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文明
鄒方臣,1974年生,山東淄博人?,F(xiàn)為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書協(xié)書法行業(yè)建設(shè)委員會主任。
我深深地感受到方臣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意志存在,即使是在受到束縛的時候,他能依然平靜如水、泰然處之,但心中的放縱灑脫卻依然在飛漲著,渴望沖破思想的藩籬,進入自由的維度。方臣一直在忍受著這樣的孤獨和束縛,在秩序的空間里談笑風生,所以,我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張力,一種飽含著對生命無限熱愛和激情的張力,這樣的張力和他的自由精神融合在一起,組成了方臣對于生活和藝術(shù)的一種認識精神。當他把這樣的精神放諸書法的長河中時,他便在瞬間贏得了整個世界——他生命里的天壤。
看他的作品,無論是大幅的行草還是小手札、冊頁,這樣的精神都充斥在紙面上,讓我們?nèi)缤泵媪怂救?。北宋晁補之《雞肋集》有云:“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人人而傳,而妙必其胸中所獨得。”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jīng)之路,但因為臨帖人的心境和思想不一樣,所以臨帖的和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就有很大區(qū)別。我所理解的鄒方臣是有著奇的思想的,湯顯祖《合奇序》云:“予謂文章之妙,不在步趨形似之間。自然靈氣,恍惚而來,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狀,非物尋常得以合之?!被秀倍鴣?,不思而至,這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寫文章如此,寫字更是如此,說白了,就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融通化合之后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種品格:自然生發(fā)而又超出常規(guī)表現(xiàn),其實就是創(chuàng)新而又不做作的境界。方臣初學寫字時就是如此,一路走來,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了個人藝術(shù)境界的攀升。對于此,他是頗有點得意的,而這種得意在他的世界里是散布在人生處處但又絕不表露出來,或許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神出古異的境界。學古而不泥古,能與古不同,筆下盡情地表現(xiàn)自家面目,是他自己在深刻地學習古人之后而對于古人精神的全新理解。
鄒方臣照片一組
莊子云:“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導(dǎo)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狈匠忌砩嫌幸环N天然的淡雅氣息,讓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之情。然而,我看方臣淡然的背后似乎挺立著雷霆萬鈞,他的骨子里有一種十足的傲氣,可是他把這種傲氣悄隱在淡雅的背后,而這兩種氣質(zhì)交融在一起,便形成了他個人品格的另外一個特色:淡不可收。他這樣的品格表現(xiàn)在其書法風格上形成了兩種特點:一是不循規(guī)蹈矩于臨摹的不差毫厘,而是在他所理解的精神狀態(tài)中進行意臨,這實質(zhì)上是他奇崛思想的體現(xiàn)。方臣嘗對我說,他從不刻意通臨法帖,發(fā)現(xiàn)一節(jié)比較好的字,就集中進行臨摹體味,直到完全吃透,這是他在技的層面上進行細致的錘煉,實質(zhì)上也是他接近道之境界的體現(xiàn):要把字的精神吃透。二是他在平鋪直述的書寫中完成了對于氣勢的統(tǒng)御,方臣淡雅作品的后面有一種驚濤駭浪在醞釀、在鼓漲,形成一種截然不同于表面的氣象,在作品深層次的境界里形成一種矛盾的對抗,而對抗所產(chǎn)生的巨大沖擊力足以產(chǎn)生震撼生命世界里的藝術(shù)精神。蔡襄云:“書學之要,惟形神氣為佳,若橫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且不和書者所為耳?!?/p>
方臣嘗對我說,看過大量的展覽作品之后,越來越感覺自己寫的字已經(jīng)無法完全適應(yīng)展覽的路子。我知道這是他謙虛的說法,然而也是在他在深知書之后在心靈深處的頓悟。所謂文人相輕、文人自負,極少有人能坦然地進行自我否定,因為否定自我則意味著要部分地否定世界,這是從人心到道義都極難為之事。然而,方臣這樣做了,而且,他還能在自我否定的同時再次崛起新的追尋意識,他的生命世界里充滿了拼搏不止的活潑潑的生機。在這樣的追求中,他的臉上永遠都洋溢著微笑與滿足,這和他的生活世界完全吻合,從他的身上能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安靜,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巍然挺立的靜然。■
鄒方臣 丹桂玉簫七言聯(lián) 180×32cm×2 紙本
鄒方臣 錢君匋語 紙本
鄒方臣 古詩二首 180×45cm 紙本
鄒方臣 草書古詩二首 180×90cm 紙本
鄒方臣 古人梅花詩五十五首 紙本
鄒方臣 節(jié)錄《菜根譚》 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