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燕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就會漸漸萌生自己的主張,凡事都想自己做主。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就會故意跟父母對著干。這個階段,被家長們稱為“叛逆期”。家有叛逆的孩子,家長大多焦頭爛額,叫苦不迭,但心理學家卻不這么看,他們會對家長說——
為什么孩子進入青春期這么難相處,連親媽都不親了?
李女士在珠海一家國企做會計工作。別看她在工作上雷厲風行、獨當一面,只要回家面對上初中的女兒楠楠,她就束手無策了:“這丫頭上了初中就像變了一個人,凡事都要跟我作對。比如天陰了,我讓她上學帶雨傘,她不肯,還怪我多事。我悄悄把雨傘塞到她的書包里,她看到了,不屑地把臉扭到一邊。我以為她默許了,可是她出門時把雨傘掏出來放在了門口。結果,放學的時候她被雨淋得像落湯雞。我連忙給她買治感冒的藥,可她死活不肯吃。您說氣人不氣人?要說也怪,這丫頭小時候特別乖,什么事都聽我的,沒想到進入青春期會如此叛逆!”
欒先生也對兒子小舟的叛逆叫苦不迭:“小舟上初中以后變得格外內向,不再跟我交流,但是他跟同學打電話卻滔滔不絕。有一次他數學沒考好,我想幫他分析分析試卷,找找失分的原因,可是他很不耐煩,說我打亂了他的學習計劃。我感覺他不尊重我,就說了他兩句,沒想到他居然離家出走,跑到同學家住了兩天,害得我和他媽四處尋找。幸好,幾天后他自己回家了,卻連一句道歉都沒有,反倒數落我們的不是,怪我們不尊重他,還威脅說,這次只是黃牌警告,下次他就跑到東莞打工去,輟學給我們看。唉,真是兒大不由爺??!我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叛逆,只是沒想到會叛逆得這么邪乎?!?/p>
姚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女兒丹丹上初三。丹丹的學習成績不佳,面對即將到來的中考有悲觀情緒,姚女士難以給丹丹實質性的幫助,只是激勵丹丹刻苦學習,于是,母女倆經常鬧別扭。姚女士感覺很委屈:“我先生十年前患白血病去世,我一個人把丹丹帶大不容易,一直和她有相依為命的感覺,可是現(xiàn)在她好像很討厭我,事事跟我作對。為了不影響她學習,我在家處處賠小心,唯恐她不高興。有時候,她會找我說心里話,安慰我不要為她的前途操心。但她不高興的時候就會把我推出她的房間,自己一個人在房間里哭。我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煩惱,只能干著急。我不明白,為什么孩子進入青春期這么難相處,連親媽都不親了!”
叛逆是孩子發(fā)展“自我同一性”的需要,也是他們調整人際關系的手段
看著一手帶大的孩子與自己越來越疏遠,從無話不談變得無話可談,從時時依賴到事事對抗,身為父母,傷心難過是可以理解的。但無論心里多么委屈,父母都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青春期叛逆”這種現(xiàn)象。
從生理發(fā)育和心理成熟的規(guī)律來看,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出現(xiàn)叛逆行為未必是壞事,甚至是好事。
首先,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思維能力增強的表現(xiàn)。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生理上會發(fā)生劇烈的變化:身高、體重迅猛增長,身體各器官功能趨向成熟,第二性征開始出現(xiàn),女孩月經第一次來潮,男孩則表現(xiàn)為喉結突出、肌肉發(fā)達、胡須生長和聲音變粗等。這些變化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與父母分庭抗禮的資本。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同樣不容忽視。進入青春期以后,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漸漸意識到了性差異,會產生害羞、好奇的心理和情緒不穩(wěn)定等一系列的心理改變,行為上也更活躍和勇敢,常常會冒出一些擺脫父母的監(jiān)督而獨立行動的想法。他們精力充沛,性格活潑而勇敢,情感更為復雜和熱烈,思維能力不斷發(fā)展,容易接受新事物,富于幻想……總之,叛逆行為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xiàn)。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好事。
其次,叛逆是孩子發(fā)展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孩子在青春期最重要的發(fā)展任務,叛逆是孩子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種途徑。所謂自我同一性,是指個體嘗試把與自己有關的各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的、協(xié)調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是對“我是誰”“我將來的發(fā)展方向”以及“我將如何適應社會”等問題的主觀感受。
相反,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同一性早閉”。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zhàn)。他們會回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斗志和信心。
再次,叛逆是孩子宣泄不良情緒的途徑。
腦發(fā)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現(xiàn)情緒問題。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對成長壓力,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沖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于是,叛逆成為青春期孩子宣泄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情緒多變,如果他們把這些不良情緒壓抑在心里,不叛逆、不宣泄,那么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堆積大量的負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
最后,叛逆是孩子調整人際關系的一種手段。
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系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進入青春期以后,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系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非常重要。
