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偉
浙江省開化縣中醫(yī)院( 324300)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
散作乾坤萬里春。
——元朝王冕《白梅》
這是一首題畫詩。前兩句贊美梅花冰清玉潔,傲霜斗雪,不與眾芳爭艷只愿留下清香的品格。后兩句借梅自喻,表達(d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xiàn)媚的高尚情操?!氨┝种兄松怼保蜕?,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襯“此身”之堅忍耐寒也,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將寒冬中佇立的梅樹比作自己。拿桃李作反襯,突出表現(xiàn)白梅的冰清玉潔?!吧⒆髑とf里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贊美梅花,也蘊含自己的感情像梅一樣。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襯托了梅花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塵)、報春(散作乾坤萬里春)的特征。
白梅花花氣清香,味酸澀,性平無毒,入肝、胃經(jīng),具有疏肝、和胃、化痰、解毒的功效,主治梅核氣、肝胃氣痛、胸悶不舒、食欲不振、頭暈、瘰疬瘡毒以及精神抑郁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云“臘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diào)食”,既是味道頗佳的食品,又能“解暑生津”。名醫(yī)陶弘景認(rèn)為“肝德在散”,意思指發(fā)散是肝的正常功能,把勃勃生氣散發(fā)到人體;把我們積聚的壞情緒發(fā)散出去;飲食中所攝入的毒素也要靠肝來解毒。當(dāng)肝氣郁結(jié),人體正常功能受影響,機體會生出各種疾病。因此需要理氣的藥物,來幫助發(fā)散。
大多數(shù)理氣藥的特點,是辛溫而燥,不宜久服,比如香附、木香、柴胡等理氣藥,久服則傷陰。而梅花,是不傷陰氣的理氣藥,理肝氣、調(diào)理脾胃,卻不會傷陰。所以無論老人,還是小兒,都可以服用。
當(dāng)然,《本草綱目拾遺》載:“梅花之用,入藥最廣,而功效亦最大。”烏梅含檸檬酸、蘋果酸、齊墩果酸樣物質(zhì)等,能促進膽汁分泌,梅花花蕾含揮發(fā)油,主要為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具有一定的健胃作用;對多種病菌有抑制作用,為藥食佳品。
材料:梅花6 克,龍頂茶6克。
做法:將梅花和茶葉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清熱生津,疏肝理氣。
適應(yīng)癥:此款花茶來源于《本草綱目》。主要用于兩肋脹滿,肝胃氣痛,食納減少,郁悶不舒的人群。這樣的茶品可以有緩解精神不振的作用,對于促進食欲有好處,適合在夏天服用。代茶慢咽細(xì)飲,連飲半月治慢性咽炎。另外,根據(jù)口感加入適量的蜂蜜,可以生津止渴,清熱潤燥。
材料:白梅花5~7 朵,粳米100 克,砂糖少許。
做法:取白梅花,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待用。將粳米洗凈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適量白糖,略沸即成。
功效:疏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
適應(yīng)癥:適用于肝胃氣痛、心里郁悶不舒、食欲不振、頭目昏痛、神經(jīng)官能癥等,是開胃散郁常用之品。在《本草綱目拾遺》有記載,具有開胃散郁的作用,適合脾胃虛弱、脾濕造成的食欲減退和胸悶等情況。
材料:烏梅500 克,梅花30朵,甘草末60 克,砂糖120 克,干姜末15 克。
做法:將烏梅浸入溫水中泡軟去核,放入瓷器內(nèi),入籠蒸熟,取出搗碎,與后3 味拌勻,再入瓷器蒸透。隨時放入梅花3~5朵沖飲即可。還能加入少許鹽,味道酸甜舒口。
功效:養(yǎng)胃,益氣,生津,去火解暑。
適應(yīng)癥:久痢傷陰,食欲減退,口渴舌干,微熱乏力者。特別適合夏秋季節(jié)出現(xiàn)的暑熱、煩悶、口渴等。
材料:梅花10 朵,銀耳50克,陳皮5 克。
做法:取梅花洗凈,銀耳泡發(fā)洗凈,陳皮用水泡軟,一起放入鍋中,加1000 毫升的水,煮20分鐘,每日1 劑,代茶飲用。
功效:疏肝解郁,醒氣健脾,養(yǎng)陰潤肺。
適應(yīng)癥:主要用于食欲不振、肝胃氣痛、氣郁引發(fā)頭暈癥者。
材料:雞塊500 克,鮮湯1000 克,豌豆50 克,梅花瓣5~7朵,蘑菇適量,味精、鹽、胡椒粉。
做法:熟雞塊去骨,切成小塊,將鮮湯倒入鍋中煮。湯內(nèi)放進雞塊、蘑菇、豌豆,燒開后,放鹽調(diào)好口味,再撒入梅花瓣(最好到正規(guī)藥房購買),微微沸騰后,即可食用。
功效:疏肝理氣,健脾提神。
適應(yīng)癥:年老體弱,久病身虛,表現(xiàn)胃脘脹痛,郁悶不舒,精神萎靡,食納減少等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