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讀好書,不僅能豐富兒童的知識視野,更能全面提升兒童的精神氣質(zhì)。但是,由于應試教育以及“快餐”讀物的影響,當前的課外閱讀存在“功利性”與“娛樂化”兩種不良傾向。筆者認為,兒童課外閱讀應重在情趣培養(yǎng)和習慣養(yǎng)成,而“散步哲學”思想、“生長性文學圈”,無疑是培養(yǎng)兒童閱讀興趣的新場域。
一、兒童“功利性”“娛樂化”閱讀的異化現(xiàn)象分析
1.功利閱讀多,情趣閱讀少。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急吼吼地希望孩子“讀”的書越多越好,學生閱讀的數(shù)目大部分都是老師和家長安排的,孩子很少有自主選擇閱讀書目的機會,致使大部分學生把課外閱讀當作“課外作業(yè)”對待,他們對待閱讀的態(tài)度是消極甚至是抵觸的,很難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愉悅享受。
2.圖像閱讀多,文字閱讀少。當前的少兒讀物結(jié)構存在很多問題,社會上動漫作品、網(wǎng)絡小說泛濫,如果讓兒童自主選擇讀物,他們肯定先選這些“快餐”讀物,很少選擇底蘊厚重、內(nèi)容豐厚的文學讀物。長期讀“快餐”讀物對學生的思想毒害是非常大的,會讓兒童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與幻覺,會變得思想浮躁、精神萎靡,缺乏兒童應有的朝氣蓬勃和進取心。
3.淺表閱讀多,深度閱讀少。由于功利性閱讀和“快餐”讀物的影響,造成很多兒童的課外閱讀浮于表層,讀完一本書后只知道書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對于書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和文學特色卻很少去思考;而真正的文學閱讀是深度閱讀,透過文字捕捉隱藏在文字后面的語言特色、思想情感和寫作技巧。
二、生長性文學圈——培養(yǎng)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最佳路徑
1.內(nèi)涵詮釋?!拔膶W圈”的實質(zhì)就是一種“讀書會”,但不同于班級授課式的“讀書會”,因為文學圈以情趣化閱讀為主要目的,傾向于對成員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對文學價值的探討。“生長性文學圈”是指通過文學圈活動,促進成員的智慧成長、知識積累和文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2.實踐價值。語文教師如果在課外閱讀中借鑒“生長性文學圈”的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深讀閱讀習慣,拓寬兒童的閱讀視野與語文積累、培養(yǎng)兒童獨立思考與協(xié)同探究的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兒童的文學修養(yǎng)與文化品味,為兒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豐厚的知識積淀與思維基礎。
三、散步哲學——建設兒童生長性文學圈的核心理念
1.“散步哲學”的起源、內(nèi)涵與主要特征?!吧⒉秸軐W”理念最早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他希冀自己“在散步中有所得、在所得中散步”?!吧⒉秸軐W”思想影響了后世眾多的學者,黑格爾、康德等哲學家都喜歡在散步中思考與討論問題,他們散步時所走的路被譽為“哲學小路”;當代學者劉鐵芳提出了“散步的教育哲學”概念,把“散步哲學”思想拓展到教育領域?!吧⒉秸軐W”有兩層含義:一是行為“散步”,思考者在散步中思索與感悟;二是思想“散步”,用一種暢游在自然、天地間的精神氣度和較少功利色彩的審美姿態(tài),去直悟思想的真諦。“散步哲學”的主要特征是在散步中思考與討論。一是“獨自散步”:一個人在林蔭小道上散步思考;二是“結(jié)伴而行”:幾個人一邊散步一邊探討,在寧靜的空間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散步哲學”對文學圈活動的有益啟示??梢哉f“散步哲學”思想與“文學圈”理念有很多相同之處:都傾向于深度思考與思想碰撞;都傾向于去功利化與情趣培養(yǎng)。把“散步哲學”思想與“兒童生長性文學圈”的建設相結(jié)合,可以讓學生徹底跳出班級授課模式的束縛,開啟學生自發(fā)的、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的協(xié)同探討式閱讀新模式,讓學生在校園中尋一方安靜的角落安靜地讀書、獨立地思考,再結(jié)伴而行,共同探討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讓兒童從思想認識到知識積累在碰撞中不斷得到生長與發(fā)展,讓兒童真正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愉快體驗、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巨大魅力!
