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春
六哥聰明,村子百十號人里難找到的。說聰明好聽,難聽的說六哥一肚子 “蛋花”,“拐”點子多。蛋花多,算不上貶義,上春頭的老母雞一肚子蛋花是寶,春雞大如牛,再饞嘴的婆娘,也舍不得殺了燉湯。
六哥的聰明,來自他的矮。矮子矮,一肚子“拐”,在六哥的身上應(yīng)驗了。
六哥實矮,三寸鐵釘般,且胖,或許因為個子矮,略胖點就顯得不協(xié)調(diào)。村里人愛用矮取笑六哥,六哥有話對著:矮好,比你們穿衣省布,高有甚好處,招雷。六哥對應(yīng)的話中有深意,招雷劈的人,不是好人。
六哥是好人,為人好,重要的是點子多,正點子、歪點子都多。正點子用在正處,歪點子用在歪處,六哥拎得清。
六哥的矮別扭,他的父母都是方丈般的高個子,前面的五個哥哥高高挑挑,輪到他這個老窩底(排行最小的兒子),卻像永遠(yuǎn)泡不發(fā)的鐵豆,皺巴巴地困住了。
六哥不當(dāng)回事,急的是他的父母,七八歲時開始灌草頭方子,灌到了十五六歲,個頭還是長不起來,和同齡的孩子比短了一大截。上學(xué)一直坐第一排,不過這好,小動作做不了,實實在在學(xué)了不少東西。
村子里的第一臺收音機,就是出自六哥手,他鼓搗鼓搗,匣子里就傳出唱吆吆的聲音,讓村里人大吃一驚。
如此的事還多,中學(xué)畢業(yè),農(nóng)活干不了,村里人也不愿讓他干,要干也是拿半個勞動力的工分,當(dāng)童工。六哥自然不愿意,常袖著手在田埂上轉(zhuǎn)悠,算個游手好閑貨,沒少讓父母焦心。
轉(zhuǎn)悠了幾個月,六哥迷上了逮魚、摸蝦、掏黃鱔。村子里魚蝦多,不費力就能成籃成籃地抓。
魚蝦抓得多了,六哥把魚蝦曬成魚干往城里送,多多少少賣些錢,補貼家用,不再是吃閑飯的人了。村里人看這招來錢,跟著學(xué)。六哥又開始掏黃鱔,不賣,一律丟在院子里的水坑里,攢到春節(jié),掏將上來,城里人好這口,賣上了好價錢。村里人學(xué)不來了,黃鱔滑不是好掏的,數(shù)九寒天黃鱔早鉆泥巴深處了。一賬算下來,六哥的收入,抵上好幾個整勞力的。
村子后來成了養(yǎng)黃鱔專業(yè)村,老祖宗就是六哥。
村子里生長一種樹,榔榆,長得慢,長得疙疙瘩瘩的,六哥又把它派上用場,他把榔榆上的疙瘩鋸了下來,做成了一個個筆筒,又賣上了大價錢。村里人恨得牙癢,可也沒辦法。
六哥成了村子里的第一個富人,率先在村里蓋了樓房,成立了公司,哥嫂是他的員工,公司收益頗豐,父母和五個哥哥自然都安置得好好的。
不好的是六哥,快四十的人了,還是寡漢條一人。
不是沒女人追六哥,六哥盡管矮,卻是有能耐的人,男才是第一,女人愛才,當(dāng)然也愛財。送上門的有,介紹的有,六哥一律拒絕了。村里人瞎議論,是不是人矮,那什么什么的也短……六哥聽了,當(dāng)西北風(fēng)口放了個悶屁。
矮六哥四十歲結(jié)了婚,女人是個寡婦,丈夫死了。
女人娶回家,六哥的個子像是冒了一截,興奮得很。村里人不理解,父母和五個哥哥不理解,那么多姑娘追,怎就單單喜歡上了寡婦?女人長相平常,只是個頭高,高得如是一棵樹,風(fēng)一吹,搖搖晃晃。
女人進門的第二年,六哥有了兒子,生下就長長的,矮肯定坐不下了。
六哥的公司仍是辦得好,多種經(jīng)營,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女人說:六哥眼一眨一個歪點子,歪點子一出,土就成金了。
六哥家的日子過得好,連帶著把村子也帶富了,許多人慕名而來,看了興奮,又失望,失望多因六哥太矮了,矮得對不起觀眾。
矮就矮吧,高個子招雷。六哥還是這話。
女人聽不得人議論六哥矮,差點為這議論和人動手腳。
六哥背地里和女人嘀咕,怎么了?上學(xué)時同學(xué)說得還少呀,耳朵早磨成繭了。
女人是六哥的同學(xué),自小護六哥。
六哥記得兩件事。
同學(xué)們下課玩,愛上窗臺,六哥上不去,同學(xué)們調(diào)笑,女人一把把六哥抱了上去,讓六哥也風(fēng)光了一回。
