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儒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武漢430081)
1)防水混凝土基礎下應設置厚度至少達100 mm的墊層,具體厚度需根據現場地質特點而定,若為軟弱地基持力層則增加至150 mm及其以上,并要求施工所用混凝土強度高于C15。抗?jié)B結構的厚度在250 mm以上,最大縫寬0.2 mm,迎水面的保護層厚度≥50 mm。
2)該防水混凝土的腐蝕系數≥0.8,若<0.8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腐措施。防水混凝土的防腐應該包括基體和鋼筋2個方面。針對不同基體的破壞情況采取不同的具體措施:加引氣劑;使用非堿活性集料;增強養(yǎng)護,提高表面致密度;把涂料噴涂在混凝土表層;選用高質量的原材料,配制低滲透、低裂縫和高敏感性的高性能混凝土。
3)當在受熱位置澆筑防水混凝土時,受熱溫度的溫度不得大于為80℃,若超過80℃及時采取隔熱處理措施,同時嚴禁在發(fā)生劇烈振動或沖擊的結構中使用防水混凝土[1]。
需按照不同的抗?jié)B等級要求對防水混凝土設防,開工之前施工單位應會審圖紙,及時了解項目主體和細化區(qū)域的防水技術標準,以便于提前制訂操作計劃。采用試驗法確定防水混凝土各成分配比。用于制造防水混凝土的材料及各個成分比例要滿足以下要求:
1)根據設計標準選擇水泥的品種,強度≥32.5 MPa,水泥用量≥300 kg/m3;若水泥中有活性物質摻入時,水泥用量≥280 kg/m3。
2)選用粒徑5~40 mm的碎石或卵石制作防水混凝土,以保證石子的含泥量和泥塊含量分別在1.0%和0.5%內,且外觀堅硬潔凈;宜選含泥量和泥塊含量分別在3.0%和1.0%內的中砂;含砂率在35%~45%,灰砂比在1∶2~1∶2.5。
3)選用無有害雜質且經質檢合格的潔凈水攪拌防水混凝土。所摻入的粉煤灰和硅粉的含量分別在20%和3%內,且前者的級別≥Ⅱ級。普通防水混凝土的坍落度≤50 mm,泵坍落度保持在100~140mm;根據要求配置防水混凝土,以使自身的坍落度達到標準。在試配防水混凝土時,抗?jié)B水壓值要高于0.2 MPa設計值。防水混凝土材料對比,如圖1所示。
圖1 防水混凝土材料對比
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拌和混凝土→輸送→澆筑→養(yǎng)護。
按照“石子→砂→水泥→外加劑→水的投料”順序緩慢攪拌。具體要點有:
1)先投料,然后干拌0.5~1 min之后加3次水,每次加水后均攪拌1~2 min。
2)嚴格根據實驗配比投料后拌和混凝土,嚴禁私自修改配比。其中,散裝的水泥和砂以及石車必須過磅,若遇雨季施工需每日一測砂的含水率,實時調節(jié)用水量。
3)施工場地的泵送商品混凝土和攪拌坍落度分別控制在14~16 cm和6~8 cm。
保障混凝土輸送的連續(xù)均衡性,間隔時間≤1.5 h,若夏季施工或輸送距離過遠可摻入適量的緩凝劑,通常加入2.5‰~3‰的木鈣。若混凝土在輸送過程中出現離析現象,可二次拌和之后再澆筑。
2)要根據以往國內、外相關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經驗來編撰安全檢查表。在編撰安全表時要對國內、外的實驗室的相關安全檢查經驗進行總結,詳細分析已經發(fā)生過的安全事故,總結和羅列出發(fā)生原因,力求將盡可能多的因素均列入到安全檢查表中。
1)按照設計標準,底板通常無須留施工縫或后澆帶:(1)在底板表面200 mm以上的墻體留橫向施工縫,若墻上存在孔洞,則該縫與孔洞邊緣的距離要達到300 mm以上;(2)選用凸縫、階梯縫或平直縫與金屬止水片相結合的方式加工施工縫,以形成企口縫,并將遇水膨脹止水條以粘貼的方式封堵垂直施工縫,條件允許時將其與后澆帶組合起來,從而提高防水水平。
2)做好施工縫混凝土澆筑前的準備工作:(1)鑿毛、清洗處理,以保證表面光滑、濕潤、無雜質;(2)鋪筑1層厚度為2~3 cm的水泥砂漿,并按照順序,在第一步澆筑40 cm后,每步澆筑50~60 cm;(3)若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在2 m以內,則可自由傾落;(4)若超過2 m,則需借助串桶和溜槽下落。
