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既可以“以小觀大”臥游山水,又能托情寄閑,廣受歷代文人喜愛。
文人用同質(zhì)的石頭來模擬大山大水,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縮景來寄托江湖之思、林泉之意,開啟了賞石文化的源流。
在歷代文人的詩詞里,有吟詠石頭的詩;在繪畫作品中,也有奇石的影子。賞石,滲透到詩畫藝術(shù)中,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唐代,賞石蔚然成風(fēng)。文人士大夫中最有盛名的當(dāng)屬白居易,堪稱唐代賞石鑒賞之專業(yè)人士。白居易深愛太湖石,曾作《太湖石記》,其存世詩文有多首詠石詩句。
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丑。
——[唐]白居易《雙石》
一片瑟瑟石,數(shù)竿青青竹。
——[唐]白居易《北窗竹石》
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唐]白居易《珊瑚石》
伊流決一帶,洛石砌千拳。
——[唐]白居易《題牛相公歸仁里宅新成小灘》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唐]白居易《太湖石記》
聚拳石為山,環(huán)斗水為池,其善山水,疲癡如此。
——[唐]白居易《草堂集》
唐代詩人中,還有劉長卿、劉禹錫、李德裕、童翰卿、吳融等文人,甚至連李白和杜甫,都有一些贊詠奇石的詩文存世。
水石潺潺萬壑分,煙光草色具氛氳。
——[唐]李白《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fēng)》
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
——[唐]李白《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
——[唐]杜甫《石鏡》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云根。
——[唐]杜甫《瞿塘兩崖》
孤石自何處,對之如舊游。
——[唐]劉長卿《孤石》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fù)西來。
——[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
——[唐]李德?!稙槲追迨}》
一片昆明石,千秋織女名。
——[唐]童翰卿《昆明池織女石》
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萬古生幽石。
——[唐]吳融《太湖石歌》
宋代,賞石文化進(jìn)入成熟期,賞石從園林庭院登堂入室,成為文人學(xué)士案頭的欣賞把玩之物。
宋代賞石的文人就太多了,連皇帝宋微宗都命人在江南一代搜尋奇石,大興“花石綱”,以造艮岳。
石以土地之殊,風(fēng)氣之異,悉生長成,養(yǎng)于雕欄曲檻。
——[宋]微宗趙佶《艮岳記》
米芾被稱為“古今第一賞石名家”,相傳他提出“瘦、皺、漏、透”的賞石四要領(lǐng)。
米芾喜歡丑石,在安徽任官時,米芾初入官署,見署衙庭院中立一塊大石,“狀奇丑”,而“憨然無邪,有君子之氣”,便整冠跪拜,尊石為石丈、石兄。
此足以當(dāng)吾拜。
——[宋]米芾
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
——[宋]米芾
蘇東坡玩石隨性投入,并形諸文字,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他的藏石有雪浪石、小有洞天石、沉香石、石芝等,還就奇石鑒賞發(fā)表了獨特的見解,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則石之千態(tài)萬狀皆從此出。丑而雄,丑而秀也。”關(guān)于丑而美的美學(xué)理念也被后人一再闡發(fā)。
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文而丑。
——[宋]蘇東坡《贊畫家文同畫梅竹石》
丑石半蹲山下虎,長松倒臥水中龍。
——[宋]蘇軾《題王晉卿畫后》
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宋]蘇東坡《文登彈子渦石》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宋]蘇東坡《壺中九華》