還有就是一同學(xué)為六哥取綽號叫榔頭,意思是說六哥矮胖,安個把就是把榔頭了。還是女人出了手,把這同學(xué)教訓(xùn)一頓,讓六哥榔頭的綽號終止了。
六哥說給女人聽,女人說記不得了。
女人問六哥:怎會娶我?六哥對著女人耳邊說,很瘋的話。女人惱了:真是一肚拐,那么小就知道。
六哥一些話藏在肚里不愿掏,他知女人苦,女人前夫多病,家中沒隔夜糧。女人前夫找過六哥,六哥錢沒少拿,還答應(yīng)過一件事,好好照應(yīng)女人。
何況女人把六哥當(dāng)作人待,六哥記一輩子。如果說矮六哥歪點子多,其中之一,就是等女人的前夫去了,把女人拿下。
這算“拐”點子嗎?六哥吃不準(zhǔn)。六哥藏著掖著,一輩子不會說出口。
鐵山率著一幫嘍啰闖進朱之文家,沒費吹灰之力。本以為要費一番周折,朱之文家大門紙糊的樣,一捅就破。門閉著,鐵山用了九成力氣沖門,門倒了,鐵山也跟著摔在了地上。
朱之文是廬城有臉有面的人,在政府混事,靠一支筆吃飯,一筆滔滔,號稱為“廬城一支筆”。廬城人風(fēng)傳,朱之文的筆能活人,也能將人寫死。朱之文是廬城要人,平時里見他字的人多,面卻少見。見字是因朱之文的文章常見報端,廬城的大小通告也多出自他的手。說透徹些,朱之文在政府混事,官面上叫秘書長,背地里人稱朱師爺。
鐵山是匪,匪首,依湖為據(jù)點,打家劫舍,瘋瘋狂狂的事做了不少,尋常里也偶爾做些好事。不過這好事,是鐵山自認(rèn)為的。廬城人怕鐵山,亮出他的旗號,三歲鬧夜啼哭的孩子,也立即止住哭聲,把頭窩進母親的懷里。湖匪一陣風(fēng)來,一陣水去,廬城不少人家受過侵?jǐn)_,鐵山有話:廬城大戶人家,是鐵山人等衣食父母。
摔了一跤的鐵山爬將起來,一把槍提在手,直奔朱之文的家室,嘍啰們一哄而上,很是氣派。
眼前的景象讓鐵山大吃一驚。朱之文家寒酸到了極處,三間房子千瘡百孔,一支白熾燈泡上爬滿了蒼蠅,泛著淡淡的白光,堂屋里有一八仙桌,三條腿,桌上有吃的,一碟臭腌菜,外加半碗剩粥。家具也就一個破箱子可看,剩下還有些書,東扔一本西扔一本,泛出一股霉氣。
朱之文不在家,家中只有一個女人,和一個周歲大小的女孩睡在搖籃里。
女人是朱之文的老婆,女孩是朱之文女兒。女人縮在墻角,瑟瑟發(fā)抖,但眼睛里并沒有過多的恐懼,倒是女孩哇哇大哭,發(fā)出嘹亮的呼號:媽媽,媽媽,媽……
鐵山剜了女人一眼,手一揮,意思是讓手下搜查。不大的家,不經(jīng)搜。手下紛紛歸來,搜來的東西擺在堂屋,幾件衣服,兩床薄薄的被子,半袋米……鐵山又示意,再搜,連老鼠洞也掏了,沒有一件值錢的玩意。
鐵山不知怎么就心軟了下,把硬硬的目光放平和了。問女人:朱之文去何處了?女人不肯回答。鐵山把目光投向女孩,女孩突然向他笑了下,鐵山走上前去,原意是想看仔細(xì)時。女人不知其意,以為鐵山要傷害女兒,一個箭步?jīng)_了上去,擋在鐵山面前,哆哆嗦嗦地說:朱之文打東洋去了。廬城人把日本鬼子叫東洋人。
鐵山怔了下,叫停了手下。莫名其妙地說了句:這日子過的。
鐵山撤了,但沒忘臨走拿上一物。一物為女孩搖籃上的蚊帳。說是蚊帳,也就是一大塊白紗布,拱披在搖籃上。這是鐵山的規(guī)矩,出湖不空手,空手不出湖。
夜深了,一輪圓月照在天空。鐵山回湖的半途中,又想起了什么。把手中的蚊帳撕了一塊,對手下說:我還有筆賬要取,你等先回湖里。
夜色淹沒了鐵山,也將廬城淹死了。
第二天,朱之文的老婆發(fā)現(xiàn)被撞倒的門,安安靜靜地虛掩著,門內(nèi)一塊紗布里躺著兩塊銀圓。
日本鬼子攻城不斷,好在城外有山作屏障,抵抗的隊伍拼命,鬼子終是沒能攻入廬城,城里仍是平安。
過去十天半月進城一次的鐵山,兀自少了,但一月還是要來一次,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fù)尲医偕?,廬城仍不安寧。
朱之文消失了般,文字和通告廬城人都見不到了。不過有一樣事成定規(guī),每個月總有一天,朱之文的家門里,躺著兩塊銀圓,用蚊帳布包得好好的。
還有一些消息在廬城流傳,日本鬼子在湖里吃了大虧,一哨人馬水性好,沉在水底打東洋人。
是鐵山嗎?沒人給出肯定回答。
朱之文斷了一條腿回廬城時,女孩已滿地跑了。朱之文大吃一驚,他沒以為女人和孩子能活下來。家徒四壁,她們靠什么活?
