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效率逐漸被重視,在保證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位高中語文教師都應樹立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策略,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課堂效率,從而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逐漸得到強化,以此為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4-0113
語文是高中階段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則顯得尤為重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汲取更多的語文基礎知識,并且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堂實踐探索語文知識,從而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教師應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合理地制定教學計劃,并以因材施教為主要應用策略,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時刻掌握學生的課堂動態(tài),從而保障其聽課質(zhì)量。
一、高中語文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擁有高超的教學技巧,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也極其重要。不同于初中、小學的語文教學,高中語文所涉及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都是初中和小學語文教育不能比擬的。作為教師必須通過深厚的積累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學識與閱歷,以支撐高中語文教學。高中語文教學注重對學生靈性和潛力的挖掘,我們從近幾年的語文試題可以看出,開放性試題的比重越來越大,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悟性和潛力,而自身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往往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出正確的引導。因為這些教師明白語文學習的重點是什么,文化積淀深厚的教師對文章和課本的理解往往也很深入,能教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但是縱觀目前的語文教育,很多教師都是按照教學大綱固定的思路進行教學,對語文教學沒有自己的思考,在成為教師之后,也從沒想過要通過文化不斷提升自己,對文化對自身教學的幫助認識不深,很多情況下都是在消耗以前的知識積累。
從高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來看,很多學生重視語文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語文學習敷衍了事,其他科目的學習大量擠壓了語文的學習時間,很多學生抱著語文不用怎么學習也能及格的心態(tài),導致學生在一個分數(shù)段徘徊,成績久久提不上去的情況。也有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看到文言文就頭疼,看到作文就不知道從何下筆。種種原因?qū)е抡Z文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成績也難有起色。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幾點建議
1.教師轉變觀念,提升自身素質(zhì)
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于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大綱的理解。教師如果能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大綱有深入的認識,那么在課堂上,教師的引導方向就不會發(fā)生偏差。教師對教學大綱以及教學內(nèi)容要想深入理解,就需要教師從各個角度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zhì)水平,對教學內(nèi)容以及大綱不斷深入研究,從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入手,在教學實踐中,對教育方法、教育形式進行嘗試,從而能夠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教師之間應該注重相互交流。因為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風格手段,在交流中可以學習其他教師先進的教學手段,同時其他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會給自己啟發(fā)。
2.實施因材施教,高效利用時間
語文教學中的因材施教指的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弱項,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從而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因此,教師應采取相應舉措。例如,教師通過觀察與檢驗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古今異義詞匯過程中存在相應問題,在翻譯這一類型的詞匯內(nèi)容時常出現(xiàn)翻譯不準確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授《荊軻刺秦王》這篇古詩詞時,將古今異義詞匯內(nèi)容作為專題,在課堂上為學生詳細講解。比如“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中的“窮困”,古義為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之中,而今義為生活貧困經(jīng)濟困難;“仰天太息流涕”中的“涕”古義為眼淚,而今義為鼻涕;“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中的“可以”古義為可以用它來做某件事,而今義為可能、能夠、許可;“持千金之幣物”中的“幣”古義為禮物,而今義為錢幣。教師在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古今異義詞匯的過程中,使學生將弱項逐漸轉變?yōu)閺婍?,從而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解決語文古詩詞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此以最短的教學時間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從而在高效利用時間的基礎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3.整合適宜的拓展內(nèi)容,豐富課堂教學的文化知識
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教師逐漸認識到網(wǎng)絡資源對課堂文化知識的補充作用,將與教材相關的資源引入課堂教學,以網(wǎng)絡媒體作為拓展文化知識的載體,滿足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自主探索網(wǎng)絡上與教材相關的內(nèi)容,主動了解教材文化內(nèi)容的創(chuàng)作背景。例如,教師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首詞的內(nèi)容,帶領學生一同上網(wǎng)搜索與這首詞相關的背景,引領他們認識到蘇軾創(chuàng)作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到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了解到蘇軾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的無限憂愁。面對如此多的困難,蘇軾為紓解煩悶的心情,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面對此處的壯麗風景感觸良多,追憶到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對時光易逝有所感觸。
綜上所述,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有序開展。同時還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以此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時刻掌握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從而保證學生的聽課質(zhì)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此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霞.也談利用“微課”助力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J].學周刊,2017(30).
[2]武彬.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5).
[3]楊佩芬.把握課堂節(jié)奏,提升教學效率——例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8(3).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師苑高中4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