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民從,李連東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心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為心血管內(nèi)科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致殘率較高,若未及時有效治療常合并心律失常,具有較高病死率,需緊急處理[1]。目前,ACS合并心律失?;颊咝呐K電生理機制尚未完全闡述,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因此,選擇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對ACS合并心律失?;颊咧陵P重要。替羅非班為臨床治療ACS新型藥物,可治療、預防ACS相關并發(fā)癥,保護心肌細胞,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本研究選取94例ACS合并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螅接懱媪_非班對其心肌損傷標志物及凋亡指標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例ACS合并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7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替羅非班治療。對照組男21例,女26例,年齡34~72歲,平均(53.26±7.12)歲;病程3~9個月,平均(5.12±1.02)個月;體質量48~82 kg,平均(65.29±6.29)kg;基礎疾?。焊哐獕?1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9例。研究組男22例,女25例,年齡33~73歲,平均(52.18±7.53)歲;病程3~8個月,平均(5.26±0.91)年;體質量47~83 kg,平均(64.92±6.51)kg;基礎疾?。焊哐獕?2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7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體質量、基礎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ACS相關診斷標準[2];②經(jīng)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心律失常;③簽署同意書;④全身無急性傳染性疾病或創(chuàng)傷。(2)排除標準:①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惡性腫瘤;②處于妊娠或哺乳期;③嚴重心源性休克;④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虎莺喜乐馗?、腎功能損傷影響藥物代謝;⑥對替羅非班藥物過敏;⑦存在消化性潰瘍;⑧既往有腦卒中病史;⑨可疑主動脈夾層;⑩精神障礙性疾病。
1.3 治療方法(1)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即血小板抑制劑、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低分子肝素等藥物。(2)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替羅非班(沈陽新馬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199)治療,首先給予患者每分鐘10 μg·kg-1負荷劑量靜脈推注,后采用輸液泵,以每分鐘0.15 μg·kg-1速率持續(xù)泵注36 h。
1.4 檢測方法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5 d采用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選用低溫離心機,設置離心半徑為8 cm、轉速為3 500 r·min-1,離心分離時間為15 min,取上清液,采用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心肌肌鈣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cTnT試劑盒購自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K試劑盒購自武漢益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抑制法檢測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水平,CK-MB試劑盒購自上海彩佑實業(yè)有限公司;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細胞凋亡調(diào)控蛋白Bcl-2、c-myc蛋白水平,檢測所用儀器及試劑盒購自德國寶靈曼公司。由同一位具有5 a以上臨床檢驗醫(yī)生,嚴格遵照試劑盒、儀器說明書完成整個操作流程。
1.5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后5 d心肌損傷標志物(CK、cTnT、CK-MB)水平。(2)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后5 d凋亡指標(Bcl-2、c-myc蛋白)水平。(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牙齦出血、心力衰竭、血小板下降、惡心)發(fā)生率。
2.1 心肌損傷標志物治療前,兩組CK、cTnT、CK-M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5 d,研究組CK、cTnT、CK-MB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
2.2 凋亡指標治療前,兩組Bcl-2、c-myc蛋白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5 d,研究組Bcl-2蛋白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c-myc蛋白表達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凋亡指標比較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因心肌缺血性損傷、壞死,誘發(fā)心律失常,引起心肌細胞不規(guī)律收縮,同時造成心臟交感神經(jīng)、副交感神經(jīng)紊亂,嚴重可導致死亡。因此,臨床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對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心臟神經(jīng)細胞具有一定可塑性,心肌缺血、壞死發(fā)生后,若出現(xiàn)心肌重構、神經(jīng)塑化、神經(jīng)芽生等易誘發(fā)心律失常。資料顯示,心肌重構、神經(jīng)塑化等發(fā)生與相關心肌細胞炎癥反應、氧化應激有關[3]。龔鴻霞等[4]研究指出,替羅非班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ACS合并心律失常,可顯著減輕心肌細胞損傷,抑制炎癥反應。CK、cTnT、CK-MB為心肌損傷標志物,心肌缺血、損傷時外周血中CK、cTnT、CK-MB水平顯著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5 d研究組CK、cTnT、CK-MB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替羅非班治療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有效減輕心肌損傷程度。分析原因在于,替羅非班作為非肽類血小板拮抗劑,可抑制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結合,調(diào)節(jié)內(nèi)皮細胞功能,產(chǎn)生大量縮血管物質,進而改善冠脈血流、心肌灌注,減少心肌損傷[5-6]。細胞凋亡為ACS合并心律失?;颊甙l(fā)生非缺血性及缺血性心肌細胞死亡的常見方式,可造成心臟負荷加重。相關研究表明,c-myc對細胞分裂、增殖具有一定促進作用,Bcl-2表達水平影響機體細胞對死亡的誘導性刺激耐受力[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5 d研究組Bcl-2水平高于對照組,c-myc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替羅非班治療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有效抑制細胞凋亡。沈彥祥等[8]研究指出,替羅非班應用于ACS介入治療患者,住院期間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單一使用常規(guī)藥物,具有良好安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表明替羅非班治療ACS合并心律失?;颊甙踩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替羅非班應用于ACS合并心律失?;颊撸捎行p輕心肌損傷程度,抑制細胞凋亡,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