女人解了謎,朱之文淚流滿面。
朱之文能文,武也拿得起,打鬼子沖在前,左手槍、右手刀,算得上左右開弓。失去了一條腿,但解了恨、報了仇,國恨家仇,人人有份。
蚊帳布包著的銀圓一直沒斷,不同的是過去兩塊,變成了三塊,月月兌現(xiàn)。銀圓來得神秘,朱之文蹲守過,他想見鐵山一面,但總是在眨眼間銀圓來了,人影飛了。
盜亦有道。拿著銀圓,朱之文和女人拽文,女人看著朱之文的一條斷腿,只是落淚。
朱之文還是和鐵山見上了面。
場合特殊,地點是另一個國號的牢房。朱之文為鐵山畫過像,寫過通緝令。朱之文,鐵山不止一次見過,一個明處,一個暗處,鐵山記得牢牢的。
牢沒坐上幾天,朱之文和鐵山都出了黑屋,理由簡單,都打鬼子,英雄呢。
鐵山有一樣不解,朱之文做官,積攢的錢財哪去了?朱之文解答:置槍、置炮,打東洋了。鐵山點頭,我想對了。
暗地里,鐵山跪拜過朱之文,喊聲:師爺。朱之文不受,鐵山就長跪不起。廬城人喊師爺有另層意思,師傅或者老師,不僅僅是搖著鵝毛扇出歪點子的人。
蚊帳還剩下小半塊,朱之文想討回,鐵山口頭答應(yīng),就是不還,整整齊齊疊好了,壓在箱底。
銅是鄉(xiāng)間的響器。村子里每年草臺班子唱大戲,操臺鑼“哐哐哐”地響上三遭,好看不好看的戲就要上演了。鑼為銅鑼,薄薄的銅發(fā)出有力的喊聲。鳴鑼收兵,多發(fā)生在鼓書藝人的驚堂木拍擊中,“啪”,“岳飛大戰(zhàn)金兀術(shù)三百回合,斬敵無數(shù),鳴鑼收兵!”村人耳際分明聽到的是急促的“哐哐哐”的脆音。
銅的聲音,實在或虛擬地在村子里鼓搗,從來就沒斷過,村子有多么老,銅的響器就有多么厚重。
村子里最大的銅——顯銅,是掛在村口老黃連樹上的青銅鐘。鐘古老,有多古老?黃連樹的年輪知道,唐或宋,或更久,原因是村子老呀。
古鐘為古銅,它所傳達的聲音蒼古。村里人記得,日本鬼子進村,就是這鐘發(fā)出了渾厚的警報聲,村子里的老少五百余眾緊急轉(zhuǎn)移,村子被鬼子一把火燒了,但是村人保全了下來。村里人在重拾家園時發(fā)現(xiàn),古鐘被槍擊過,擦去煙塵,銅色新鮮,僅是留下了一個個淺淺的彈痕。
銅鐘對村子有恩,村子里的人把銅頂在了頭上。銅卻又是隨意和鄭重的,鍋破了,打上銅釘,碗破了用銅鋦,吃飯的家伙用上了銅,令人放心、舒坦。銅頂針又是女人必備的,納鞋底、縫衣服都是好幫手,何況對女人而言是裝飾,銅的閃亮好看。
熊哥就是在黃連樹下,將一枚銅戒塞給關(guān)玉梅的,悄悄地,但是古銅鐘張大眼睛看見了,還輕輕地回應(yīng)了聲:咣。
這天,黃連樹下唱大戲,汽油燈炫眼,黃連樹豐茂的葉投下了陰影,關(guān)玉梅是一出戲的主角,剛唱完一出走向后臺,熊哥奔了上去,將一枚銅戒塞給了她。
關(guān)玉梅愣了下,看了熊哥一眼,臉騰地一下紅了。銅戒在汽油燈的余光里,發(fā)出一圈奪目的光芒,關(guān)玉梅匆匆攥緊了手心。銅戒在她的手心拱動,如一條蟲、一尾魚、一塊石。
鄉(xiāng)村三天大戲,東村、西村連軸轉(zhuǎn),戲還是老戲,圖的是熱鬧。第二天關(guān)玉梅登臺,唱念做打樣樣到位,關(guān)鍵是亮相,蘭花指優(yōu)美地翹起,一枚銅戒熠熠生輝。
熊哥看到了,嘴張得像寶盒,掌卻忘記鼓了。
銅戒實在是枚好銅戒,黃銅澄亮,打磨光滑,光若包漿,均勻地布滿了銅戒。更出彩的是銅戒上一樹梅花開得正好,蕾瓏花巧,妙曼地飄香。關(guān)玉梅三個字落在花叢中,似花似蕾似葉,熊哥的名字也有,斜斜地插在梅枝上,倒像是幾匹早醒的蟻,辛勤地搬運著梅朵。
熊哥好手藝,銅戒的坯是他一錘一錘敲出的,畫和字是一筆一筆刻下的,打磨費了大工夫,銼、磨,最后是用手,一絲絲摸,一絲絲揉,才將銅戒完成了。
熊哥不是鋦匠,卻讓銅活了,活在關(guān)玉梅的手指上。熊哥看著舞臺上關(guān)玉梅的一招一式,似看非看,真正看的卻是她手指上的銅戒,熠熠的光一股股涌進眼睛,把其他所有都隱蔽了。
熊哥想喊,成了,但還是把牙狠狠地咬緊了。
第三天,熊哥攆著去看大戲,關(guān)玉梅還是主角,讓熊哥不安的是關(guān)玉梅素手起舞,銅戒不在了。
也就是一場小小的虛驚。關(guān)玉梅主動和熊哥走近,不為別的,就為銅戒上風(fēng)骨絕佳的梅。
熊哥家窮,但熊哥有才,僅是一手刻銅手法,就隱去了所有的不堪。銅在熊哥的手里如女人手中的面團,揣揣揉揉就成了一頓好吃經(jīng)餓的美餐。但刻銅的手法當(dāng)不了飯吃,熊哥吃了上頓沒下頓,家徒四壁,唯有的只是一小堆敲了叮當(dāng)響的銅。
關(guān)玉梅要嫁給熊哥,村里人形容,這是標(biāo)準(zhǔn)的一朵鮮花插在牛屎上。關(guān)玉梅美,美得方圓十里驚艷。一段抗?fàn)巹∩涎荩适虑楣?jié)比關(guān)玉梅扮演的角色精彩。
婚禮在古銅鐘下舉行,出彩的是關(guān)玉梅戴在手上的銅戒。許多人聽到了銅戒和古鐘隔空的碰擊聲,似開場鑼聲,又像鳴金收兵的聲音,在村莊的天空回旋了好久。
如貧賤夫妻一般,關(guān)玉梅洗盡鉛華,和熊哥過起了苦但不澀的日子。生兒育女,為生計勞累。和普通農(nóng)家不同的是,熊哥家常傳出叮叮當(dāng)當(dāng)金屬的碰響。當(dāng)某一天這聲音沉寂,熊哥家一定會傳出關(guān)玉梅銅般清脆的聲音,之后金屬的碰響又綿延了。
有一天,熊哥興致勃勃,從懷里掏出一枚鉆戒,捧在關(guān)玉梅的眼前,關(guān)玉梅眼睛亮響了下,隨之又喑啞了。關(guān)玉梅把鉆戒扔在一邊,從箱底拿出銅戒,破天荒戴在了無名指上。
熊哥記得,這是關(guān)玉梅第三次戴銅戒。
熊哥心中發(fā)慌,忙拿銅起銼,不久,一枚銅戒生成了,仍然是一樹梅,兩個名字,映掩在梅香里。
此時,熊哥已被稱作為工藝大師,銅上刻畫是為一絕。
六十年后,關(guān)玉梅收藏的銅戒已滿滿一小箱,戒上刻梅,梅成林了。六十年里,熊哥每年都要為關(guān)玉梅打上一只銅戒,戒上的梅形態(tài)迥異,呈現(xiàn)的是風(fēng)是雨是雪是陽光燦爛是家常是情懷。
關(guān)玉梅在很多時候,一個銅戒一個銅戒地擦拭,熊哥陪在一邊,歲月就又悄然地回轉(zhuǎn)了。
熊哥問關(guān)玉梅:怎么一個小小的銅戒就打動了你?
