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恒
“杜門閑客散,攤書古人來”,這大概就是李光澤忙完工作后的基本生活狀態(tài)。他最多也就是約幾個能談得來的好友,喝著自己煮出來的香茶,說一些無關閑言碎語、無關是非,能“卸掉身體里承載的廢銅爛鐵,卸掉所有的垃圾”的話,然后在新的一天輕裝上陣。
推開光澤的居室,覺得就像走進一個老朋友的家,沒有一點心理障礙。無需調整心態(tài),無需認真打理,無需想用什么樣的方式說話,一點也沒覺得要見的是一位縣紀委書記,就是覺得要見一位惺惺相惜的老朋友。
隨意地換上拖鞋,走過干凈的地板;隨意地敞開衣袖,將整個身子投放到沙發(fā)里,攤開身子;隨意地撿拾起茶幾上的水果瓜子往嘴里塞;隨意地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看房子的結構裝飾。這一切隨意,都來自李光澤詩歌傳達給我的信息:他不是一個古板的人,更不是一個把權威看得很重的人。他熱愛生活、關愛生命,不愿意裝模作樣地活,高興時可以暢快地在草地上肆意打滾。
我的世界長滿了青草
青草芳菲的時候
我就在草地上肆意打滾
作為一個草根
我熱愛我的草地
熱愛草地上溫潤的空氣
還有那些純真善良的牛羊
——《對一片草地的頌詞》
在縣城里,李光澤的“官位”不算小,但說話的時候,臉上洋溢的不是那種刻板的、拿腔作調的“官威”,而是一見如故的“如沐春風”。
李光澤一邊和我們說著話,一邊溫杯、醒茶、泡茶、倒茶。閑散,從容,平心靜氣,不慌不忙。整個喝茶的過程就像是在一遍遍過濾身體的疲憊,凈化心靈世界里的吵雜與瑣碎。認真泡茶的他儼然是個王,泡茶的他也在一次次品味著自己的人生。
每一片茶葉都曾活在水面
最后都會選擇沉在杯底
一片茶葉沉潛的過程
就是一個人慢慢長大的過程
遇見茶
就是遇見一個世界
此世界非彼世界
——《遇見茶》
不言而喻,在茶的世界里李光澤體味到與坐在辦公桌前、走在名利場里、活在別人的嘴里有著不一樣的感受,是難得的自在逍遙,是暗自偷來的“竊喜”。不管茶濃茶淡,不管茶好茶壞,“坐在茶臺上/我就是一個泡茶人/放下行囊/放下紅頭文件/我是個王”。每天工作之余,李光澤固執(zhí)地坐在茶臺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喝茶。喝茶不是應酬,不是在生意場,更不是在名利場,就是一個簡單純粹的心靈放飛過程,給自己一個飛翔的狀態(tài),逃離嘈雜、多事、繁瑣、憋屈和郁悶。
好的詩歌一定是靈魂對接生命現(xiàn)象時電光火花瞬間的閃耀,形成一種超越個性精神層面,進入另一個鮮活的生命體內,體味到現(xiàn)實世界從沒有過的感受,這種創(chuàng)造的新生命鏡像比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更厚、更有力道、更有多維觸角,閱讀者會有不同的體驗通道。李光澤的詩歌意象都是生活里最尋??梢姷氖挛锎嬖凇⑿袨榭赡?,但他沒有停留在表層的物象與事態(tài)里,無論是一把椅子、一株谷子、一片草地、一盞燈籠、一棵向日葵、一座紅塔、一樹玉蘭、一場落雪、一株植物、一條素昧平生的河,還是生活里的一個簡單事件,比如喝茶、聽琴、擔筐、行腳、獨坐、看書、爬樹、攤牌,都能成為一種靈魂存在狀態(tài),只要有撞擊,必然有豐富的回音。
你住在樓上
住在高層
你看起來很高
像一棵大樹一樣高
但我是一個不會爬樹的孩子
從小就不會
到現(xiàn)在也沒有一點長進
——《不會爬樹的孩子》
簡單的生存,簡單的觸點,近乎純客觀的敘述,從一個物象,跳躍到另一個事態(tài),進而進入一個生命的思辨狀態(tài),沒有抽象的說教,形象而生動地畫出一個不愿意與這個世界的“權威與高大”卑躬屈膝,握手言和的倔強。即便“你的臉像一盤葵花/金光閃閃/但我不會像仰望葵花一樣/仰望你的臉/因為我沒打算借你一點點光”。