四、散步哲學視閾下“兒童生長性文學圈”的組建路徑
“散步哲學”視閾下的課外閱讀強調(diào)要給予學生精神的自由,把閱讀看作一種“閑暇的藝術”,讓學生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閱讀、思考與探討。散步哲學視閾下“兒童生長性文學圈”的活動主要分三步:準備階段、活動階段、反饋階段。
1.準備階段
(1)準備閱讀材料。要做文學圈,就要準備充足的圖書讓學生自由選擇。圖書來源有兩種:一是去學校圖書館借;二是用部分班費購買。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單元主題選擇閱讀主題(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為“科學童話”),也可以根據(jù)閱讀計劃選擇(如人物描寫主題閱讀)。圍繞閱讀主題準備的書目要多一些,圖書數(shù)量應比學生人數(shù)多,如40名學生應準備50至60本圖書,并且50本圖書至少應有10個不同文本,以便學生有自主選擇的余地。
(2)選擇閱讀材料。所有圖書分類排放在班級圖書角,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瀏覽、選擇圖書。低中年級瀏覽、選擇圖書的時間10多分鐘即可;由于高年級閱讀的圖書篇幅較長,瀏覽、選擇圖書的時間約30分鐘。教師應告訴學生,在分組之前可以隨便瀏覽、隨時換書,一旦分組后就不能換書了,要把全書認真讀完。
(3)組建閱讀小組。閱讀小組由選擇同一種圖書的學生臨時組建,一般4至8人為理想人數(shù)。不同小組閱讀的文本是不同的,所討論的話題也不同;在同一文學圈中,成員間相互分享、切磋、交流與碰撞。
(4)制定活動計劃。文學圈的活動計劃由成員共同商定,一是選出臨時組長、聯(lián)絡員和記錄員。組長負責召集成員活動、主持討論等工作;聯(lián)絡員負責向成員傳達組長指示、向組長反饋成員意見;記錄員負責小組討論時記錄各位成員的發(fā)言、完成活動報告。二是明確活動內(nèi)容、地點與時間安排。
2.活動階段
(1)自主閱讀思考。中高年級學生以默讀為主,自主選一處安靜的地方潛心細讀。教師要鼓勵學生一邊讀一邊寫“回應”。這里的“回應”與一般的讀書筆記不同,是學生閱讀文本時激發(fā)出來的情感、聯(lián)想、回憶、批判等等。學生記錄閱讀“回應”的方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表等形式,只要能呈現(xiàn)學生此刻的閱讀感悟即可。低年級學生仍需采用朗讀的方式,可以兩三人接力共讀,也就是前一名學生讀了一段或一頁,下一名學生接著讀下一段或下一頁,直到把整本書讀通、讀順、讀完。這樣做,便于學生逐漸建立閱讀流暢度和識字自動化,并向默讀方式轉(zhuǎn)化。
(2)開展組內(nèi)討論。討論是“文學圈”的關鍵性活動。“文學圈”中的討論氛圍應是寬松的、快樂的,每位成員都能在這里無拘無束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不斷碰撞出思維火花,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由于剛開始文學圈活動時,學生對活動流程還不熟悉,也不善于選擇有意義的討論話題。教師可以列出一系列任務分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任務、分頭準備、參與討論。任務分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①討論主持人:負責主持整個討論過程;準備一系列開放性問題;指導小組成員討論并對討論進行分析。
②角色管理員:負責梳理文本中的人物關系、分析人物特點;向其他成員介紹文本中的人物關系與特點。
③問題小投手:負責提出并梳理成員們在閱讀過程中的疑惑;整理在討論過程中成員們產(chǎn)生的新疑惑、新問題。
④字詞搜索者:負責挑選文本中陌生或重要的詞匯;向小組成員解釋陌生或重要詞匯的讀音、意義與用法。
⑤連結(jié)小天使:負責把故事內(nèi)容與外部世界相連結(jié);分析、比較并發(fā)現(xiàn)文本內(nèi)外的關聯(lián)性。
⑥圖像藝術家:負責把圖書的情節(jié)(或細節(jié))用繪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向同伴陳述或描述自己所畫的圖意。
⑦文本大神探:負責挖掘文本背后的故事;介紹作者的生平及文本的寫作背景;收集與文本相關聯(lián)的其他故事。
當然,不一定閱讀每本書都需要這么多任務分工,要因文本而異、因?qū)W生而異,靈活選擇文學圈任務。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所選的任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任務單模板,這樣學生就知道從何下手、如何準備了。
(3)完成活動報告。在成員們討論時,記錄員負責記錄成員們的主要觀點和最后達成的共識。
3.反饋階段
反饋階段,教師先閱讀各個文學圈的活動報告、學生的讀后感,然后師生面對面交流,聽取各個文學圈的活動匯報,以及學生的反饋意見,教師再對這一輪文學圈活動作出總結(jié)與評價,并提出下一步的閱讀設想讓學生討論;有些學生可能會對其它組的書目產(chǎn)生閱讀興趣,可以讓學生重新選擇圖書,開始新一輪的文學圈活動。
【本論文為:江蘇省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B-b/2020/02/46】
張靜,江蘇省連云港市城南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