關(guān)玉梅回答:天亮了,我對著晨光細(xì)細(xì)地欣賞銅戒,竟有一只蝴蝶飛來,悄落在戒的梅枝上。
答非所問,熊哥突然眼濕了。
人戀家,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把家稱為狗窩,是因家窮,屋子像狗窩。雞喜歡草堆,草堆里有遺下的癟稻、燕麥,雞好這一口,整天里圍著草堆打圈,村子里雞就有了另一個名字——草堆轉(zhuǎn)。
叫雞為草堆轉(zhuǎn)是從它的行為上說的,草堆是雞的田地,還是良田,雞朝后扒,就如是人的耕耘,一趟趟下來,就有了收獲,就能把肚子弄飽了。
那些年,誰家沒個草堆呢,草堆是家的炊煙生發(fā)處。草堆的成分復(fù)雜,稻草、麥秸、荒草、豆棵、棉稈,曬干了,一層層地搭,就成了草堆,堆在場地上,像個土丘、大土饅頭。
雞繞著這大饅頭轉(zhuǎn),吃結(jié)在秸稈上的谷物,也吃藏著掖著的蟲。轉(zhuǎn)得開心,在轉(zhuǎn)中也完成傳宗接代的事,說好聽些,公雞母雞的愛情故事,總是圍著草堆轉(zhuǎn)完成的。
狗窩般的家,雞還是要養(yǎng)的。養(yǎng)雞是為了雞蛋,雞蛋用處大了,換油換鹽,人身體弱了,吃個雞蛋補補,別的物件難代替。
三五上十只雞是家中的寶貝,雞多養(yǎng)不起,斤雞斗米,少數(shù)的雞可圍著草堆轉(zhuǎn),或去田地里打野,容易活將下來,紅冠滴滴地長得好。
家中來了貴客,殺個草堆轉(zhuǎn)是件盛事,尤其是春天,春雞大如牛,母雞的肚子里可是一肚子蛋花。也因此,有了問客殺雞和問雞殺客的故事,酸溜溜的。
好當(dāng)家的會養(yǎng)雞,好老婆能養(yǎng)好雞。
瞎眼三婆也養(yǎng)雞,不過僅養(yǎng)一只,是為獨種老母雞。這雞長得好,蘆花樣的羽毛,如一朵會行走會飛的花。
三婆是孤老,一輩子幾乎就一個人,守著間土坯房過日子,日子也不叫日子,就那么掙掙巴巴地活著。
蘆花雞陪著三婆過日子,陪了多少年,三婆記不得了,三婆都是黑夜,沒有一天又一天的概念。蘆花雞估計不知道三婆雙眼無路,咯咯叫地唱歌,圍著三婆唱,它以為三婆除聽得見,還能看得到。
蘆花雞是三婆從絨乎乎的小雞養(yǎng)大的,三婆起先養(yǎng)了兩只,半途中被黃貓叼走了只,剩下的蘆花雞長大了,就和三婆形影不離。三婆去拎水,蘆花雞跟著。三婆去菜園,蘆花雞跟著。只有三婆去草堆摟草,蘆花雞才分心,緊著扒了幾爪子,找些吃的。
三婆可憐,村里人養(yǎng)著她,糧呀草呀,一家省上一捧一把,讓三婆活了下來。
蘆花雞沒塒,三婆家沒安塒的地方,晚上蘆花雞就歇在三婆的床頭,三婆也借此知道了天亮天黑。雞上床頭,天黑了。雞從床頭飛下,天亮了。
三婆有時自言自語,人家是草堆轉(zhuǎn),蘆花雞是床頭轉(zhuǎn)呀。
蘆花雞肯生蛋,蛋就下在三婆的枕邊。蛋下了,蘆花雞報信,“咯咯嗒,咯咯嗒”,三婆伸手去摸,溫溫?zé)岬囊粋€蛋。蛋三婆攢著,一個舍不得吃,攢上十來個,托人去集上換油鹽,扯上尺把布。
三婆摸著蛋會說,托福了,托福了。蘆花雞眼巴巴地看三婆,三婆感覺到了,把手伸出去,蘆花雞輕輕地啄。三婆抓一小把米,放手心,蘆花雞一粒粒吃,吃得慢條斯理,進了次大餐。
蘆花雞少出門,三婆把它向外攆,攆它去草堆轉(zhuǎn),攆它去打野,攆它和村里的雞合群,雞群中有長尾巴花公雞呢。
一個人難,一只雞也難哦。三婆心里念叨。
有一天,三婆把蘆花雞攆出了門,蘆花雞開始不愿意,看三婆動了氣,才悻悻出了門。沒想到,中午沒回,晚上沒回,三婆的一天不知了亮黑。
蘆花雞走失了,無影無蹤地走失了。
被黃貓叼去了,掉水淹死了,被長尾巴花公雞拐跑了,讓饞嘴婦燉湯了……三婆有一百種設(shè)想,急得哭了,淚卻一滴流不下來。三婆的雙眼早枯了,枯得沒有濕氣。
好多天,三婆掉了魂般,杵著棍,在村子里滿世界地找:蘆花雞,蘆花雞,我的蘆花雞唉,我的草堆轉(zhuǎn),我的床頭轉(zhuǎn)。
