、獄訟;工部, 掌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各部首長稱尚書,副首長稱侍郎。中央設(shè)有監(jiān)察官和諫官。監(jiān)察官對百官進(jìn)行糾彈,諫官對皇帝進(jìn)行規(guī)諫。監(jiān)察官的首長稱御史大夫。
避諱?!恢苯臃Q君主或尊長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長的名字相同的字面,則用改字、缺筆等辦法來回避,其結(jié)果往往造成語文上的若干混亂。比如漢高祖劉邦,漢代石刻皆改“邦”為“國”字。
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湃顺S脝史肀硎居H戚關(guān)系的親疏遠(yuǎn)近?!肮Α辈皇侵竼史?,而是指親戚。喪服中明確表現(xiàn)了血統(tǒng)親疏的等級。五服以內(nèi)為親,五服以外為疏。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斬衰是三年喪期,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緦麻三月。
項(xiàng)王、項(xiàng)伯東向坐?!糯鷮m室一般向南,建筑內(nèi)部分堂、室、房。堂,是行禮的地方,不住人;堂后是室, 住人;堂前有階,要入堂先要升階,故有“升堂”的說法。古人席地而坐,堂上面南為尊, 稱“南面”。坐北朝南為尊位,天子、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稱帝位,“南面稱王”即稱王稱帝。室內(nèi)坐位則以朝東的方向?yàn)樽稹?/p>
儼驂騑于上路?!湃塑囻R并舉。戰(zhàn)國以前,車馬相連,馬是用來拉車的。軔,是阻止車輪轉(zhuǎn)動的一塊木頭。行車時要先將軔移開,所以啟程稱為“發(fā)軔”,引申為事情的開端。古人乘車尚左,以左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陪乘者在右。陪乘稱為驂乘,又稱車右。駕車的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則有驂服之分。兩旁的馬叫驂,中間的叫服?;蛘呤欠筮叺鸟R稱驂,右邊的馬稱騑。戰(zhàn)國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從匈奴學(xué)來了騎馬。古代貴族戴冠乘車,車有車蓋,所以古人以“冠蓋”為貴人、仕宦的代稱。
五谷。——上古糧食分為五谷、六谷和百谷。五谷:稷、黍、麥、菽、麻。古人以牛羊豕為三牲, 祭祀時三牲齊備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叫少牢。牛最珍貴,只有統(tǒng)治階級吃得起。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鼎是用來煮肉盛肉的,一般是圓腹三足,長方形四足的稱方鼎。鼎足下可以燒火,有幾種肉就分幾個鼎來煮,煮熟后就在鼎內(nèi)取食,所以有“列鼎而食”的說法。鐘鳴鼎食是貴族的生活狀態(tài)。先秦時吃飯不用筷子,主要用手和匕。漢代才開始用筷子。酒器有尊、觥、壺等,爵是酒器的通稱。
昆明市第三中學(xué)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