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成功不需要特別的才能,只要把小事做好
寫年終總結(jié)是件很尷尬的事情,有成果還好些,可以盡興地羅列,如果平淡無奇,就痛苦了,這個時候,不止要面對內(nèi)心的挫敗感,還有慌亂和焦灼,因為你必然會問自己,這一年的時光都去哪兒了?
當然,在外人眼里,你也許一切如常,工作生活穩(wěn)步向前,按部就班。但只有你知道,那內(nèi)心的黑洞一直像黑熊的眼睛,無時無刻不惡狠狠地盯著你,讓你躲不開逃不掉。人生的賬單,總是要自己來一筆筆結(jié)清。這一年,我寫作實在太少。起初是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寫;后來終于有時間坐在桌前,卻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最可怕的是第三個階段,竟然有無意義感開始蔓延,忘掉了自己寫作的初心,并不是為了做到無敵或是獲得掌聲,而是要經(jīng)由寫作這件事情,把自己的心力、能力練得更好。
直到一天,在女詩人項麗敏的空間里,我看到她為2020年自選的8首詩時,才明白,寫和不寫是不同的。最喜歡她的那首《暮春》:“采了一籃子野水芹,聽到今年第一聲布谷的清啼。村莊四野,楊花乘著風的馬車漫游,白鷺過河去,日光翻叢林。春天的廟宇廣闊,山高水遠,螞蟻與蜜蜂在各自朝圣的路上徐行?!笨?,常寫著的那支筆,像是被時刻訓練的利劍,它隨時可以精準出擊,刺透你的靈魂。法國作家加繆早在《西西弗神話》里就說過,攀登山頂?shù)膴^斗本身足以充實一顆人心。而寫作,其實何嘗不是攀登的過程。
讀到一本特別奇幻的小說集子,是90后作家陳春成的作品,名字叫《夜晚的潛水艇》。放在篇首的與書同名的一章短篇最驚艷,那對細節(jié)的描摹,語境對空間的創(chuàng)造,心理氣氛的建設(shè),讀完小說后,我竟然不由自主地到網(wǎng)絡(luò)上搜索起“陳透納”這個人,我真的很想知道,那個用想象創(chuàng)造出潛水艇,并救人于危難的人,它是不是真的存在。這似真似幻的奇妙感覺,多么像莊周夢蝶,到底是莊周在做夢呢,還是他只是蝴蝶的夢中人?
但成長,畢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令世人贊嘆不已的花好月圓的風景,也是由蓓蕾一點點長成,由月牙一天天飽滿。敏銳的人也許能更早感知趨勢和變化,凡事更先行一步。但無論如何,所有的生命都將最終走向成熟和衰微,不同的只是形式有別,時間有早晚而已。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里,腦癌患者韋一航問母親,如果自己走了,她和爸爸以后怎么生活。無法當面回答這個問題的母親,特意和丈夫錄了一個視頻,記錄兩夫妻假如失去孩子后一天的生活。無論是在電影院里看電影,在病患家庭群里抱團取暖,還是夕陽下的廣場舞,他們都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害怕失去,但失去卻無法避免,克服這種害怕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當下,認真活好每一分每一秒。
亦如電影里馬小遠在大雨中對韋一航喊出的那段話:“活著,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在傾盡全力地與生活死磕?!北M力且認真地活出自己的精氣神,就是生活的意義本身。寒冬散盡,星河長明,愿我們能始終保持對生命的熱愛,認認真真地同赴一場又一場的山海之約。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