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口述日記能力的方法:集體討論,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樂說善說;家校合力,積極推行學生口述日記的交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實踐活動 口述日記 君子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5-0040-02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語文能力是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形成的,是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長期過程中積淀而成的。南寧市鳳翔路小學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啟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到廣闊的大自然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激發(fā)熱愛祖國、家鄉(xiāng)、自然的情感。其中,研學活動中的主題團隊討論(以下簡稱“團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說話寫話的素材。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寫字量更少,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日后能“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筆者以學校開展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為依托,開展了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口述日記能力的研究。
一、集體討論,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樂說善說
馬克思主義認為:“活動是人的本質,活動是人們發(fā)展的根本條件。”口述日記正是依賴學校每月一次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著眼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提高一年級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讓他們學會說話寫話的方法,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的發(fā)展??谑鋈沼浭呛⒆诱f、家長寫的一種寫作方式。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口頭表達能力得到訓練。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口述日記是習作入門的基礎。綜合實踐活動的口述日記,就是利用集體討論的有利時機,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的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研學過程中施展各自的才華和智慧,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敢說、會說,樂于表達。
例如,2020年10月,學校在南湖公園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筆者為學生設置的“團討”主題是“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保護家園,我們能做什么?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積極討論、參與。各組代表胸有成竹,踴躍發(fā)言。如“果然第一”組:不亂扔垃圾,做好四類垃圾的分類投放;“才高八斗”組:綠色出行,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快樂起飛”組:節(jié)約用水,礦泉水要喝完才能丟棄瓶子;“火箭超越”組:節(jié)約用電,多用節(jié)能燈,合理使用空調;“勇爭第一”組:光盤行動,按需訂餐,拒絕剩飯剩菜;“奮進”組: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去超市購物自帶環(huán)保袋;“北斗”組:愛護花草,不隨意踩踏草地,不隨意采摘樹枝;“未來星”組:不濫殺野生動物,不食用野生動物,不使用野生動物制品。
2020年12月,學校組織學生走進廣西藥用植物園。在廣西藥用植物園,陽光透過樹林的縫隙灑下來,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既溫暖又夢幻的研學環(huán)境。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觀了本草綱目園、巖生園及陰生藥物區(qū)三個園區(qū),了解雞血藤、火焰花、洋紫荊、鐵皮石斛等植物的生長習性、作用及功效等知識。結合本次的“團討”主題——神奇的中草藥,學生暢談學習感受:“原來我們喝的板藍根、小柴胡都是植物制作的啊!”“哇,這棵樹長得這么神奇啊!”“這種植物居然能驅蚊?”“這種葉子有毒嗎?”“啊,這種花的花粉可以讓人皮膚過敏嗎?”……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不時發(fā)出陣陣驚呼,欣喜而又歡快。解說員和教師耐心細致地講解一片片樹葉、一朵朵鮮花、一棵棵樹木背后的科學知識和有趣故事,滿足了一顆顆好奇的心。
二、家校合力,積極推行學生口述日記的交流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就叫語文。”可見,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不僅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和開發(fā)智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適應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基本素質。低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是教育的新舉措,是基礎教育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活動是素質教育的新內容、新方法,對學習過程的展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教育社會化的擴展等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我校每月一次的研學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學生懷著愉悅的心情,經過主題“團討”,寫出的口述日記更為真實,且有意義。
(一)形式多樣的口述日記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1~2年級)階段目標中提出寫話要求:第一,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第二,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一年級新生中,有一半學生因為幼小銜接做得好,能較快適應小學生活,課堂常規(guī)較有序。但也有一半學生拼音學習有一定的困難,認字寫字難,存在不會傾聽、不會表達、主題不明、交流不暢、不會評價、合作能力弱的問題。學生很喜歡說話,學習了漢語拼音,就正好可以通過口述日記開展說話寫話的訓練。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設計了個人口述日記、合作口述日記、班級口述日記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享受到說話寫話的樂趣,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谑鋈沼浛梢杂涗浹袑W“團討”內容,可以記錄研學活動中的所見所思所感。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學生口述日記時保持原汁原味,培養(yǎng)學生寫口述日記的興趣和習慣。
例如,2020年11月,學校組織學生去青秀山研學回來后,學生結合集體討論主題“美麗的大自然”寫下了原汁原味的口述日記。
日記一: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陰
今天我們去青秀山研學。來到青秀山,我看見遠處有高高的山,山上有大大的樹,山腳下有一大片金黃色的草地。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畫畫、做you xi、吃美shi,玩de好開心。
日記二: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陰
今天,我們去青秀山研學。來到青秀山,我們看見了可愛的花,松軟的草,藍藍的天空。這里真是太美了!
