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煜 詹東安 呂 昌 程大海
(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chuàng)新中心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0
與傳統(tǒng)的NGW型行星減速機相比,3K型行星齒輪減速機具有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齒數(shù)少的情況下可實現(xiàn)大傳動比、功率密度高等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低速重載工況,在各種特種車輛、工程機械和其他傳動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其結(jié)構(gòu)簡圖如圖1所示。3K型行星減速機雖然具有以上諸多優(yōu)點,但其結(jié)構(gòu)是由一個傳統(tǒng)的負號機構(gòu)與一個正號機構(gòu)復(fù)合而成,故存在功率內(nèi)循環(huán),傳動效率會隨著傳動比的增大而降低[1]。
圖1 3K型行星齒輪減速機結(jié)構(gòu)簡圖
Muller[2]在假設(shè)單對齒輪副嚙合效率為0.975的條件下,計算得出傳動比為100的3K型行星減速機的傳動效率只有0.546。因此傳動效率是衡量3K型行星減速機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biāo),也是限制其進一步推廣應(yīng)用的制約因素。筆者針對上述問題首先分析了行星減速機傳動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而提出一種低速重載3K型行星減速機的效率提升方法。
如輸入功率確定,那么功率損失將決定傳動效率。行星減速機的功率損失由以下五部分組成:
1)齒輪的嚙合損失;
2)軸承的摩擦損失;
3)密封件的摩擦損失;
4)齒輪與行星架的攪油損失;
5)空氣阻力損失。
對于工作在低速重載工況下的3K型行星減速機,軸承及密封的摩擦損失、攪油及空阻損失占比極小,決定其傳動效率的是齒輪嚙合損失。
3K型行星輪系是一種復(fù)合行星輪系,包含3個中心輪、1個行星架及數(shù)個行星輪,嚙合效率的計算十分復(fù)雜。Muller[2]認為任何一種復(fù)合行星輪系均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基本行星輪系,3K型行星輪系根據(jù)不同的輸入輸出組合方式,通過基本行星輪系擁有3種可行的等效傳動分解方式,由基本行星輪系I、II、III組合而成,見圖2所示。
圖2 3K型行星輪系等效分解方式
輪系中任一構(gòu)件的轉(zhuǎn)矩值(不考慮功率損失)在a、b、c這三種等效傳動分解方式下具有相同值。而Kurth[3]指出,只有功能等效分解方式才能真實替代圖1的3K型行星輪系,用以計算輪系嚙合效率,并且具有相同的運動學(xué)與靜態(tài)特性。圖1所示的3K型行星傳動簡圖,功率由太陽輪輸入,齒圈c固定,最終由齒圈e輸出,其功能等效分解方式對應(yīng)圖2(b),由基本行星輪系I、III復(fù)合而成,圖中的齒圈c與c′、齒輪 b與b′完全相同。該3K行星輪系的總傳動效率等于基本行星輪系I、III的傳動效率乘積,見式(1)。
η3K=ηI·ηIII
(1)
式中:
η3K——圖1所示3K行星輪系傳動效率
ηI——基本行星輪系I的傳動效率
ηIII——基本行星輪系III的傳動效率
基本行星輪系I是一個NGW型2K-H簡單行星輪系,根據(jù)外加力矩平衡條件,中心輪a、c及行星架H上的外加扭矩之和為零,即
∑Ti=Ta+Tc+TH=0
(2)
圖3中,如果功率由中心輪a輸入,經(jīng)行星架H輸出,中心輪c固定,則此時傳動效率
圖3 NGW型2K-H簡單行星輪系
將式中絕對值符號解除,得
TaωaηaH+THωH=0
可表示為
(3)
同理,如果功率由中心輪a輸入,經(jīng)中心輪c輸出,行星架H固定,則此時傳動效率
將式中絕對值符號解除,得
可表示為
(4)
將轉(zhuǎn)矩方程(2)與式(3)、(4)聯(lián)立,得一組關(guān)于三個基本構(gòu)件外加轉(zhuǎn)矩的齊次線性方程,即
