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紅
【摘要】近幾年來,生命教育是中小學教育中比較流行的一個觀念,人們逐漸認識到生命教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缺乏生命教育所帶來的一系列危害。生命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既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對生命的關注和呵護的意識、認識到生命形式的多樣化,也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價值實現(xiàn)形式的多樣化。本文對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實施生命教育提出了一些具體做法,希望可以為中小學語文課堂開展有效的生命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語文;實踐策略
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學會尊重別人的生命、學會熱愛一切生命,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生命質量。語文教材中囊括了古今中外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包涵很多優(yōu)秀的人對生命的認識及闡釋。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名篇佳作,可以獲得對生命的一些認識,以及對生命的更深層次的感受,從而通過不懈的奮斗去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感悟人生,領會生命存在的更高含義,不斷探索自己的生命價值,使自己的生命在探索人生意義的同時綻放更多的光芒[1]。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當前的語文教學通常只以知識學習為中心,弱化了教學內容的審美性和人文性,也鮮少涉及對生命的認識和闡釋,使得生命教育的意義日趨狹隘。調查顯示,在我國初中生中,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人數(shù)在逐年升高,越是高年級,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人數(shù)就會越多。校園內一次次觸目驚心的事件,不僅引起我們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也驚醒我們漠視生命教育所產生的慘痛后果。
一、生命教育在教育中被淡漠的原因
(一)功利主義思想盛行
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物質文化的極大豐富,對人們的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外來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F(xiàn)今社會充滿了競爭和功利,受不良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道德觀和價值觀扭曲,逐漸喪失了對生命的熱愛,懷疑生命的存在意義,漠視自我和他人的生命。
(二)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
雖然我國開展素質教育已經多年,但部分教師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更為重視學習成績,忽視了生命教育,導致學生在思想上缺乏人文性的關懷。如果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不注重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就難以使學生對他人產生共情,甚至會輕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慘痛后果。
二、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提出
(一)生命教育素材與語文教學的緊密聯(lián)系
語文在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還擔負著對生命意義進行闡釋的責任。
青春期是學生快速成長的時期,也是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時期。因此,中學教育承擔著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命觀養(yǎng)成的重任,教師應該在課堂上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同時應承擔起開展生命教育的責任,幫助學生從懵懂無知的少年向成熟、穩(wěn)重的知識青年邁進。
語文學科中有非常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例如,有很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融入了教材不同的篇章中,通過學習教材中的課文,學生既能夠獲得情感共鳴、思想升華,又能夠對生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知。
語文學科中的文學作品的吸引力比抽象的生命教育知識對于學生的教育作用更大。文學作品中有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對生命的感悟,以及對人類命運的同情和關懷,有助于學生產生對生命的尊重和呵護的共鳴。師生在賞析和解讀文學作品的同時,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發(fā)對周圍世界和環(huán)境的思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更好地享受生活、熱愛生活。
(二)語文教材內容對生命的點撥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與人的生命活動和精神活動有密切的聯(lián)系[2]。例如,大量的經典作品凝聚了先賢們的思想精華,他們對生命存在價值的思考對中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情感的洗禮和升華。再如,《貝殼》《蟬》《春》等課文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體驗和感悟,表達了他們對生命的珍愛之情。教師應該將對課文的分析與生命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的思想進行有效的溝通,通過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并從中汲取一定的經驗。
三、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一)演繹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近幾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也是生命教育的基礎內容,應在學校教學中得到重視和普及。在感恩教育中,對親情的感恩是學生普遍缺乏的。因此,在教學有關感懷親情的篇章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體味其中深厚的情誼,并參照自己的生活實際,頓悟親情的偉大,進而理解含蓄而內斂的親情所隱含的深厚愛意。此外,師生情誼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是非常寶貴的情感,學生生命觀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影響,因此,要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時時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藤野先生》就是一篇感懷師生情誼的文章,學生能夠在品味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二)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教師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要注重對學生的生命體驗的理解和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能力,從而幫助其構建生命準則和價值追求,賦予其生命的價值追求一些更有意義的體驗[3]。對生命的單一審美,使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局限在可愛、善良等一些正向的特點中。其實,生命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有其獨特價值的。因此,生命教育應打破對生命的單一的審美,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一切形式。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認識和了解他人的生命,還有助于學生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能教會學生如何尊重生命。正確地認識生命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打擊,還有助于讓他們變得更加的獨立、自信,進而迎來更加精彩的人生。
(三)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命的能力
在《熱愛生命》《人生》等文章中,作者對大自然進行了不遺余力地贊美,他們贊嘆大自然的奇跡,描寫并謳歌大自然的生命價值,在文中融入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和贊美。學生學習這些文章,能夠感受到宇宙之浩渺、生命之卑微,生命不是永遠的快樂,也不是永遠的悲傷,生命是由快樂和悲傷共同交織而成的一幅多彩的美麗畫卷。當今時代,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很多學生是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的,他們將這種關愛、這種幸福的生活環(huán)境當作生命的必然,很少思考生命的差異性及生命背后的存在意義。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將對生活的感悟延伸到友情、親情中,使他們理解生命的差異性,學會換位思考。學生之間的友情非常純粹,他們也會因為各種問題而爭吵,學生能夠感悟到友情帶給他們的美好體驗后,就能逐漸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而更好地感悟生命之間的差異,并學會尊重這種差異的存在。生命的意義不僅存在于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感悟,還存在于對自然的感悟和熱愛[4]。學生要感悟自然的力量、自然生命的多樣性,以及生命雖然渺小但其存在意義是偉大的,從而喚醒學生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意識。
(四)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敬畏生命的意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生接觸的信息類型和內容越來越多,也會看到一些漠視生命、輕視生命的新聞。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生命敬畏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例如,《斑羚飛渡》這篇課文講述了老斑羚犧牲自己,從容赴死,從而換取年輕斑羚生存的機會,它們是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種族的延續(xù),而且這種自我犧牲的大義精神值得贊揚。學生通過理解老斑羚犧牲自己保全種族的精神,可以聯(lián)想到在抗日戰(zhàn)爭中,無數(shù)革命先輩犧牲自己謀取大義的奉獻精神。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形成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人們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針對當前的教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缺失而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的現(xiàn)狀,語文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和優(yōu)勢,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學生對生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感悟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學會珍惜生命、關愛他人。
【參考文獻】
姜國喬.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策略探討[J].文學教育(下),2020(01):84-85.
謝文華.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教育意識[J].文學教育(下),2020(01):159.
馬寶太.論生命教育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J].教育教學論壇,2014(08):85-86.
羅秀俊.故事閱讀中感悟生命感恩生活的德育滲透[J].名師在線,2020(3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