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剛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春分,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薄洞呵锓甭丁り庩柍鋈肷舷缕分姓f:“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春分的“分”有兩層含義:其一是說這一天晝夜平分,都是12小時,民間流傳著“春分秋分,晝夜平均”的諺語;其二是說春分正值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fā)聲;三候始電?!币馑际钦f春分過后,作為報春鳥的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中春雷滾滾,并開始出現(xiàn)閃電。春分時節(jié),楊柳依依,鳥語花香,惠風和暢,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時候,也是人們踏青賞春的好時節(jié)。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曾經這樣贊美春分:“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绷攘葦?shù)句,二十余字,讀罷頓覺清婉靈秀含蓄質樸之風撲面而來,可謂是字字珠璣,言簡意賅,美不勝收,實乃古代春分詩詞中的少見佳篇,既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春分節(jié)氣的春和景明,又情真意切地道出了作者對仲春景色的滿心歡喜。可以想象一下,春分時節(jié),豆梅絲柳,日長蝶飛,置身在田野花海,領略于湖光山色,沐浴著暖陽春風,猶如置身于一幅清新淡雅意境悠遠的水墨畫之中。
和風拂綠草,柳絮輕飛揚,桃紅李白迎春黃。春分時節(jié),春暖花開,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jié)。在民間,放風箏既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全身運動,又是一項從古至今經久不衰的民俗活動。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一詩可謂是膾炙人口:“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鼻迦丝咨腥卧凇斗棚L箏》一詩中寫道:“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夸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睂ひ粋€春光明媚之日,或去白龜湖畔,或來生態(tài)園中,或赴郊外曠野,輕拂著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沐浴著融融的無限春色,呼吸著春潮泛起的清新空氣,放松四肢敞開心扉盡情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纖纖一線牽于手中,舉頭仰望風箏高飛,飄忽不定隨風亂舞,放飛的是希望,收獲的是輕松,實乃人生一大樂事。放風箏是個力氣活,也是個技術活,來回跑動,凝神注目,有張有弛,文武之道,看似悠閑輕松運動量不大,卻足以讓渾身上下的肌肉得到放松,關節(jié)得到舒展,實乃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的好項目。孩童們放風箏更是益處多多,不僅可以清熱祛邪,還有助于眼部保健。
除了踏青、放風箏等習俗,春分時節(jié)還是一個植樹造林的好時機。在鄉(xiāng)間,農人們有春日植樹的傳統(tǒng),正所謂“立春早,清明遲,春分植樹最適時”“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清代詩人宋琬在《春日田家》一詩中寫道:“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