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武 黃瑞
部編版7—9年級語文教材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課內(nèi)自讀課文增加了很多旁批,這是學生自我閱讀的支架,也是教師教學的目標導向,教師要有利用旁批點撥學生閱讀的自覺意識,更要有利用旁批點撥學生閱讀的教學行動。
下面是利用旁批點撥學生自讀《蟬》的課堂實錄,就教于方家。
一、利用旁批速讀課文
1.觀察文本呈現(xiàn)方式,給旁批標序號。
師:今天我們上第20課,法布爾的《蟬》。這篇課文在文本呈現(xiàn)上有什么獨特處?
生1:有小標題。
師:以小標題形式概況內(nèi)容。還有哪里獨特?
生2:加了旁批。
師:下面請同學們給旁批標上序號。(學生給旁批標序號)
師:一共幾處旁批?
生3:共9處。
2.結(jié)合旁批,速讀課文。
師:請根據(jù)這些旁批要求默讀課文,5分鐘時間。(多媒體呈現(xiàn):結(jié)合旁批,默讀課文。)
師:課文已經(jīng)閱讀完了。9個旁批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問題式,一類是點評式。你們歸歸類,哪幾個旁批是問題式?
生1:旁批1、2、9是問題式。其他都是點評式。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利用旁批來學習課文。
二、利用旁批學習觀察
1.利用旁批2、3,認識蟬建造地穴的神奇本領。
師:旁批2:“蟬的窠與其他掘地昆蟲的窠有什么不同?”(多媒體呈現(xiàn)旁批2第一問)
生1:蟬的地穴表面一點土都沒有,大多數(shù)掘地昆蟲,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
師追問:為什么有這樣的不同呢?
生2:由于它們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開始,所以把掘出來的廢料堆積在地面。蟬的幼蟲是從地下上來的,最后的工作才是開辟大門口。因為門還未開,所以不可能在門口堆積泥土。
師:你回答得很準確,我們再看旁批2的第二問:“作者是怎么知道這種不同的?”(多媒體呈現(xiàn)旁批2第二問)
生3:通過細致的觀察。
師:是的,如果不是細致的觀察,作者就無法知道蟬的窠與其他掘地昆蟲窠的細微不同,也就無法發(fā)現(xiàn)蟬建造地穴的獨特方法。對于這種方法的贊美有一個批注,請看批注3,大家充滿感情地讀下。齊讀批注3:“多么神奇的本領!”
師:蟬的本領神奇在哪呢?請看投影上這段文字。
(多媒體呈現(xiàn):“它干起活來簡直像礦工或鐵路工程師。礦工用支柱支撐隧道,鐵路工程師利用磚墻使地道堅固。蟬同他們一樣聰明,在隧道的墻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種極黏的液體,可以用來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須上,是為了從這些根須取得汁液?!保?/p>
(請一位學生朗讀。)
師:蟬建造地穴的本領真神奇??!請找一個詞語,具體說說其神奇。
生4:“簡直”。
師:這個詞找得好,你具體說說看,怎么神奇了。
生5:“簡直”強調(diào)完全如此??滟澫s造地穴的技藝跟礦工或鐵路工程師的高超程度差不多。可見其神奇。
生6:“一樣”,通過比較,突出蟬和礦工或鐵路工程師聰明程度相同,一樣看出其本領神奇。
生7:“聰明”,“蟬同他們一樣聰明,在隧道的墻上涂上灰泥?!庇觅澝廊说脑~語來寫蟬,突出蟬本領的神奇。
生8:“藏”“,它身子里藏有一種極粘的液體,可以用來做灰泥。”蟬身子里這種極黏的液體有大用處,但它輕易不用,只在關(guān)鍵的時候才用,這種特別武器藏而不露,這里可以體現(xiàn)本領的神奇。
生9:“常?!保暗匮ǔ3=ㄖ诤兄旱闹参锔毶?,為的可以從根須取得汁液?!薄俺3!闭f明蟬經(jīng)常有意識地這么做,不是偶爾的行為,蟬懂得精心選擇建穴的有利地址,是不是很神奇。
師:是?。÷犃四銈兊钠肺?,老師也覺得蟬的本領真的很神奇!
2.學生找讀文中觀察細致的語段,并做旁批。
師:同學們,這篇文章中體現(xiàn)作者觀察細致的語段還有很多,你們找一找,至少找一處,讀一讀,像教材的編者一樣加旁批。形式上,要么是點評式的,要么是問題式的。
學生自讀,做批注,教師巡視指導。
師:批注可以針對內(nèi)容,可以針對語言,可以針對寫法,可以針對作者,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
(教師選取精彩的批注用同屏播放的方式呈現(xiàn)到大屏幕上。)
師:同學們做的批注很用心,老師選取了幾個精彩的批注,我們一起欣賞下。
生1:第10段批注:“多么奇妙的過程!”