(5)
顯然,當(dāng)定軸傳動效率η0已知時,為計算該行星傳動的效率ηaH,可令式(5)的系數(shù)行列式為零,有
(6)
解得:
采用上述方法,可使用定軸輪系傳動效率表示基本行星輪系I任意中心輪輸入的傳動效率,即在各種功率流情況下的傳動效率。而的計算如下:
η0=ηabηbcηL
(7)
式中,
ηab——中心輪a與行星輪b間齒輪嚙合效率;
ηbc——行星輪b與中心輪c間齒輪嚙合效率;
ηL——攪油、空阻、軸承、密封等齒輪嚙合外的傳動效率。
同理,可使用上述方法推導(dǎo)出II、III輪系在各種功率流情況下的傳動效率,整理得
單對齒輪副嚙合功率損失是齒輪嚙合過程中,齒面間相對滑動造成,Niemann[3]給出了以下的計算方法:
Ploss=Pin·Hv·μm
(8)
式中:
Pin——輸入功率
Hv——嚙合損失系數(shù)
μm——平均摩擦系數(shù)
而嚙合損失系數(shù)Hv可按下式計算(εa<2):
(9)
式中:
i—— 齒輪傳動比
z1——輸入齒輪的齒數(shù)
β——齒輪螺旋角
εa——端面重合度
ε1——嚙合節(jié)點前重合度
ε2——嚙合節(jié)點后重合度
聯(lián)立式(8)、(9)可得單對齒輪副嚙合效率:
η=1-(Hv·μm)
(10)
從式(10)不難看出,可通過減小平均摩擦系數(shù)μm、嚙合損失系數(shù)Hv來提升齒輪副的嚙合效率。Wimmer[4]還指出可通過減小重合度、減小齒輪模數(shù)、增大壓力角、增加小齒輪的齒數(shù)來提升齒輪嚙合效率。Bernd-Robert[5]更是提出了一種低功率損失齒輪副設(shè)計原則:
1)嚙合節(jié)點處于嚙合線中點;
2)通過削頂減小齒頂高,進而減小重合度,使。
下文將在實例中使用Bernd-Robert原則提升齒輪副嚙合效率。
圖2(b)功能等效分解方式中,行星輪系I為太陽輪a輸入,行星架H輸出,齒圈c固定;行星輪系III為行星架H輸入,齒圈e輸出,齒圈c′固定。如查表1后可得I、III傳動效率如下:
表1 基本行星輪系傳動效率
(11)
此時可比較ηI、ηac的大?。?/p>
表明行星輪系I的傳動效率ηI總是高于對應(yīng)的定軸傳動效率ηac。
(12)
此時可比較ηIII、ηc′e的大?。?/p>
表明行星輪系III的傳動效率ηIII總是低于對應(yīng)的定軸傳動效率ηc′e。AGMA6123[1]指出這是因為正號機構(gòu)存在功率內(nèi)循環(huán),齒輪嚙合傳遞的功率遠大于輸入功率所致。
(13)
同樣可證明此時ηIII<ηc′e。
(14)
(15)
表對η3K的影響
某款工程機械用3K型行星減速機,其傳動原理見圖1,齒輪副基本參數(shù)見表3。在輸入轉(zhuǎn)速500 r/min、輸入功率30 kW的額定工況下,使用ISO VG220潤滑油,臺架實測80℃時傳動效率為0.832,連續(xù)工作溫升過快且無法達到熱衡,試驗臺架的布置見圖4。
表3 原減速機齒輪副參數(shù)
圖4 3K型行星輪臺架搭建形式
為提升該減速機的傳動效率,在徑向不增加尺寸,滿足3K型行星傳動裝配條件,保證齒輪安全系數(shù)的基礎(chǔ)上,減小重合度εa、減小齒輪模數(shù)、增大壓力角、增加小齒輪的齒數(shù),形成了新的產(chǎn)品方案,該方案的齒輪副基本參數(shù)見表4。
表4 改進后減速機齒輪副參數(shù)
使用本文推導(dǎo)的3K型行星輪系傳動效率計算方法,在同樣運行工況下,計算出改進設(shè)計后基本行星輪系I、III的傳動效率ηI、ηIII,計算結(jié)果見表5、表6。
表5 基本行星輪系I、III的傳動效率
表6 基本行星輪系I、III的傳動效率
改進方案后的3K型行星減速機傳動效率:
η3K=ηI·ηIII=0.991 5×0.949 6=0.941 5
采用相同的臺架搭建形式及測試工況,實測改進后的減速機總體傳動效率為0.935,考慮到理論計算時未考慮軸承、密封、攪油功率損失,測試效率值與計算值較為吻合。
本文提出了一種3K型行星齒輪減速機的效率計算方法,并根據(jù)效率計算公式分析出3K型行星齒輪減速機效率影響因素及效率提升方法,并對某款3K型行星減速機進行了改進設(shè)計。改進后計算傳動效率由原來的0.820 0提升至0.941 5,實測傳動效率提至0.935,效率提升效果顯著,計算值與實測值較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