異哉砲石云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宋]蘇軾《雪浪石》
此外,還有范仲淹、歐陽修、黃庭堅、曾幾、陸游等詩人都在詩詞中吟詠過奇石。
怪柏鎖蛟龍,丑石斗豹虎。
——[宋]范仲淹《絳州園池》
宋·趙昌《歲朝圖軸》
宋·趙佶《祥龍石圖卷》
宋·蘇軾《瀟湘竹石圖》
宋·佚名《折椹圖》
宋·蘇軾《枯木怪石圖》
宋·佚名《女孝經(jīng)圖卷》
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宋·佚名《女孝經(jīng)圖卷》
宋·蘇漢臣《冬日戲嬰圖 》
元 趙孟頫 《竹樹野石圖軸》
天高地厚靡不有,丑好萬狀奚足論。
——[宋]歐陽修《菱溪大石》
鬼神功成天地惜,藏在虢山深處石。
——[宋]歐陽修《吳學(xué)士石屏歌》
洞庭山連震澤水,怪石巉巖出波底。
——[宋]蘇頌《省中早出與同僚過譚文思西軒詠太湖石》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宋]黃庭堅《題竹石牧?!?/p>
愛山已成癡,愛石又成癖。
——[宋]曾幾《何德器贈太湖石》
眼前突兀見此石,怪怪奇奇俱可人。
——[宋]曾幾《怪石》
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宋]陸游《菖蒲》
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宋]陸游《閑居自述》
我來欲作靈壁歌,擊石一唱三摩挲。
——[宋]戴復(fù)古《靈壁石歌為方巖王侍郎作》
元代的文人學(xué)士秉承宋人雅好奇石的遺風(fēng),用賞石以遙念故國山河,借之抒發(fā)積郁之情。片石何狀,天然自若。
——[元]趙孟頫《太秀華》
石逾玉潤不生苔,鐵笛吹殘自裂開。
——[元]錢惟善《題柯敬仲博士畫石》
昆岡曾韞玉,此石沿含輝。
——[元]鄭元祐《五律》
和詩寬限見直率,鑿崖題石摩蒼穹。
——[元]顧瑛《拜石壇》
爽鳩之樂古所云,石不能言誰與論。
——[元]張潛《寒翠石歌》
視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
——[元]虞集《鰲峰》
明清時期由于園林藝術(shù)的發(fā)展,推動了賞石文化的繁榮,并在文獻(xiàn)整理與理論研究上漸趨成熟。
著述有林有麟的《素園石譜》、文震亨《長物志》、計成《園冶》、李漁《閑情偶寄》的相關(guān)章節(jié)等。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明]計成《園冶》
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
——[明]文震亨《長物志》
溪溪不障斑斕石,梅老猶如冷淡花。
——[明]袁中道《贊瑪瑙》
片石蒼山色,復(fù)如山勢奇。
——[明]潘象安《壺中華吟》
鬼斧何年巧弄丸,鑿得拳石寄層巒。
——[明]李楷《詠風(fēng)動石》
是石是星麗太空,非風(fēng)搖石石搖風(fēng)。
——[明]文三俊《贊風(fēng)動石》
不但詩人吟詠奇石,一些愛石的畫家亦將畫筆用到實處,如清代大畫家石濤、“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等,都在畫作中描繪奇石,或者以石為背景,留下了很多與石相關(guān)的繪畫。
一卷代山,一勺代水。
——[清]李漁《閑情偶寄》
靈氣旁流到物產(chǎn),石狀離奇色明潔。
——[清]歸莊《昆山石歌》
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清]鄭板橋《柱石圖》
宋朝魁星石靈壁,萬世流傳十友名。
——[清]鄭板橋《十友》
竹枝石塊兩相宜,群卉群芳盡棄之。
——[清]鄭板橋《竹石圖》
不論投河日,宛逢變石年。
磕敲自堅爾,節(jié)理尚依然。
——[清]乾隆為《木變石題》
一卷奇石何玲瓏,五丁巧力奪天工。
——[清]陳維誠《玉玲瓏石歌》
遙望此石驚怪之,插青挺秀最離奇。
——[清]蒲松齡《題石》
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
——[清]曹雪芹《自題畫石》
明·文征明《東園圖卷》局部
清·鄭板橋《柱石圖》
清·鄭板橋《竹石圖》
清·郎世寧《平安春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