在青春期之前,依戀是親子關系的重要特征。進入青春期之后,親子關系發(fā)生變化,自主取代依戀成為親子關系的突出特征。在青春期順利完成依戀到自主的轉變,對孩子未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十分重要,叛逆則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對孩子的社會化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理解他人,這都是社會化發(fā)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質。
心理學研究還發(fā)現(xiàn),同伴關系對孩子成年后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的預測作用。中學階段擁有更多的朋友、與朋友保持穩(wěn)定而較親密友誼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際交往比較順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較高。
綜上所述,當自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出現(xiàn)叛逆行為,父母不必抱怨,更不必感到委屈,因為我們養(yǎng)育孩子的目的正是幫助他健康成長,獨立于社會。如今他有了主見,勇于探索,希望擺脫父母走自己的路,我們應該樂見其成,甚至熱情地歡迎這種叛逆。
青春期孩子心中有諸多苦惱,倍感孤獨,渴望與長輩溝通,父母不可賭氣關閉溝通的大門
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并不意味著好的結果。叛逆對孩子的發(fā)展有利,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父母正確應對,處理得當,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長。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
1.認識并理解青春期對孩子的意義
為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父母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學習有關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認識,理解孩子青春期多重矛盾的焦點所在??茖W地了解青春期孩子身體和心理成長的變化,從根本上找問題,理解孩子的變化。事先做好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思想準備,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孩子做朋友,為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打下基礎。
2.正視孩子的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強烈的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他們心中的困擾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因而需要親密的親子關系。父母往往對此缺乏認識,總想在精神和行為上對孩子予以約束和控制,導致孩子的反抗。如果孩子的需求遭到父母拒絕,他們會感到父母不理解他們,他們也不理解父母為什么如此這般,因而常常出現(xiàn)矛盾,甚至情感疏遠。因此,父母要與時俱進,正視、重視孩子們成長中的需要,對合理的需求盡可能地滿足,不合理的需求也不要直接拒絕,要講明白拒絕的緣由,不要與叛逆期的孩子積攢矛盾。
3.多與叛逆的孩子溝通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逐漸成熟了,父母再用對待小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他們,會使他們感到自尊心受挫,因此,父母需要改變這種方式。叛逆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閉鎖心理,他們往往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外界透露,認為父母不理解他們。作為反抗,他們對父母會產生不滿和不信任。
諸多苦惱又使孩子們倍感孤獨和寂寞,他們很希望與他人交流、溝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他們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認為可信賴的父母吐露心聲。所以,父母應該多與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發(fā)現(xiàn)他們有問題時,要以朋友的身份幫忙,理解他們的感受,不可因為孩子叛逆而賭氣關閉溝通的大門。
4.適當給孩子歷練的機會
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叛逆行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感覺自己不被重視,不被欣賞。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他們會故意弄出點動靜來。所以,父母要善于觀察,關注孩子的叛逆行為,適當地交給他們一些任務,讓他們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當他們成功時,應及時給予鼓勵,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讓他們有成就感。
5.避免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害
青春期的孩子面臨的問題很多,他們往往因為自尊心太強,不被信任而使自己更叛逆。所以,父母要試著相信孩子的話,寬容地對待他們犯下的錯,給他們改錯的機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和他們發(fā)生正面沖突。因為叛逆期的孩子心理上的特點是越不讓怎么做,他們越要怎么做。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父母一定要避免埋怨、斥責。因為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過很多斥責,他們對斥責早已學會了反擊,哪怕你再有道理,他們要是不想接受也是枉然。所以,我們應該多夸獎和鼓勵他們,只有先滿足他們被關注的愿望,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