沒日沒夜,一聲聲呼喚,就是一句句哀鳴。
就在三婆徹底失望時,蘆花雞回來了,身后還跟著五只毛茸茸的小雞。
唉,蘆花雞去孵小雞了,窩就在三婆的草堆拱出的洞里。
欺負(fù)沒眼人呢。三婆又驚又喜。蘆花雞知錯般,偎在三婆的腳邊半天不動彈。
八十四歲,三婆過完了黑暗的人生。無病無災(zāi),只是心慌得很,三婆知大限來了。她踉踉蹌蹌地走到米缸前,抓了一大把米,第一次大方地撒在了地下,說:蘆花雞,吃吧,吃吧,吃完了去草堆邊轉(zhuǎn)轉(zhuǎn)……
村里人還是湊錢湊糧出力氣,草草打發(fā)了三婆。喪事過程中,發(fā)現(xiàn)棺木前缺了引領(lǐng)雞。村人想到了蘆花雞,蘆花雞仍是一朵花樣,只是臥在一旁發(fā)呆。
蘆花雞赤裸地立在三婆的棺木前,作了三婆奔另一世界的引導(dǎo)者。
入土為安,三婆真正地走了。
村里幾個幫忙的人餓了,把作了引導(dǎo)者的蘆花雞放進水里燉,水燒得滾了又滾。
湯喝了,雞肉卻一口沒吃進,肉太老太老,沒這好牙口。
村里人家再窮,一口土灶是少不了的,好吃歹吃不能吃生的。
村里就有那么一兩個壘灶的人。壘灶不叫壘灶,叫支鍋。壘灶的人跟著叫支鍋的人。
支鍋是個技術(shù)活,好的土灶發(fā)旺火苗,省柴草。次點的土灶,火是燒著了,柴草燒不透燒不盡,盡冒煙,從煙囪回?zé)煟暗靡患沂菬煔?,如在云里霧里,還嗆死人。
有句話:腳面支鍋,踢倒就走。說的是沒計劃,不干負(fù)責(zé)任的事。
村里鍋支得最好的是權(quán)二爺。權(quán)二爺年輕時為過匪,劫富濟貧,壞事也干。土匪火并,權(quán)二爺傷了條腿,拖著傷腿回了村,專干支鍋事。
權(quán)二爺鍋支得好,百來塊土坯,一堆稀泥,一把瓦刀,就能壘出土灶。權(quán)二爺支的鍋好燒,抽風(fēng)旺火省柴,外形還秀氣,一溜黃土抹得光滑,連鍋臺也硬得像石板,可用水沖洗。
看似簡單的活別人做不了。剽學(xué)的人還真不在少數(shù),峰哥是其中之一。
權(quán)二爺幫人家支鍋,峰哥必到,眼睜鴿子蛋樣瞅,關(guān)門過節(jié)瞅了一遍又一遍。輪到峰哥動手,灶的外形不差,但點上一把火,就露狐貍尾巴了,火頭嫩不說,灶洞里的煙還傳不盡,又回到屋子里,嗆得人一把眼淚、一把鼻涕。
權(quán)二爺支鍋的活別人就搶不去,憑這比別人活得滋潤不少。恨得峰哥跺著腳罵:狗日的老土匪。
權(quán)二爺支鍋名聲大,十里八村的人家支鍋都請他,圖個鍋好燒。除支鍋,權(quán)二爺還干件事,幫人家掏煙囪,瘸著腿爬屋頂,弄得臉像狗屁股,黑得嚇人。
權(quán)二爺支鍋收錢,掏煙囪也收錢。獨灶鍋一元,雙灶兩元,掏個煙囪兩角。也有不收錢的,吃上一頓飯,收家伙。飯不在好壞,腌菜一碟就行,但要有酒,酒不講究,圖個上頭上臉,告訴別人,支鍋的喝酒了。
不收錢的都是窮家。窮家給錢,權(quán)二爺就瘸著腿拉,搞死不收。
富家少一個角子都不行,備了好酒好菜也不吃,就認(rèn)錢,沒瓜皮啃。
還有件事也蹊蹺,日子過得好的人家,煙囪好堵,一年總要掏上個兩三次。日子難過的家,三五年煙道順得很。
富家的錢沒少掙。富家的人暗地也罵:狗日的瘸子,老土匪。
權(quán)二爺一個人,老光棍,老了不見匪氣,平和得很。他除了支鍋掏煙囪,最愛的事是去村小,看孩子們讀書,把大嘴張著,哈出一股股煙氣。去學(xué)校不空手,總是拿幾支鉛筆或練習(xí)簿哄孩子們玩。
還有一件事,村里人看不慣,有事無事地串二寡婦家門。二寡婦帶著三個毛頭小子過日子,過得艱難。權(quán)二爺去干什么,村里人說得難聽,重要的是差輩分,二寡婦要實實在在地喊權(quán)二爺為爺爺,差兩輩。
支鍋掏煙囪權(quán)二爺錢沒少掙,但權(quán)二爺?shù)募?,還真不像個家,連土灶都不周正。
權(quán)二爺自家的鍋不支好,光支別人家的鍋,講不過去。村里就有人撇嘴,都支到二寡婦褲襠去了。
權(quán)二爺不當(dāng)回事,鍋照支,煙囪照掏,二寡婦家照跑,鉛筆和本子不少買,我行我素,又讓人看出了匪氣。