今天,我很開心!
學校組織學生走進廣西藥用植物園,在“團討”主題“我認識的中草藥”的引領下,學生分別介紹自己所認識的中草藥及其功效,并在研學日記中把看到的植物記錄下來、畫出來。
日記三: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們去藥用植物園研學。我認識了很多中草藥材:白英、天門冬、海南三七、人面子、千里光……
我知道雞血藤長在陽光明媚的地方。它的葉子橢圓狀,果子像豆角一樣。它可以活血舒筋。
這些中草藥材可真神奇!
日記四: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們去藥用物園研學。我認識了很多中草藥材:續(xù)隨子、天門冬、千里光、石竹、三七……
我知道紅豆杉長在陰涼的地方。它的葉子像羽毛,果子紅紅的。它可以sha蟲止癢。
這些中草藥材真有用!
(二)靈活多變的交流方式
學生個體的心智具有獨特的個性,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互動是個性與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揚棄,在揚棄中互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交互式的互動是推動認識、情感、邏輯發(fā)展的動態(tài)的模式。我校教師充分利用研學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現(xiàn)場交流分享。有時候還在班級公眾號或是課前三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優(yōu)秀的口述日記展示在教室的板報上。在多元對象、方式、情境的口述日記交流活動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獲得了發(fā)展。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辈还苁前嗉壒娞枴嗉壈鍒?,還是研學、課前三分鐘時間的交流,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大膽合理想象。對學生交流情況的評價,我們始終以“保護學生稚嫩的心靈,保持學生獨特的說話風格”為宗旨。同時,學校還利用班級公眾號推廣學生口述日記,形成家校合力,極大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體驗口述日記的成功
羅杰斯提出“以人為中心”的理論,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和作用,強調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動力功能,重視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研學活動下的口述日記,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獨特體驗,激發(fā)了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開放了學生生活的空間,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問題。
從一年級學生最初的會說一句話到幾句話,從會說一段話、幾段話,直至形成一篇日記,我們始終尊重學生寫口述日記的興趣,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在訓練中,我們不拔高要求,只要是真心話,我們都建議家長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經過不斷的反復的訓練,學生口述日記的質量不斷提高。對于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家長和教師都及時肯定與表揚,讓孩子們體驗到寫口述日記的快樂,進而提高寫作興趣與熱情,增強寫口述日記的自信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主題“團討”結束后,如果能當場完成口述日記的學生,我們鼓勵其當場與同學們分享;如果沒能當場完成口述日記的,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對學生的口述日記,我們都及時批改,圈畫好詞佳句,送上笑臉或是大拇指,寫上簡潔的評語。對每次完成口述日記的學生,我們都會在課堂優(yōu)化大師上給予“妙筆生花”的寫作加分項,特別優(yōu)秀的口述日記將獲得“優(yōu)秀作業(yè)”的加分。教師定期結合加分進行獎勵,繼續(xù)點燃學生寫口述日記的熱情。
讓學生樂說善說,提高寫話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實踐證明,口述日記是一年級學生說話寫話很好的一種方式。學生用自己的童心童真說出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在家長的幫助下真實記錄下來。它是在開放性課堂與主題教學的指引下,以口述日記的作業(yè)形式廣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樂說、會說、善說,樂寫、會寫、敢寫的習慣,能為學生今后的正式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Z].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郭明霞.低年級如何開展“口述日記”訓練[J].小學語文教學,2015.
[4]陳桂生.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一“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注:本文系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少年彬彬 君子謙謙——‘君子文化背景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課題編號:2019C792)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廖愛麗(1976—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大學本科學歷,教育學學士學位,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南寧市鳳翔路小學,研究方向為君子文化下的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