3)為確?;炷恋拿軐嵍龋枥脵C械設備振搗:(1)時間在10 s時最佳,避免漏振或過振,當混凝土表面無浮漿和氣泡產生且不再下沉時可停止振搗;(2)為避免模板移動,要從互相對稱的地方開始鋪灰、振搗;(3)由于結構的截面較小,因此局部存在鋼筋高密度分布的情況,所以該部分的混凝土澆搗作業(yè)遵循分層原則;(4)當澆筑至最后1層時利用木抹找平,保障面層的密實平整性[2]。
防水混凝土是否具有良好的抗?jié)B性與養(yǎng)護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相關。早期脫水或養(yǎng)護時期內缺水、缺溫都會極大地降低防水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一般在澆筑結束4~10 h后,需包覆灑水養(yǎng)護至少14 d,且全程均要保證混凝土表面可維持濕潤的狀態(tài)。一般來說,具體灑水量應根據現場氣溫以及混凝土成型質量情況而定。
模板防水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當混凝土結構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上時,即可拆除模板。值得注意的是,在拆模過程中,混凝土結構表面與環(huán)境之間的溫差要在15℃以內。
為確保防水混凝土結構的防滲漏功能,應做好細部處理:(1)針對預埋件做好防水工作,可將止水鐵板焊接在預埋件上;(2)施工縫應盡可能縮小、減少甚至避免施工縫。
為避免在底板和頂板上施工時存留施工縫,需在澆筑混凝土時要連續(xù)澆筑。通常情況下,墻體只允許留水平施工縫,并需合理控制位置,不可出現與最大剪力、彎矩等關鍵受力部位相重合的情況,最好留在底板300 mm以上或頂板150~300 mm的墻體上。
在墻體預留空洞時,施工縫與墻體孔洞邊緣之間的距離不少于300 mm;以避免地下水或裂縫較多的部位留有垂直施工縫,盡量與變形縫相結合。
3.1.2 施工要求
確保企口縫和階梯縫凸出的地方和以下部位澆筑成1個整體,禁止事后補澆。金屬止水板的寬度和厚度均要達到300 mm以上,兩側彎折的寬度至少達到50 mm。在正式澆筑混凝土前,金屬止水板要先對準位置再安裝到位,用焊接法接長,以確保形成的焊縫具有密實性與嚴密性。若采用的是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則需在留縫處設置預留槽(此項工作必須在混凝土凝結前完成),同時提前把鐵絲插進在里面,以便于粘貼之后加固橡膠止水條[3]。值得注意的是,接縫需要在原澆混凝土的強度滿足1.2 MPa后方可施工,且應保證接縫位置上的混凝土干凈、濕潤、無雜質。
若需在水平施工縫上接著澆筑混凝土,要在表面和墻體上分別鋪筑一層厚度為20~25 mm和50~100 mm的水泥砂漿,且使用材料和灰砂配制比均和混凝土相同,同時隨鋪隨澆,禁止漏鋪或早鋪。振動棒不能接觸止水板/條,以便于新舊混凝土能更好地結合。
根據設計標準處理結構變形縫,確保止水帶準確固定,避免發(fā)生偏移。為了保障周圍混凝土的密實性,要使?jié)仓驼駬v同時進行:(1)把瀝青木絲板或聚乙烯泡沫棒材料填在變形縫中;(2)把防水密封膏填在縫內部20 mm的地方;(3)把防水卷材鋪設在迎水面上方;(4)把20 mm厚的防水砂漿抹在表面。
后澆縫是一種剛性接縫,多應用在面積大、后期趨于穩(wěn)定但禁止采用柔性接縫的結構中,養(yǎng)護時間≥28 d。在原混凝土澆筑超過42 d之后可選用補償收縮混凝土補縫,強度等級要在兩側混凝土的等級之上。
若管道必須穿越防水混凝土,則需提前把有止水環(huán)的套管埋在相對應的位置,以在保證止水環(huán)和套管嚴密連接的同時,增強防腐性能。
凡是與防水混凝土有關的預埋件或預留孔均需提前準確埋設,禁止事后剔鑿打洞;此外,為了防止發(fā)生滲漏,預埋件和預留孔的端部及底部要控制在200 mm以上。
為防止?jié)B水,禁止利用穿墻螺栓支設防水混凝土模板。若必須使用則把止水環(huán)焊接在穿墻螺栓上;若螺栓上焊有止水板,則可在該止水板上再焊接兩擋環(huán),并把塑料墊塊分別穿插在外部用以頂住模板,以保障墻的厚度。
在房屋建筑項目中應用防水混凝土結構,可提高房屋的防水性能,保障整個工程的質量。本文分析討論了防水混凝土結構防滲漏技術在具體施工中的運用,旨在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