權(quán)二爺死在掏煙囪上,一不小心從屋面滾了下來,另一條腿又折了。
權(quán)二爺躺在床上,二寡婦去看他,被罵了個狗血噴頭,再也不敢登門。峰哥去服侍,權(quán)二爺反而允了。
權(quán)二爺沒撐上幾天,死了。村里人忙著打發(fā)了他,有人哭得兇,是二寡婦的三個兒子,哭著喊著叫太太。
二寡婦也哭,哭聲里全是爺爺,真真的。
峰哥操了支鍋的業(yè)計,在村莊及村莊周邊行走。鍋支得和權(quán)二爺一般好,事也和權(quán)二爺一般的行。
支鍋、掏煙囪、到學(xué)校、去二寡婦家,與權(quán)二爺一瓢貨。不過沒人說峰哥閑話,峰哥喊二寡婦姑,親親的姑。
峰哥成了真正的支鍋人。一次酒醉,說得了權(quán)二爺真?zhèn)??;鹨招?,支鍋支火,火空灶好?/p>
還有就是掏煙囪,和人發(fā)生打斗,同樣的支鍋,煙囪為何總掏?架打得狠,峰哥差點也折了條腿。
拖著疼,峰哥跚跚地回,一路自言自語:劫富濟貧,難行了,師傅。
路邊的草吃驚,師傅莫不是狗日的土匪權(quán)二爺吧?草隨風(fēng)起起伏伏。
老謀子善捉鱉。貓有貓路,狗有狗路,蟹有蟹路,一條螺螄一條路,鱉也有鱉路。老謀子識鱉路,順著鱉路捉鱉,一逮一個準(zhǔn)。
早些年鱉不金貴,村子里的河塘渠壩、水田旱地里多得很,不說腳踢都是,略一用心就能捉個半筐。
王八上不了席,不被待見,村里人也不喜歡吃,腥氣,黑乎乎的看得也難受,嘴眼鼻都拒絕。鱉長得也猥瑣,縮頭縮腦的,一句罵人的話,“王八日的”,似乎就代表了一切。
村子里鱉也是有人吃的,吃的多是寡漢條,使牛打耙碰上了,捉住了,拴在牛鞭梢上,悠悠地往家里拖。村里老人用此教育后代,“不好好干,長大了娶不上人,就天天吃王八吧”。
不好吃是因作料沒用足,火功沒到家。城里人卻好這一口,在城里自由市場,大鱉五角,小鱉三角,總是買賣興隆。尤其是馬蹄鱉受歡迎,或紅燒或燉湯或下鹵鍋,嫩細(xì)鮮美,特別受歡迎。
老謀子腦子夠使,就看上了這一點,捉了鱉進城賣,換個油鹽醬醋,讓家多點味道。
老謀子捉鱉的方法多。“試”“踩”“叉”是他拿手的絕活?!霸嚒笔腔獾幕?,他看準(zhǔn)了鱉路,在鱉的必經(jīng)處,挖上直來直去的深坑,夜里鱉一頭扎進去,早晨就有收獲了。一坑多日用,老謀子頗為得意?!安取币彩茄刂M路,赤腳下水,踩中了,伸手捉起?!安妗倍嘣诙欤现\子看準(zhǔn)了鱉歇息點,一叉下去百發(fā)百中?!安妗崩现\子用得少,受傷的鱉不好賣,價也減半。
不過,有一種鱉老謀子是不捉的——瞅蛋的鱉。鱉卵生,下了蛋,親鱉躲在隱蔽處,溜圓著眼盯著,直至盯得眼流血,小鱉破殼而出。鱉瞅蛋給捉鱉提供了好機會,發(fā)現(xiàn)了鱉的蛋場,就一定能找到親鱉,一公一母,準(zhǔn)得很。
老謀子堅決不逮瞅蛋鱉,連鱉蛋也不收,怕毀了鱉一家。實際上他還佩服瞅蛋的鱉,為保護后代,不吃不喝,連眼都盯到出血。
老謀子三十多歲成親,老婆好不容易開了懷,肚子一天天大。有一天老謀子發(fā)現(xiàn)自己突然變成了瞅蛋鱉,整天盯著老婆的肚子看。這一點老婆也發(fā)現(xiàn)了,她恨恨地說:能看出花呀,有空捉幾只鱉,整日里鱉瞅蛋樣。
這一瞅就上癮了,老婆的肚子癟了,生下了兒子,老謀的瞅從老婆的肚子轉(zhuǎn)向了兒子。瞅得惡饞樣,似乎目光離開兒子片刻就不得活了。老謀子的瞅有套路,先是把兒子從上到下瞅一遍,接著瞅五官,連肚臍和屁眼也不放過。
鱉瞅蛋艱辛,老謀子瞅兒子也不松泛。吃喝拉撒瞅,頭痛腦熱瞅,言談舉止瞅,還別說還真瞅出些明堂,糾正了兒子一些不合老謀子心愿的事。
兒子調(diào)皮,不怕皮肉疼,就怕老謀子瞅,老謀子目光帶刺,刺得兒子周身不舒坦。
老謀子仍捉鱉,兒子愛跟屁蟲樣跟著,招數(shù)全學(xué)會了,單獨行動,也有收獲。但有一樣和老謀子不同,瞅蛋鱉也想捉??擅吭谶@時,老謀子的鱉瞅蛋功夫就上來了,逼得兒子把瞅蛋鱉放棄了。
