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秀菊
山東省鄆城縣人民醫(yī)院門診手術室,山東菏澤 274700
燒傷一般是指熱力,包括熱液蒸汽火焰以及熾熱的金屬等所造成的皮膚損害,主要是指患者的皮膚或者是黏膜受到傷害,嚴重的也可以傷害到皮下組織以及粘膜下組織[1]。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們的疏忽與不謹慎,經常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燒傷。而對于燒傷患者來說,最嚴重的就是損傷產生的疼痛。通常情況下醫(yī)學上會采用常規(guī)護理配合治療,但是常規(guī)護理對于大面積燒傷患者來說,雖然能夠在一定地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2],但是它的效果不明顯,臨床作用不顯著,并且耗時較長。因此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在醫(yī)學治療當中大多會使用優(yōu)質護理。這種護理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照顧到患者的感受以及更詳細地照顧患者,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狀態(tài)[3-5]。但是優(yōu)質護理對門診大面積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時疼痛及不良情緒的影響分析研究較少,因此,該研究選擇2017年5月—2019年5月門診大面積燒傷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優(yōu)質護理對門診大面積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時疼痛及不良情緒的影響?,F報道如下。
選擇門診大面積燒傷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14例、女20例;年齡16~60歲,平均(45.23±3.47)歲;燒傷面積占比55%~80%,平均(68.81±5.84)%;燒傷類型:火焰燒傷15例,熱液燙傷9例,化學燒傷1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8例;年齡18~65歲,平均(46.12±6.89)歲;燒傷面積占比60%~85%,平均(69.11±4.88)%;燒傷類型:火焰燒傷18例,熱液燙傷8例,化學燒傷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均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沒有其他器官以及系統(tǒng)的嚴重性疾病,患者知情并且同意參加該次研究,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燒傷面積占比均達到50%~90%;沒有嚴重的并發(fā)癥[6-7]。
排除標準:患者的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對該研究的藥品有過敏反應[8-9],具有心肺腎等方面的合并疾病,營養(yǎng)狀態(tài)較差,不同意參與該研究或者是在治療期間中途退出。
對照組的患者在入院后按照臨床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服務,主要包括基本的燒傷處理、營養(yǎng)教育、病情觀察等具體的護理措施,主要的措施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導,對患者進行生活飲食作息等方面的指導并進行監(jiān)督。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之上繼續(xù)使用優(yōu)質護理服務。主要包括醫(yī)護人員需要根據科室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出護理工作的具體方案等,同時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護理,需要定期安排組長進行學習培訓,研讀國內外的技術,通過融合分享經驗交流學習,同時定期進行自我總結與反省。需要單獨建立起一個關于患者的護理檔案。一般用于患者生活中的資料評估。提出個體化的護理流程,同時還需要將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加上總結出的優(yōu)質護理方案。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提醒患者用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用藥劑量,規(guī)范患者的飲食,講究用餐健康。記錄患者的飲食時間以及規(guī)定每日的用餐量。在護理過程中還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在訓練過程中給予患者鼓勵,增強患者自信心。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等。同時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建議家屬能夠在平時鍛煉時對患者進行鼓勵以及支持。
比較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時疼痛指標,包括換藥時疼痛程度、疼痛持續(xù)時間[10]。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及SDS評分:SDS抑郁自評量表,由20個條目所組成,總分為100分,每個條目也按照Ⅰ~Ⅳ級進行等級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的焦慮狀況等級劃分如下:①無焦慮(<30分);②輕度焦慮(30~39分);③中度焦慮(40~49分)[11];④重度焦慮(≥50分)。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后疼痛評分、疼痛持續(xù)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時疼痛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時疼痛指標比較(±s)
?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的SDS和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和SAS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s),分]
?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比較[n(%)]
燒傷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損傷影響因素。這種疾病的發(fā)生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傷害,也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損傷。而燒傷面積占比主要是指皮膚受到了火焰的燒灼,熱水燙以及化學藥品等侵害創(chuàng)傷面積占人體表面積的百分比,它主要是一種衡量燒傷程度的重要因素。據研究報道[3],燒傷患者在治療后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比例呈上升趨勢。這樣的狀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其中最嚴重的影響因素就是患者在治療后所產生的疼痛。在醫(yī)學記載上,燒傷疼痛主要來自于大面積的燒傷創(chuàng)面本身帶來的痛覺,還有治療過程中主觀的感受、創(chuàng)口愈合后因為瘢痕增生和皮膚攣縮而帶來的疼痛感。這種疼痛感會給患者的生理造成嚴重的危害,還會對患者的心理帶來恐懼,影響患者的食欲和心理健康,進一步影響到患者的社會功能。在許多燒傷患者當中,僅僅通過治療來改善患者的燒傷程度無法緩解患者并發(fā)癥的產生以及治療后會出現嚴重的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為巨大的影響。該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SDS和SAS評分分別為(45.24±8.33)分、(40.12±2.00)分,低于對照組SDS(56.11±8.25)分、SAS評分(55.69±3.14)分(P<0.05),說明在治療門診大面積燒傷的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過程中實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患者預后。國內學者[12]以門診大面積燒傷患者為對象,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優(yōu)質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SDS和SAS得分分別為(42.07±7.82)分、(43.76±3.20)分,低于對照組SDS和SAS得分分別為(49.74±5.31)分、(56.08±3.31)分(P<0.05),與該研究結果相符。該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06%高于對照組58.82%(P<0.05),說明在治療門診大面積燒傷的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過程中實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護理滿意程度。國內學者[13]以門診大面積燒傷患者為對象,對入組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及優(yōu)質護理,結果表明優(yōu)質護理患者滿意度為100.00%高于常規(guī)護理64.43%(P<0.05),與該研究結果相符。優(yōu)質護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樂觀良好的心態(tài),樹立其對治療的安全感以及信任感,減少的心理壓力對疼痛也有所緩解。
綜上所述,在治療門診大面積燒傷的患者創(chuàng)面換藥過程中實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減少疼痛時間,還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患者預后,提高護理滿意程度,護理效果得到認可,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