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華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成為學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內(nèi)容之一,這不僅關系到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還關系到學生將來走向社會能夠應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際交往等問題。本文從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出發(fā),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原有的生活秩序,不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影響著人們特別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對于正處于認知能力發(fā)展階段,容易產(chǎn)生過多情緒而控制能力不足的中學生來說,疫情肆虐加之生活空間的縮小會讓學生出現(xiàn)各種問題。解決這些心理上的問題和困擾,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更是新課標語文教學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心理健康滲透。
一、良好的線上教學氛圍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疫情期間,線上學習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內(nèi)容,而線上教學沒有了往日的物理場景、學生和老師,不再是面對面、眼神對眼神的交流。情景和環(huán)境的變化,會給一部分學生帶來心理上的變化,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營造合適的教學氛圍尤為重要。
教學前,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一篇聲情并茂的朗誦,讓學生在進入學習前有一個好的心情。如《喜羊羊》《小星星》等活潑歡快的歌曲,學生聽后會產(chǎn)生愉悅的體驗和感受,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放下學習前的各種情緒,讓學生在學習開始就有了專注力。教學課間,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小故事或小笑話。故事可以多樣化,只要是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易于學生接受的寓言、小品和生活中的小段子都可以。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中搜集,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既寓教于樂,又緩解學生疲憊的神經(jīng),同時,也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有的學生當面講會感到緊張和羞怯,而這種隔空反而會讓他們放膽去說。
二、挖掘教材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的目標。在以人為本的教育新課程理念中,這是比知識傳授更為重要的目標。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不僅有很高的文化內(nèi)涵,而且弘揚很多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明確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目標多元化,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這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如愛國主題教育的《最后一課》《黃河頌》;生命主題教育的《談生命》《再塑生命》;親情主題教育的《背影》《金色花》《荷葉·母親》;意志教育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真正的英雄》;樂觀教育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成長教育的《孤獨之旅》等。此外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有豐富多樣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如《讓世界充滿愛》《有朋自遠方來》《微笑著面對生活》等,多方面、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指導學生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可以目標明確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內(nèi)容,尋找心理健康滲透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挖掘文學作品中具有崇高道德情操和優(yōu)秀心理品質的人物形象,激發(fā)學生以他們?yōu)榘駱樱蜃髌分械娜宋飳W習。學生通過學習得到感受和體驗,從而將這些良好的品質內(nèi)化為自己的心理品質,心理素質得到發(fā)展。如學習《金色花》一文時,教學中可以設計:“我為什么要變成金色花?”“你也想為家人變成什么?”等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小主人公懂得感恩、回報母愛的優(yōu)秀品質,讓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學習《我的信念》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以居里夫人為榜樣,學習她追求科學的執(zhí)著精神和堅定的信念,激勵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困難勇攀高峰。
挖掘文章所蘊含的真善美的思想內(nèi)涵,熏陶感染學生。如學習《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時,教師可以與當前抗擊疫情相結合,課件中插入一些抗擊疫情逆行者的感人瞬間的圖片,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詩人舒婷對苦難祖國深摯的愛與希望,同時,也深深體會到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民族自信心和堅強不屈的奉獻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改變學生居家的煩燥抑郁情緒。
三、在學習方法指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課堂的主要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如何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巧妙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師需要研究的一項課題。
1.設計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
語文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可以盡情表達喜怒哀樂,盡情傾吐心聲,品味學習的樂趣。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可以大膽探索質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互助互愛,積極進取,勇于拼搏,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如開展游戲競賽、討論座談、角色表演等,在學法上通過協(xié)作學習、開放式學習等方式的實踐,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去感悟語文課本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因素。疫情線上授課,我們?nèi)匀粓猿中〗M合作學習,課下成立小組微信群進行討論交流,課上進行小組PK。這樣課堂氣氛活躍而熱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解決了線上教學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的問題。通過合作式學習,也改變了許多學生自私、我行我素等不良的性格,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加強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
利用書籍特有的魅力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名著,讓學生在書海中徜徉,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從而克服網(wǎng)絡游戲之癮。教師提前布置適當?shù)膯栴},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如“《駱駝祥子》中祥子三次買車的結局是怎樣的?”“《儒林外史》中最吝嗇的人是誰?”“《西游記》中與三有關情節(jié)有哪些?”等。教師還可故意說錯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去質疑,學生在質疑教師的同時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結合寫作教學,引導學生自我剖析
教師要做好日記和周記的作業(yè)指導,搭建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鼓勵學生寫日記和隨筆,來訴說心中的煩惱,宣泄心中壓抑的情緒。通過日記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困惑的問題,讓學生偏斜的心理趨于平衡,幫助學生克服消極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從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在正確的評價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有助于學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的評價語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在回答問題時學生沒有答對,教師可以這樣評價:“老師很欣賞你的勇氣,如果你下次回答問題時再認真仔細地審題,你就一定能答對。”教師一句評價,在學生心中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給予正確積極的評價,能夠促使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向前,提高自信心。
五、良好的師生關系利于心理健康教育
相比之下,在中學的各門功課中,語文教學更具有情感性,教師更要以情感去教育人、感化人,不僅能提升教學效果,還能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是學生的朋友,要做到知學生之所知,懂學生之所懂,充分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教師不是學生的父母,但長時間的接觸中,要留意學生的細微變化,及時解決父母不能解決的問題,建立更親密的師生情誼。教師是教育實施的主體,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科學的認識。重視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提升,是真正深入、有效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總之,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發(fā)展變化,學生的心理也會不斷變化,會出現(xiàn)各種新的心理問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育工作者要在學科教學中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以應對解決各種心理問題,把教育教學工作真正做好。
參考文獻:
[1]劉進文.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J].好家長.2017,(11).
[2]臧秉武.論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學語文教學,2013,(09).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