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著是人類思想的精華,不同的文學名著也是作者對社會問題和作者所處時代社會情況的思考。所以,進行名著閱讀就是同無數(shù)先哲文豪的思想進行觸碰,名著閱讀讓人不必出門行千里,便能看到社會百態(tài),遍嘗人生百味。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課程的存在,就是通過激活名著閱讀來潤澤學生的心靈,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而且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策略,和學生一起探索名著中的奧秘。
一、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從認識論的角度出發(fā)
由于在過去的很多年都深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太重視文學名著的閱讀。首先,站在教師的角度。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和新課改教學的不斷深化,很多教師教學方法也進行了改變,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依然比較古板,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比較片面,其實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而教學過程中教師也缺乏對有效教學方法的鉆研,比較常見的方式就是按照大綱要求將文學名著閱讀內容布置下去,最后以檢查學生讀后感的形式結束。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也只是側重于傳統(tǒng)的中心思想、文章結構、表達方式等內容,并不能真正發(fā)覺名著所蘊含的豐富內容。
其次,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們普遍都覺得閱讀文學名著會讓他們本就緊張的學習時間更加緊張,而很多文學名著在寫作的時候都涉及到了所在地區(qū)和所處時代的內容,學生在文學名著閱讀過程中,由于教師的引導不足,以及學生對于文學名著導讀重要性的認識不夠深刻,往往不會下功夫去深挖文學名著所產生的時代背景,也不會去深入了解作者想要通過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閱讀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會通過思考去對名著的內容進行批注和摘抄。其實都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降低了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的有效性[1]。
2.從閱讀興趣和關注點的角度出發(fā)
文學名著導讀教學相比較于整個語文學科來說,其實占比并不大,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認為名著導讀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練習內容。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寧愿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訓練,也沒有意識到名著導讀教學和閱讀理解訓練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名著導讀教學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而學生則普遍認為很多文學名著所描述的時代離自己太過遙遠,而比起內容直觀,讀起來不用費腦子的網絡文學和新文學,文學名著的閱讀太過晦澀枯燥,而且閱讀周期比較長,所以也缺乏對文學名著閱讀的興趣。
二、提高名著導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師要深入挖掘名著內容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想要讓名著導讀教學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首先自身就需要有非常深厚的名著閱讀功底。這樣才能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自己腦海中的東西化作教學的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同時將自己對文學名著的理解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帶著學生一起在文學的海洋中獲得樂趣與知識[2]。
首先,教師需要不斷的積累自己的閱讀量。要想在名著導讀課程中向學生傳授更加科學的名著閱讀方法,教師自己就必須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盡可能多的閱讀文學名著,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和對文學名著知識的積累。通過大量的閱讀不斷增加文學名著量的積累,閱讀中探索和總結名著閱讀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在實際的導讀教學中有東西可講,用更加豐富的課堂內容培養(yǎng)學生對于名著閱讀的興趣。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名著閱讀的表率。教師在名著導讀的授課過程中,要將自己對于文學名著的理解和想法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讀后感,在授課的過程中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看到教師自己的文學名著閱讀過程及方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解讀。再次,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的提升自己在名著導讀教學方面的業(yè)務能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將文學名著內容與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結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帶領學生進一步深挖文學名著的內容,用更加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名著導讀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2.通過多種手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作為初中的語文教師,在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對于文學名著的閱讀方法,幫助他們拓寬閱讀面,還需要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學名著的閱讀興趣。比如前兩年非常流行的一種交換閱讀方式——圖書漂流。在每一學期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向學生們列出每學期所要閱讀的文學名著的目錄,然后鼓勵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小組成員要商議好每個人想要分別購買的書目[3]??赐暌槐緯螅瑢⒆约旱臅推渌M員的書互相交換,以圖書漂流的形式在小組成員之間開展文學名著的交換閱讀。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同一個作者的不同作品,不僅參加了漂流圖書的數(shù)量,而且也有利于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將同一個作者不同的作品,或者將不同作者的同類型作品進行橫向比較,提升閱讀有效性的同時也積累了學生的寫作素材。比如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時,可以讓學生同時閱讀泰戈爾的《飛鳥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從內容、藝術特點等方面將名著進行橫向的對比,幫助學生加深對文學名著的閱讀,提升學生對于不同作品的比較分析能力。
3.合理安排閱讀時間,提升閱讀有效性
制定好名著閱讀的目錄之后,就要開始閱讀學習了。一般文學名著的篇幅都比較長,但是課堂的教學時間卻很有限。所以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盡可能多的向學生傳授文學名著導讀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導讀方法進行實踐,教師再對學生反饋上來的結果進行評價并幫助學生用更科學的方法進行閱讀,提升名著導讀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進行高爾基的《童年》的導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作品的內容進行簡要的分析。然后結合作品內容將適合這種文學名著類型的閱讀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按照教師所講的方法進行名著閱讀,然后讓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將閱讀結果以讀書筆記或者讀后感的方式提交給教師,教師再根據學生所反饋的情況及時的修改教學方法,在下一堂課中按照新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盡可能的利用有限的時間教給學生更多的名著導讀知識[4]。
4.利用實踐教學,提升名著閱讀效果
文學名著作品大部分都包含著很多的內容,而且所涉及到的閱讀方法也比較多,如果僅憑教師在名著導讀教學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指導,學生實際上是學不到多少東西的,即便是可以全部吸收教師教的內容,但是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實踐來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所以教師也要利用實踐教學來幫助學生提升名著閱讀效果。比如讀完一部文學名著之后讓學生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在課堂上將名著中的片段分小組在課堂上進行再現(xiàn)演繹。比如在《名人傳》的導讀教學結束之后,為了讓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閱讀方式有深化的了解,同時加深對于名著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自行選擇名著中的故事片段分成不同的角色將名人故事以五大六分鐘的情景劇在課堂上進行演繹。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做一期以《名人傳》為主要內容的手抄報,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歸納整理資料的能力。
文學名著是人類發(fā)展史上璀璨的明珠,每一部文學名著所蘊含的意旨和作者的思想,值得所有人去細細品讀。初中文學名著導讀教學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為了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文學名著的深入解讀,讓名著中所蘊含的哲理與思想潤澤學生的心靈。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勇于直面教學上的不足,積極開動腦筋、靈活采取多種方式提升名著導讀教學課程效果。
參考文獻:
[1]龔鳴.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探究性學習探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86.
[2]魏影.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0):56-58.
[3]顧麗蓉.打開心靈窗戶 激發(fā)閱讀興趣——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名著導讀[J].讀寫算,2020(29):184-185.
[4]朱琳.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69.
羅涌,貴州省貞豐縣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