師:請你把第10段朗讀一下。
生1朗讀第10段:“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zhuǎn),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小時。”
生1:我讀了這段,被蟬脫殼的過程深深吸引了,所以我要贊美它的奇妙。
師:你的旁批簡潔明了,是點評式的。有好幾位同學也評的這段,我們來看其中一位同學的:“作者是怎樣把蟬脫殼的過程寫具體的?”請你說說看。
生2:我是用問題式批注的。提醒同學們注意所用的一連串準確的動詞。
師:哪個同學能回答他的問題?
生3:我來回答,這里運用“騰躍”“翻轉(zhuǎn)”“倒懸”“伸直”“張開”“翻”“鉤”“脫”等一連串的動詞,具體生動地描寫了蟬脫殼的復雜過程。如在我們眼前發(fā)生的一樣,有電影上慢鏡頭呈現(xiàn)的效果。
師:第13段也有好幾個同學做了批注,我選了一個同學的批注,我覺得他的批注能給我們啟發(fā)。
教師呈現(xiàn)生4的批注:作者使用了數(shù)量詞寫出蟬產(chǎn)卵的獨特,體現(xiàn)了作者的觀察細致。
生4:朗讀第13段:“蟬常常在枯枝上刺出三四十個孔……一個小孔內(nèi)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shù)約為三四百個?!?/p>
師:你真會讀書。從一連串的數(shù)量詞讀出了蟬產(chǎn)卵的獨特,更能體會作者觀察入微。我發(fā)現(xiàn)還有同學用感嘆句來批注:“多么細致入微的觀察!”“多么用心的觀察!”是啊,作者的觀察不僅僅是看,還在計數(shù)。請你朗讀這段,重音強調(diào)這些數(shù)量詞。
師:誰能用疑問來批注?
生5:蟬是怎么產(chǎn)卵的?蟬產(chǎn)卵的獨特之處在哪兒?
師:很好,這就是問題式批注。還有一位同學的觀察也很細致,他批注的是第16段,我們來看她的批注。
師:投影生6的批注:“通過描寫蚋毀壞蟬卵的神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的觀察細致?!?/p>
生6:朗讀第16段:“雖然蟬的爪可以夠著它,蚋卻很鎮(zhèn)靜,一點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蟬卵上刺一個孔,把自己的卵放進去?!?/p>
生6:這是蚋偷偷干壞事時的神態(tài)描寫,蚋偷梁換柱卻那么鎮(zhèn)靜,(一生補充,貍貓換太子)神態(tài)描寫的如此淋漓盡致,不就是作者觀察仔細的結(jié)果嗎?
三、利用旁批品味語言
1.比較原文和修改的文段,品味語言的準確。
師:同學們,法布爾不僅善于觀察,而且善于運用語言把觀察精細描寫出來。老師選取了一段語言,剛剛同學們給它做過批注,第10段,用了一連串的動詞展示蟬脫殼的過程。
(多媒體呈現(xiàn)原文: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zhuǎn),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小時。)
(一學生朗讀)
師:同學們都很欣賞這一連串的動詞運用,可是老師在保留了這一連串的動詞基礎上,做了修改,你看能不能這樣改?
多媒體呈現(xiàn)改文: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騰躍,翻轉(zhuǎn),倒懸,折皺的翼伸直,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翻上來,并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小時。
生1:改文去掉了“在空中”,方位詞是表達地點、處所的,有了“在空中”,“騰躍”的方位就準確了。
師:對,動詞前的方位詞不可去掉。還有什么詞?
生2:改文去掉了“使頭部”,什么部位“倒懸”就不清楚了,有了“使頭部”就準確地寫出了倒懸的對象。
師:沒錯,動作的發(fā)出者少了。
生3:改文去掉了“向外”,伸直的方向就不明確了。
師:對,動作的狀態(tài)不能少,少了就不準確了。
生4:改文去掉了“竭力”“盡力”,這樣就不能看出蟬用盡全身的力氣脫殼的努力,就不能體會蟬脫殼的艱難。
師:對,這兩個程度副詞不能少。
生5:改文去掉了“用前爪”,蟬用什么鉤住它的空皮就不清楚了。
師:同學們找得很仔細,“鉤”這個動作的發(fā)出者是前爪。
師:同學們明白了嗎?光有孤零零的動詞不一定就生動,光從動詞的角度批注不足以體現(xiàn)語言的準確。動詞前要有具體的限制、修飾的詞語,要把動作的發(fā)出者、動作的方位、動作的指向、動作的狀態(tài)、動作的程度寫出來,這樣的語言才夠準確。請同學們完善一下這個批注。
2.利用旁批1,品味語言的趣味。
師:同學們,課文中語言準確的語句有很多,課下自己找一個語段做批注。下面我們要換個角度品味語言?!独ハx記》作為名著,小朋友們大朋友們都喜歡讀它,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語言有趣味,作者語言的有趣在哪個批注上提到了?
生1:旁批1問我們“統(tǒng)治”的說法是不是很有趣?(多媒體呈現(xiàn)旁批1)
師:我們來看看,“統(tǒng)治”這個詞怎么有趣了?大家讀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卻是門外的統(tǒng)治者。有了它的統(tǒng)治,無論怎樣都是不安靜的?!?/p>
師:蟬用什么統(tǒng)治?
生2:不是用權(quán)力、地位,而是用聲音。
師:靠一聲兩聲就能統(tǒng)治嗎?