老謀子把兒子鱉瞅蛋樣瞅大了。兒子也爭氣,讀書、工作,在單位還做了不大不小的官,小有權(quán)力。
兒子回村子少,每次回來,老謀子都要去村外轉(zhuǎn)一圈,搗鼓來一兩只鱉,讓老婆按城里的套路燒了給兒子吃。剩下的時間就把目光安在兒子身上,瞅得兒子心驚肉跳得渾身不自在。老婆不高興了,說:又鱉瞅蛋了。老謀子回話:還沒滴血。
兒子時間久了不回村子,老謀子就攆進城去,鱉是必帶的。吃了喝了,就把兒子拉到對面,一頓猛瞅,瞅得兒子全身發(fā)熱,目光還不敢有片刻游離。兒子目光不躲閃,老謀子舒了口氣,眼睛里的刺變成了花。
村外的鱉越來越少,老謀子轉(zhuǎn)悠半天找不到鱉路,就倚在村口老榆樹下,向城里的方向瞅,路過的人就開玩笑:老謀子又鱉瞅蛋呀。老謀子支支吾吾:鱉都沒了,還有蛋?事實上心里在說:瞅兒子呢。
八十歲時老謀子死了,村里少了個捉鱉的人。村里也無鱉可捉了。
老謀子的兒子把母親接進了城,反而比過去回村更多了。一回,就奔老謀子的墳地,說是讓父親瞅,專心得很。
老謀子的兒子告訴四野的風(fēng):有一雙眼睛瞅著真好,真好。
風(fēng)沒聽明白,他又反復(fù)地說。
沒有鳥巢的村莊不叫村莊。實際上村子里把鳥巢叫作鳥窩,鳥在樹丫上搭窩,就是安了個家,如是村莊里的人,掙掙巴巴地蓋了三間土墻草頂?shù)姆?。有窩才有家,有房才能生活,吃喝拉撒,生兒養(yǎng)女。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窩是家,對人對鳥都一樣。
鳥奔人而來,估計也要人氣,鳥窩搭在人家周邊的樹上,和人離得近近的。鳥占高枝,魚搶上水,都不錯。但鳥窩不見得就搭在高處,和鳥的脾性有關(guān),比如,伯勞愛在樹尖搭窩,白頭翁愛在低處,斑鳩卻隨遇而安。一到春天,各色鳥就忙將起來,椿樹、楝樹、槐樹、榆樹、棗樹、桃樹、梨樹上,都見鳥兒忙乎,也爭也吵也打斗,只為有個好位置,把窩搭牢靠了。見多不怪,村里人看著鳥搭窩,心順溜得很。
老人們對鳥窩看得重,孩子們淘氣,上樹掏鳥窩或拿著竹竿捅鳥窩,一發(fā)現(xiàn)就跟上罵,逮住了脫了鞋底打屁股。毀人家呢,可是天大的罪過。老人說理,好不容易捋個窩,說沒就沒了,不罪過,毀了你家可行?孩子們臉紅紅的,捂著屁股低下了頭。
鳥窩是村里人家的鄰居,好親不如近鄰,感情不一般。
德三爺春上頭開始發(fā)愁,尋常年景,鳥們在自家周圍已開始“嘰嘰喳喳”不止一處地捋窩搭巢了,就大榆樹一棵,枝頭上至少要搭上好幾個,有伯勞、有斑鳩、有烏鶇,今年日怪了,不僅大榆樹上不見鳥窩,連其他樹上也不見,他瞅得仔細(xì),盡管老眼昏花,捋窩的鳥總是要鬧出些動靜來。
也有鳥匆匆地飛到大榆樹上,一對對的,含情脈脈地談情說愛,可就是不停下銜草捋窩。
德三爺怪德三奶,怪三奶把電視機的聲響開大了,把鳥們嚇走了。德三爺直著嗓子吼:一天到晚就抱著電視,電視是你命呀。德三奶懶得答,把音量調(diào)小了,仍是眼不離電視屏幕,自言自語: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放個屁都自己聞。
村子里的人真的少了,七八個老人,守著過去上百人的村莊,撂棍打不到人,不鼓搗點聲音出來,人還不被靜寂埋了。
德三爺想不通,人少了,不正合鳥的意愿,窩搭在安靜里,該多安全?反過來德三爺又問自己:死一樣的靜,喜歡嗎?德三爺回答得快:不喜歡,雞飛狗跳的日子多熱乎。
德三爺開始學(xué)城里的人,做了些鳥窩掛在樹的枝丫上,榆樹掛、槐樹掛、楝樹掛,氣得德三奶攆著罵:老胳膊老腿,爬高上梯,跌壞了,狗日的才服侍你。德三爺不理,還是將大大小小樹掛了個遍。
折騰了幾天,只見鳥飛,不見鳥捋窩,德三爺灰心了,看來一季三春鳥廢了。陡然德三爺似明白了什么,狗日的不怪天不怪地,自己賊樣地在樹下轉(zhuǎn),鳥還敢捋窩?
接下來的三天,德三爺躡手躡腳,不向樹邊靠,乖得像只懶貓,看得德三奶只撇嘴:老東西走火入魔了!
