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婧(長春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關鍵字:BIM 5D技術;掙得值法;成本控制
由于工程項目周期長、技術復雜等特點,成本控制依舊成為項目管理的難點之一,建設項目超支、超期現(xiàn)象普遍存在,不得不引起建筑業(yè)的重視。隨著建筑業(yè)的不斷發(fā)展,BIM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作為建筑業(yè)的新興技術,將BIM技術引入項目管理中,充分發(fā)揮BIM技術的可視化性、協(xié)調性、參數化性、模擬等特性。同時,BIM 5D技術可以為項目提供更加精細、動態(tài)的項目管理,掙得值法是項目成本、進度管理的重要方法,因此,將BIM 5D技術與掙得值法結合,對項目施工階段成本控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使項目成本在施工階段更好的控制已經成為各個學者研究的重點內容。
薛建英將BIM技術與掙得值法相結合,在進行項目計劃與實際的進度、成本進行比較的基礎上,通過WBS任務分解,對誤差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修正措施,從而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1]。盧蘭萍挖掘了BIM 5D 技術在成本控制中的潛在優(yōu)勢,系統(tǒng)性地分析成本控制模型的系統(tǒng)實施流程[2]。上述的研究多為從理論層面進行研究,本文以BIM 5D技術作為研究平臺,在施工階段采用掙得值法對成本進行動態(tài)控制,從定量的角度,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達到施工階段成本控制的效果。
1.1.1 BIM 5D技術
隨著BIM技術的不斷發(fā)展,BIM 5D技術在項目動態(tài)管理上發(fā)揮巨大優(yōu)勢。BIM 5D是指在三維模型(3D)的基礎上,集成進度、成本數據而形成的BIM 5D模型[3]。利用該模型可以進行施工模擬、可視化展示等,可以在施工過程中更加精細、全面、準確的進行項目動態(tài)管理。
1.1.2 掙得值法
掙得值法是在某一時間段度量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是否發(fā)生偏差的主要方法,以計劃工作量的預算費用BCWS(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已完工作量的預算費用BCWP(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已完工作量的實際費用AC?WP(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作為計算基數,進而計算費用偏差CV(Cost Variance)和進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理論上,掙得值法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費用偏差,但是,在傳統(tǒng)的工程管理中,成本是靜態(tài)控制,無法及時準確地獲取數據信息,導致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成本偏差。
該項目為辦公樓項目,建筑面積為4745.6㎡,地上4層,地下1層,主體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為筏板基礎。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抗震等級為4級。下面以辦公樓項目作為研究案例,基于BIM 5D技術從定量的角度,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
1.2.1 BIM 5D平臺搭建
該項目BIM 5D平臺的搭建以廣聯(lián)達BIM 3D模型為基礎,模型如圖1所示。將進度計劃、合同和成本計劃關聯(lián)到BIM 3D模型上形成BIM 5D模型,在BIM 5D模型的基礎上,集成施工過程中的質量信息、安全信息、進度資料、成本資料等信息,最終形成BIM 5D信息庫[4],具體實施流程如圖2所示。
圖1 辦公樓項目三維數據模型
圖2 BIM 5D信息庫形成流程圖
1.2.2 偏差分析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現(xiàn)場工作人員實時采集實際進度、成本信息,將其錄入BIM 5D平臺,同時與模型進行關聯(lián),實時更新BIM模型。利用BIM 5D平臺數據統(tǒng)計功能計算每天BCWS、BC?WP、ACWP參數值,見表1。通過計算得知,2017年9周出現(xiàn)進度偏差,其SV/BCWP為3.28%,而2017年10周進度偏差SV/BC?WP為8.85%>5%,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得知,該時間段的施工內容為第3層梁板施工,通過進度偏差分析得知,梁板綁鋼筋過程中,由于勞動力不足,導致進度延后,因此,經過項目組討論,決定及時采取增加鋼筋工來解決所面臨的進度偏差的問題。
表1 偏差分析參數值
以BIM 5D平臺作為研究對象,利用BIM技術與掙得值法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對項目進行動態(tài)管理,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差,并通過對進度偏差進行分析,及時采取措施,從而縮短工期,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