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艷的紅旗,迎風招展,烈烈風中,血色的紅,莊嚴的紅,讓人景仰的紅,上面的鐵錘鐮刀圖案紋路清晰、光芒萬丈,像刀像箭像歲月,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在旗幟的后面,是一群人堅毅果敢的目光:
這種目光來自于偉大的領袖,他們高瞻遠矚,擘畫未來,企盼天下和平,人民安居樂業(yè);
這種目光更來自于前仆后繼的英雄們,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馬革裹尸,勇往直前,換得天下太平;
更來自于各行各業(yè)的精英們,他們不僅戰(zhàn)勝外敵,平息內患,跨越血與火的洗禮,不懼任何困難,更是在平凡的崗位不平凡,小溪匯成大河,熱血鑄就輝煌;
這種目光,開始時來自于五十多人,勢單力孤。然后,百人、千人,后來,上萬人、百萬人、千萬人,血雨腥風,金戈鐵馬,躍過黃河,跨越長江,直至躍過了二十世紀,來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二十一世紀,接近上億人。
全球第一,舍我其誰?
這支隊伍,誕生于亂世,卻生生不息,雄壯有力,雖經(jīng)滄桑卻枝繁葉茂,老人走了,年輕人迅速跟上,不怕老,也不會老,百年歸來,仍是少年。
她讓敵人聞風喪膽,讓太陽旗在古老的東方落下,更讓腐敗透頂?shù)那嗵彀兹掌鞌∽吲_灣,讓星條旗無法越過鴨綠江;十年坎坷,百折不撓,改革開放,迎來巨變,人民豐食足食,千年盛世蒞臨華夏。
一位偉人,站在鮮艷的旗幟下,目光如炬,他從紅船上走來,在萬物肅殺的季節(jié)秋收起義,他路過遵義,跨越二萬五千里長征,來到延安,又從延安走進千年古都北平,建國后,一雙巨手掌控世界變局,目光炯炯,指點江山。
還有一位偉人,目光如電,他從法國留學歸來,進了黃埔,發(fā)動南昌起義,斡旋西安事變,建國后掌控外交風云,日內瓦舌戰(zhàn)十六國,萬隆會議上氣勢如虹,面對磨難,苦撐危局,鞠躬盡瘁。
更有一位偉人,洞察秋毫,三起三落,不變初衷,立志于造福華夏蒼生。他從渡江戰(zhàn)役的迷漫硝煙中走來,他從聯(lián)合國的講臺上走來,他與撒切爾夫人唇槍舌劍,寸土不讓,他是總設計師,不僅改革,還要開放,讓中國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
旗幟與目光從來都是交織在一起的:
旗幟就是方向,一個沒有旗幟的民族與國度,將是一盤散沙,而有了旗幟,就有了魂魄,讓人奮進,讓人向往,讓人為了這個旗幟甘愿付出青春與鮮血,無怨無悔。
目光是電,是火,是炮彈,讓我們在軟弱的時候學會堅強,讓我們從骨子里不服輸,韌性十足,有了這種堅毅的目光,美國的制裁我們不懼,新冠疫情更不在話下,任它千難萬險,“勝似閑庭信步”。
時光不停地溜走,歲月永不回頭。到了二○二一年,新的關口,新的航向,“十四五規(guī)劃”,“二○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鄉(xiāng)村要振興,人民要更加富裕,從微觀到宏觀,從城市到鄉(xiāng)村,旗幟更加鮮明,方向更加明確,目光更加有神。
我們來到紅船上,回望百年前的槍林彈雨和炮火連天,更覺幸福來之不易,我輩不敢懈怠,砥礪前行,“擼起袖子加油干”,一起來實現(xiàn)中華五千年的復興夢想。
大地在下,蒼天在上,我們在火一樣的激情中,奮發(fā)圖強,因為有了這面旗幟,有了這種目光,我們就有了可以屹立于天地間永不倒下的憑仗。
古保祥: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讀者》簽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世外逃緣》《幸福躲在時光深處》《一只狗的傳奇》,三部書稿《錯過你卻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沒有黑暗就沒有光》《雨是烏云的花》暢銷80萬余冊,出版各類書籍40余部,有40余篇文章被用作高考或中考試題,作品曾獲岳陽樓杯文學獎、冰心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