也就是幾天后,德三爺看到了一棵剛掛青果的桃樹上,有一對白頭翁來回攛掇,德三爺一驚,莫不是捋窩了。
果然是。德三爺輕手輕腳地走到樹下,一個秀氣的巢已見雛形。巢小巧,細(xì)草和毛發(fā),把個巢裏纏得嚴(yán)嚴(yán)實實,像個工藝品。
德三爺興奮,一把抱住了德三奶,要三奶快去看。德三奶犟了下,還是依了,回了句:老頭瘋了。不過,眼角掛滿了笑。
德三爺就一天三遍地去桃樹下,看鳥巢,看一對白頭翁過日子。回家忙著向看電視不眨眼的德三奶報告,窩捋好了,下蛋了,抱窩了,出五個小雛了,喂食了,吵架了……桃樹上白頭翁的窩不高,齊著德三爺?shù)拿佳?,一看一個準(zhǔn)。德三爺、德三奶像過節(jié),天天有樂事。
五一節(jié)孫子左左從城里回來了,德三爺、德三奶自是高興,龍蛋樣的左左是他們心尖的一塊肉。左左喜歡村莊,旮旯胡同地跑。桃樹引人,桃子熟了,左左去摘,一去就驚飛了白頭翁,也就發(fā)現(xiàn)了一窩羽翼還不豐滿的雛鳥兒。
德三爺心提到了嗓門,要是左左抓鳥玩該怎么辦?心尖肉歸心尖肉,德三爺心中暗地下決定,連鞋也脫了,抓鳥就打?qū)⑦^去。
沒想到德三爺多慮了,左左看了一會兒,竟轉(zhuǎn)身離去,桃子也不摘了,還嘴中念念有詞:勸君莫打三春鳥……德三爺知道孫子的表述不準(zhǔn)確,還是讓眼圈紅了。
德三爺一高興中午喝了兩杯,不勝酒力,靠個椅子上美美地睡著了,還做了個夢,一地的鳥巢,大榆樹上結(jié)滿了,奇怪的是巢里住的不是鳥,而是村莊進了城里的人,都是親親的面孔。
醒來時,德三爺滿面的淚水。德三奶和左左正笑得歡。
匪來一陣風(fēng),狂飆般洗劫了村子,老嫩一把捋,搶錢搶物搶人。
匪首王胡子心狠手毒,殺人不眨眼。村子多窮人,有上頓缺下頓,搶口邊食,王胡子也下得了狠手。
村子中劉家十多口陳尸一地,血流成河。
劉家算是村子中最殷實的一戶,有房十來間,存糧數(shù)千斤,還有埋在床底下的大洋三十塊。王胡子早瞄好了,砸開劉家門,不得手不收兵。
劉家殷實,累出來的。十多口人累斷了腰桿,幾輩子的窮忙,才讓日子略略好過。好過些也僅是糊個口,別人家吃兩頓,他家三頓,仍是兩稀一干。
糧食堆在家中,戳眼得很,匪們不費大力氣,控制住劉家人,一哄而上,就扛走了。劉家當(dāng)家的跪求留下點種子糧,王胡子拔刀相對,不允,當(dāng)家的只能垂淚而退,保命要緊。
命還是沒保住。王胡子等一哨匪是直奔大洋而來的,不得手豈肯收兵。劉家當(dāng)家的硬著頸子說沒有。三十塊大洋,是劉家的命根子,是從牙齒縫省下來的,一些大洋已包了漿,算算是上輩傳下的。劉家當(dāng)家的把大洋埋在床底下,秘不示人,只有他自己知道藏的位置。
王胡子不說話,臉鐵青,一把鬼頭大刀拍得山呼海嘯,轉(zhuǎn)眼又從劉家縮成一團的人中拉出一個,手提刀落,血濺八丈。
第一個被殺的是劉家當(dāng)家人的老父親,老父親哆哆嗦嗦,還是吼出了一句話:銀子是命,命是狗屎。意思是要當(dāng)家人頂住了,錢沒了,要命沒用處。
當(dāng)家人一時發(fā)蒙,還沒明白過來,上十人已躺在血泊中。他的心死了,眼睛還活著,左右溜了一遍,突然明白,面對的是殺人不眨巴眼的匪,再殺,劉家就要絕代了。
劉家當(dāng)家人掙扎著站起,慌著指點:埋在床底下。話完,王胡子還是提刀劈下,當(dāng)家人身首兩處,嘴仍囁嚅:銀子是命,命……
王胡子指揮人扒厚土,土硬,硬得要用刮子刮。三十塊大洋出土,無銀光,綠綠地生了層銹衣子。
拎著嘩嘩響大洋出門,王胡子感到后背發(fā)冷,轉(zhuǎn)過身子,發(fā)現(xiàn)墻旮旯有一束冷光射出來,小獸般眼中的光。
王胡子一把挾出,是劉家最小的孩子,五歲的男孩劉丁。劉丁不哭不語,還以冷眼,王胡子愣一陣,長嘆了一口氣,挾著劉丁打馬回寨。一路上劉丁掙扎,牙在王胡子身上亂啃,王胡子越發(fā)挾得緊。
出門時,沒忘了放一把火,劉家的十來間房子燒了一夜,映紅半邊天。
有匪問:為甚不殺了,斬草除根?
王胡子想也沒想,答:為他殺我。
王胡子無后,把劉丁當(dāng)兒子養(yǎng)。劉丁如野獸,拼過、哭過、撕過、鬧過,但還是被調(diào)教過來,使刀、用槍、弄拳腳,一身的大本事。只是眼中的冷光沒斷過,冰冷,落在人的身上激冷噤,起雞皮疙瘩。目光多是落在王胡子身上,王胡子顫抖,但忍了。
劉丁二十五歲,混著做匪二十年,也搶,也燒,就是不殺人。王胡子背后說,這渾蛋目光冷,不用刀殺死人。
王胡子老了,順理成章,把鬼頭大刀交給了劉丁。劉丁當(dāng)?shù)栋炎?,一哨匪服,一為王胡子兒子,五歲養(yǎng)大的。二是一身本事,硬氣。
一夜風(fēng)聚,劉丁破門,闖進了王胡子的臥室。王胡子背門,身子隱在燈影下。
王胡子似是知道劉丁要來,冷問:來了?
劉丁手提鬼頭大刀,厲問:為何殺我全家人?
王胡子底氣足足:為活著。又說:殺我,你也為活著。
劉丁的目光頓了下,王胡子感到后背猛的熱了片刻,但又隨之轉(zhuǎn)涼,透心的涼,萬箭穿心。
王胡子口噴黑血,濺涂臥室。劉丁用力過猛,鬼頭刀陷進了土石間,拔不出來,卻不見血刃。
劉丁殺了王胡子,用的不是刀。
雨下得狂,這天是王胡子血洗劉家二十年的日子。
鬼頭刀陷進土石,劉丁棄了。同時棄了的還有匪首、刀把子。
樹倒猢猻散,劉丁散盡錢財,打發(fā)了一哨匪徒。本想一把火燒了匪寨,想了想還是罷手。
寨子臨風(fēng),血腥味漸漸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