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永,郭利剛,董會民
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地鐵盾構施工對周圍建(構)筑物、地面交通影響小,施工速度快,能夠適應各種復雜地質(zhì)條件,是地鐵建設中常用的工法之一[1]。地鐵盾構施工經(jīng)常遇到影響施工進程和安全的復雜地質(zhì)條件,有大粒徑砂卵石地層、高度軟硬不均地層、軟土地層、硬巖、基巖突起與孤石、巖溶隧道與水體下淺覆土等,國內(nèi)外學者已進行過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諸多技術突破[2-4]。文章以某地鐵隧道為例,介紹大面積厚填土下隧道穿越軟土時的復雜地質(zhì)條件對盾構施工的影響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擬建隧道長度約1045m,底板埋深約8.7~17.0m,隧道直徑6.2m,左右線間距約15m,設置1設聯(lián)絡通道,正線采用盾構法施工,聯(lián)絡通道采用凍結加固礦山開挖法施工。擬建隧道沿規(guī)劃道路敷設,周邊環(huán)境以荒地為主,靠近大里程端下穿高架橋和側穿住宅樓。
擬建工程場地位于南京河西地區(qū),屬于長江漫灘地貌單元,地形起伏較為平緩,地勢呈西高東低狀,勘察期間實測鉆孔孔口標高為4.43~11.89m。場地覆蓋層約60m,受人類長期活動影響,場地分布較厚填土層(2.9~11.5m),下部以全新世中晚期沉積的新近沉積土(包括淤泥質(zhì)粉質(zhì)黏土、粉質(zhì)黏土與粉砂互層、粉細砂層和中粗砂層)為主,下伏基巖為泥巖、粉砂質(zhì)泥巖。
隧道穿越地層主要為淤泥質(zhì)粉質(zhì)黏土,如圖1所示。場地內(nèi)淤泥質(zhì)粉質(zhì)黏土具有壓縮性高、含水量大、強度低和透水性差的特點,工程性質(zhì)極差。隧道上方堆填大面積厚填土,均勻性差,土層松散,強度低,壓縮性高,易變形坍塌。
圖1 擬建隧道某段地質(zhì)剖面圖
場地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和承壓水。潛水主要分布于上部人工填土,埋深1.40~9.50m,受季節(jié)性變化影響較大;承壓水分布于中下部巨厚砂層,埋深4.10~5.90m,雨水期水位略有提高。潛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管道滲漏和場外含水層的側向徑流補給,以蒸發(fā)、側向徑流為主要方式排泄;承壓水補給來源為場外含水層側向徑流及孔隙潛水越流補給,以地下徑流為排泄方式。
擬建隧道主要穿越淤泥質(zhì)粉質(zhì)黏土層,隧道上方是大面積松散厚填土,地層穩(wěn)定性極差,洞身側壁、掌子面易失穩(wěn),易坍塌變形,造成地層損失過大,引起地面過大沉降。
地面沉降控制原則是采取各種措施保持隧道周圍巖土體穩(wěn)定,防止水土流失進而控制地面沉降。就該工程而言,主要采取以下控制措施[5]。
(1)對隧道周圍土體進行加固改良,一般采用水泥攪拌樁或者高壓旋噴。
(2)盾構在推進過程中應合理設置土壓力值,保持開挖面平穩(wěn),防止超挖和欠挖,選用土壓平衡式盾構設備,減少對土層的擾動。
(3)控制盾構姿態(tài),推進軸線盡量與隧道軸線保持一致,嚴格控制盾構糾偏量,減少盾構在地層中的擺動與對地層的擾動。
(4)選擇合理的掘進參數(shù),提高隧道施工速度和連續(xù)性,減小施工對地層的影響。
(5)嚴格控制好盾尾注漿,使用合適的添加劑對土體進行改良,必要時進行二次注漿,同時選用抗?jié)B性較好的襯砌結構。
隧道上方分布有大面積厚填土,具有均勻性差、強度低、穩(wěn)定性差的特點。填土層被盾構施工切割后留下的臨空土體毫無自身穩(wěn)定能力,造成地面沉降或垮塌。填土不僅對隧道施工影響較大,還對地鐵運營安全造成威脅。后期建設開發(fā)卸載會使地基土產(chǎn)生回彈,從而導致已建成隧道產(chǎn)生隆起的風險,不均勻隆起變形會造成管片開裂,嚴重時會影響地鐵的正常使用。建議采取以下技術措施加以防范。
(1)在隧道施工前對場地堆積填土進行換填、清運、加固及整平處理,加固范圍不小于盾構影響范圍,整平后的地面標高宜按地塊規(guī)劃控制要求確定。
(2)施工時控制好盾構姿態(tài)和掘進速率,加強同步注漿,做好信息化施工管理,及時調(diào)整掘進參數(shù),減少填土對盾構施工的影響。
(3)對隧道周圍土體進行加固改良,減少后期堆載可能對建成隧道的影響,保證隧道結構安全。
(4)運營期加強對自身及周邊工程建設監(jiān)控,嚴控隧道兩側及隧道上方的工程建設行為。
擬建隧道部分地段上覆土層厚度約4m,小于1倍的隧道直徑(6.2m),屬于盾構淺覆土地段。地下水埋深較淺,淺覆土地段隧道易上浮引發(fā)地面隆起,進而造成冒水、冒漿事故,同時覆土淺與水頭壓力高造成土壓平衡不易建立。
為確保盾構安全,建議盾構前對淺覆土段進行分層回填壓實處理,達到規(guī)劃控制標高,必要時對隧道周圍土體進行預加固處理。由于覆土荷載小,使開挖面壓力允許范圍縮小,在盾構掘進中,應嚴控開挖面壓力,選用優(yōu)良泥漿或添加劑,盡量減小對地表的影響,最好使用早期強度高、凝結時間短的壁后注漿材料。施工過程中根據(jù)實際工況,精確控制好土壓、掘進速率以及盾構姿態(tài)等,嚴控出渣量,加強管片選型和拼裝工作及施工監(jiān)測,保證施工的連續(xù)性[6]。
地鐵盾構施工中地面沉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當隧道埋深較淺,周圍土質(zhì)較差的情況下,盾構掘進對地層的擾動更為明顯,同時復雜的地質(zhì)條件可能造成隧道隆起、地面冒水冒漿、管片開裂等事故。查清場地工程地質(zhì)條件與水文條件,結合工況對不良地段進行預加固,施工過程中嚴控土倉壓力、掘進速率及出渣量,還應嚴控盾構糾偏量,保持開挖面平穩(wěn),減少地層的擾動,保證同步注漿與二次注漿飽滿,加強施工監(jiān)測,及時調(diào)整掘進參數(shù)等,做好信息化施工管理等措施,最終確保施工安全與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