生2:不是,整個室外都充斥著蟬的聲音。
生3:就像整個門外都是被蟬管制著,它就像昆蟲世界里的國王,用它的聲音高高在上,讓它的聲音充徹于耳。
師:“統(tǒng)治”的陌生化表達,是不是很有趣,像這樣有趣的語言在文章中還有很多,課下你們自己品讀批注。
四、利用旁批讀懂作者
1.利用旁批6,體會作者的悲憫之情。
師:同學們,作者之所以把蟬寫得這么生動有趣,那是因為他對蟬充滿感情,這篇課文作者法布爾對蟬充滿怎樣的感情呢?
多媒體呈現(xiàn):1875年,在昆蟲研究方面,已經(jīng)聲名遠揚的法布爾,遠離城市喧囂,帶領家人前往一個小鎮(zhèn),用畢生的積蓄購得一處老舊民宅,在這一片“荒石園”里開足生命的馬力,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孤獨、清苦、平靜、專注地度過了35年余生,把他幾十年觀察的成果寫成了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
師:你們看,“荒石園”“孤獨、清苦”“35年”,若不是對昆蟲充滿感情,怎么可能堅持這么長久呢?作者對蟬也是充滿著多樣的感情,請同學找出作者對蟬感情的批注。
生1:旁批6:“蟬只是順著本能生存,作者對這小小的生命滿懷悲憫?!保ǘ嗝襟w呈現(xiàn)旁批6)
師:什么感情?
生:悲憫。
師:悲憫,就是悲傷、憐憫、同情。請在文中找體現(xiàn)悲憫的語句,體會體會。
生2:“可憐做母親的對此一無所知”,這句表明了作者對蟬的同情。
師:蟬對什么一無所知?
生3:蟬對它的卵被蚋所取代一無所知。
師:是啊,第13段寫到它為了產(chǎn)卵做了那么多準備工作,現(xiàn)在人家來毀壞它的卵時,它卻一無所知,這是不是很值得同情?
生4:“它竟不能改變它的本能來拯救它的家族”,蟬是有能力軋碎蚋的,但它卻不能拯救它的家族。
師:哪個字最能表現(xiàn)作者的無可奈何?
生5:“竟”字特別能表現(xiàn)他的悲憫。
生6:“然而它仍然無動于衷,讓自己犧牲”,作者用“犧牲”表現(xiàn)了對蟬的悲憫。
師:體現(xiàn)作者悲憫情感的句子不僅僅在17段,在14段、15段也有,你們再找找看。
(學生找讀,但沒找出來。)
師引導:第14段第一句“這是一個很好的昆蟲家族”,就好比一個原先很好的孩子,后來變壞了,我們會說“這原來是一個很好的孩子”,這話就帶有惋惜悲憫之情。蟬這樣一個很好的家族,被蚋無緣無故取代了,是不是悲摧?這么精心營造的家族,一個有力量的家族,卻被一個小小的蚋破壞了,這里就有悲憫之情。
生7:第15段“這真是蟬家族的大災難”,也充滿作者的悲憫之情。
2.利用旁批7,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師:作者對蟬,還有喜悅之情,哪一個批注說了作者喜悅?
生1:旁批7:“筆調(diào)轉(zhuǎn)為活潑,洋溢著生命的喜悅?!保ǘ嗝襟w呈現(xiàn)旁批7)
師:同學們,19段到24段,都是洋溢著作者對蟬這個生命的喜悅,請同學們抓住詞句來體會。
生2:“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繩端搖擺著”,“行、踢、試、搖擺”的動作描寫和“懶洋洋”的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觀察時的喜悅之情。
生3:“它的觸須現(xiàn)在自由了,左右揮動,腿可以伸縮,前面的爪能夠張合自如”,幼蟲爪“張合自如”表現(xiàn)了喜悅之情。
生4:“我看到的昆蟲再沒有比這個更奇妙的了”,贊美的語句表現(xiàn)了喜悅之情。
3.利用旁批8,點撥學生體會作者的敬佩之情。
師:對遭遇的災難可以悲憫,對新生命滿懷喜悅,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一種情感很難得,對小小的蟬產(chǎn)生敬佩之情,只有法布爾這樣的人才有,哪個批注體現(xiàn)了敬佩之情?
生1:旁批8:“‘四年與‘五星期,何等懸殊的對比!”
師:這種對比怎么體現(xiàn)出作者敬佩之情的?
(多媒體呈現(xiàn):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為它掘土四年,現(xiàn)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什么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來之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生2:四年的黑暗,蟬默默努力;一月的陽光,蟬盡情歌唱,這精神讓人敬佩。
生3:四年之長,一月之短,讓作者感受到蟬的了不起。
生4:四年勞作,才贏得漂亮衣服、堅強翅膀和溫暖陽光,這讓作者敬佩不已。
師:作者的這種悲憫、喜悅、敬佩都源于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生命愛得深沉……
(作者:楊先武,安徽省蕪湖市三山經(jīng)開區(qū)教研室高級教師;黃瑞,安徽省蕪湖市五十中學教師)
[責編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