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普曼通訊員徐慧)近日,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喜獲一批珍貴研究資料,其中敦煌學研究資料由中華書局編審柴劍虹先生捐贈,契丹文石刻拓片電子圖片174種174件由契丹文字學專家劉鳳翥先生捐贈。
柴劍虹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敦煌學家,長期擔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秘書長,曾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干事,與國內(nèi)外敦煌學界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絡。柴先生此次捐贈的敦煌學研究資料包括三類:其一是敦煌學家書信478種876件(頁),這些書信的撰寫者有劉銘恕、劉修業(yè)、沙知、周一良、王克芬、王堯、金維諾、白化文、陳國燦、賀世哲、張金泉、耿升等數(shù)十位前輩敦煌學家,還有戴仁、吳其昱、孟列夫、池田溫、石塚晴通等海外敦煌學研究者,內(nèi)容涉及敦煌學各領域具體問題及敦煌學相關學術活動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史價值。其中上海辭書出版社副總編兼《敦煌學大辭典》副主編嚴慶龍先生20世紀90年代初期與柴劍虹先生的通信24通,內(nèi)容涉及辭書編纂原則、撰稿組織、詞條撰寫等多個方面的具體問題,部分已由柴先生整理,撰為《慶龍飛鴻—一嚴慶龍先生關涉編撰(敦煌學大辭典)事宜的來函選錄》一文,已刊發(fā)于《敦煌研究》2020年第3期。其二是舊照片12種122張,涉及多位敦煌學者、多次敦煌學學術活動,其中最早的拍攝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可貴的敦煌學史影像資料。其三是關尾史郎《西域文書からみた中國史》、許建英等編譯《中亞佛教藝術》等敦煌西域研究書刊21種27冊。以上三類總計511種1025冊(件/頁)。這批珍貴文獻將入藏國家圖書館永久保存。
契丹文字學專家劉鳳翥先生則將《契丹小字耶律智先墓志銘》等契丹文石刻拓片電子圖片,共計174種174件捐贈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契丹文字學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瀕危學科之一,被國內(nèi)外學者稱為“真正的絕學”。劉鳳翥先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其研究契丹文字50余年,學術成果享譽海內(nèi)外,被譽為“契丹文字的首席學術權威”。此批契丹文拓片均為劉鳳翥先生及其夫人手拓,為目前國內(nèi)契丹文拓片最豐富、最集中的私人專藏,其品類豐富,內(nèi)容多元,頗具史料價值,是中國遼史研究和契丹文化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字古籍保護與整理工作的支持力度。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nèi)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diào),要注重從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歷來重視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字古籍采訪工作,致力于不斷開拓采訪渠道,拓展采訪內(nèi)容,注重內(nèi)涵發(fā)展。此批拓片電子圖片為古籍館缺藏,其入藏不僅進一步豐富了館內(nèi)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字古籍藏品資源,而且也為國內(nèi)外學界提供了種類最豐富、數(shù)量最大的契丹文古籍數(shù)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