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洋
【摘要】本文以2017年高考浙江卷語文作文題為契機,從兒童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長效機制三個方面思考探究如何以“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為抓手,在家庭教育中對0-8歲兒童進行早期閱讀指導。
【關(guān)鍵詞】家庭教育? 兒童? ?早期? ? 閱讀指導
2017年高考浙江卷,語文作文題是:“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對作家的觀點加以評說?!边@一命題契合“大語文觀”的文化背景,將狹義的閱讀拓展為廣義的閱讀,不得不引發(fā)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用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叫“得語文者得高考”,而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否認的是“得閱讀者得語文”。
一、談兒童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從功利角度而言,閱讀能力的強弱決定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高低;從實用角度出發(fā),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決定人生價值取向的得失。閱讀的重要性不可小覷。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弊繁舅菰?,家庭早期閱讀指導的意義凸現(xiàn)出來。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發(fā)達國家就把發(fā)展兒童智能轉(zhuǎn)移到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上來,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制定了兒童的早期閱讀教育計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2年向全世界發(fā)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早期閱讀的全球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我國幼兒教育界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guān)注早期閱讀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之后,早期閱讀成為了幼教課改的熱點,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紛紛在幼兒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早期閱讀活動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閱讀的研究者所關(guān)注重點主要在幼兒園層面上,而在家庭層面上關(guān)注早期閱讀者少,尤其是對此進行系統(tǒng)研究寥寥無幾。
二、談兒童早期閱讀的迫切性
中國人均閱讀量少得可憐,很多家庭一年購買一本書都是紙上談兵。導致學齡兒童、以及青少年談讀書、談寫作,往往面露難色。治標須治本,眾多研究表明:0-3歲的嬰幼兒,他們的早期發(fā)展和經(jīng)驗不僅會對其學習、成功和健康產(chǎn)生不可磨滅的影響,而且會對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3-8 歲更是兒童學習基本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期。在這個階段,兒童的口頭語言發(fā)展速度驚人,同時開始認識符號、聲音與意義的關(guān)聯(lián)性,科學有效地指導,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獲得閱讀的能力,還可以促使幼兒通過閱讀獲取廣泛的信息,打開對自然、社會探索的欲望,并在潛移默化中屏蔽掉幼兒對電視、網(wǎng)絡(luò)、手機等大眾媒體的依賴。
早期閱讀指導,已迫在眉睫。這一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在家長身上。迫于生活的壓力和個人學養(yǎng)的限制,很多家長有心無力,只能求救于教育早教機構(gòu)。然而,眾多研究表明:機構(gòu)中早期閱讀活動比重占有率較低,未形成更加完整的、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作為支撐;早期閱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呈現(xiàn)出非專業(yè)化特點;機構(gòu)普遍缺乏對閱讀材料后期的分類、整理、保管以及更新工作;對教師的培訓較少,且并沒有關(guān)于早期閱讀方面的培訓內(nèi)容,教師自身學習能力和發(fā)展意識不強;對于嬰幼兒及家長的指導缺乏科學性,指導服務(wù)的意識尚在逐步建立過程當中。
尤為重要的是,早教機構(gòu)多以盈利為目的,急功近利,對兒童的長期發(fā)展考慮不周。況且早期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在這一階段,孩子的年齡小,對父母的依賴性強,判斷是非的能力弱。如若家長全權(quán)委托給所謂“機構(gòu)”,讓孩子過早地進入模式化訓練,磨滅了天性,淡漠了親情,所失大于所得。
當一個懵懂少年叼起一根煙、或者沉溺于手機、或者癱坐在電腦前、或終日呼朋引伴、無所事事,亦或癡迷于書籍文字。哪個場面讓你賞心悅目,哪個場面讓你看到光明的未來?“行為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辈挥媒o孩子金山銀山,只要給孩子養(yǎng)成一個拿起書的習慣,便是給了孩子最多最好的財富。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就培養(yǎng),才能促進孩子們不斷學習,不斷從閱讀中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受益終生。
閱讀影響的是一個人素質(zhì)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但孩子畢竟來自與家庭,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笆陿淠荆倌陿淙恕?。教育必須從零開始并貫穿始終,提高家長對孩子早期閱讀指導的重視,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培養(yǎng)閱讀習慣中的良好作用,對于為學校教育奠定良好基礎(chǔ),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談兒童早期閱讀的長效機制
古今中外,可供閱讀者汗牛充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該取哪一瓢,如何取?需要抓手。高考指針提出的“三本書”值得探究。“有字之書”指文章著作,可以是圣賢經(jīng)典著作,亦可以是后人傳習之書;可以是詩詞歌賦,亦可以圖文并茂?!盁o字之書”之生活經(jīng)歷,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游名山大川、品五味雜陳皆數(shù)無字之書?!靶撵`之書”指精神陶冶,“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心靈之書乃思想之本。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shù)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钡魺o“無字之書”之依托,單讀“有字之書”則如紙上談兵。世間不乏才華橫溢的名家大家,若無善良心靈的指引,才華越多對社會的殺傷力就越大。所以說,這三本書相互依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有字之書”人人可得而閱之,循序漸進即可;“無字之書”因人而異,不同家庭可以根據(jù)“祖訓”和對孩子的培養(yǎng)目標而因材施教;“心靈之書”即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對他們的“心靈成長”進行“內(nèi)心關(guān)照”,也就是“仰無愧于天,俯無怍于地”的自我的道德訴求。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言傳不如身教”,教育的環(huán)境氛圍很重要。很多家長一味地讓孩子閱讀,自己卻整天面對電視、手機、電腦,試想成效如何。也有一些家庭,孩子的玩具鋪天蓋地,但可供閱讀的紙質(zhì)書籍刊物卻寥寥無幾,家長沒有閱讀的觀念,孩子何來閱讀的興趣,因此家庭閱讀氛圍至關(guān)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xiàn)象不少,這對于家庭教育十分不利。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要做到同心協(xié)力。如果家長因工作等原因無暇陪伴,也可以建立互助團隊,組建朋友圈,輪流引導孩子閱讀。既可以相互交流又擴大了閱讀的范圍。
參考文獻:
[1]李國秀.試論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