這就是李光澤,活得不卑不亢,簡單從容,愛憎分明。面對權威他不諂媚攀緣,他把更多的愛獻給生活里的弱?。骸蔽野炎8+I給一棵大樹/大樹垂下枝頭/輕聲呼喚一棵小草/為它獻上一片綠蔭/讓小草不再懼怕風雨/不在風雨中流淚”。
民辦教師,在中國的教育史上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奉獻是有目共睹的,但他們活得很卑微,就像路邊的小草,提供給人類無限的美好,但受到的待遇卻是極其不公平的。李光澤沒有忘記,在他少有的頌歌里寫出他們的勤勉與酸苦、艱難與幸福。
你的痛苦是雙重的
你的幸福也是雙重的
你始終以魚的姿態(tài)
從學校游到家庭
再從家庭游到學校
沉沉浮浮完成一種使命
你置身于秋風秋雨中
回望來路
來路上九曲連環(huán)
每一環(huán)都是心酸的文字
著你成書
一群人讀著有聲有色
一群人讀著黯淡無光
一群人讀著老淚縱橫
一群人讀著沒有感覺
一群人讀著修正錯誤
一群人讀著拂袖而去
——《民辦教師》
一個民辦教師,真的就是一本厚厚的書,李光澤極其本色地還原給我們,讓我們這些曾經沐浴過民辦教師的陽光雨露,卻忘記了來路、迷失了本性的人重新審視這個世界。
沉下去,讓自己沉到生活的最底層,遠離喧囂,更貼近生命本質,這就是我在李光澤的詩歌里讀到的。
李光澤一直對這個世界上夸張的熱情持警惕甚至抗拒的態(tài)度,但他絕不是一個冷漠的人,他也有愛。在他的詩歌里,有愛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兄弟、姐妹、朋友,他也給予足夠的愛。李光澤說,“我是一個經過苦難捶打的鋼鐵戰(zhàn)士,屬于渾身通透的導體,人間真情就是一股高壓電,一旦觸電,我就會變成軟體動物”??梢姡罟鉂傻蔫铗埐获Z只是面對流俗,面對侵蝕才有的。即便在現(xiàn)實世界里活得沒有底氣,被現(xiàn)實世界的應酬、關系、政務折騰得力不從心、心底發(fā)虛時,他都不愿去投機,不愿去攀緣。親情、愛情、友情,還有來自土地的供給,都能成為他最堅實的支撐:
心虛的時候
我就去尋找柴草垛子
看見那些玉米等待稈子葵花盤子
那些高粱穗子紅薯蔓子
那些杏樹枝子棗樹葉子
我就會變成一個飽滿的人
心涼的時候
我就去投靠柴草垛子
把眼睛一閉
就看見一個摟柴的女子
看見一個煽風點火的風箱
就感覺自己是一個煙熏火燎的人
是一個溫暖的人
——《柴草垛子》
詩人是這個世界的良心,盡管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許多詩人為了名利恣肆喧囂,李光澤還是能守得住自己的這方凈土。在他的心性世界里,底色是透亮的,他不愿做一個不明不白的灰色人,他的價值觀、是非觀涇渭分明,他能活得從容自在,那是因為他懂得如何適度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在他的世界里,即便有一點小小的光,他都覺得是亮堂的。他堅信“心中有菊花/路上就會有花香”。他是他自己的中藥師,讓自己成為一個血脈暢通的人。
我閉著耳朵也能聽到風聲
還能聽出風朝哪個方向吹
重要的是
風聲再大
也大不過我內心的聲音
風朝哪個方向吹
也吹不亂我行走的方向
——《我是自己的中藥師》
翻閱李光澤的詩歌,你能讀到的是真誠、性情、本色;不功利,不勢利,有良心,守正道。他知道這世界上有一條路叫“套路”,走的人很多,但他走不了:
套路并不光明
但絕對是一條大路
一群人把頭低下來
再低下來
沿著套路行走
我低不下頭
我的頸椎增生
多了一塊不服軟的骨頭
我的那根骨頭
的確受到了懲罰
但他依然不屈不撓
支撐著我的頭顱
——《套路》
李光澤有著樸實的平民情懷,“面對萬家燈火/我在徹頭徹尾地顫抖/裝模作樣這么多年/直到而立之時/才發(fā)現(xiàn)平頭百姓/是一個很好的角色”。
在清淡的雨水中滋滋潤潤
就像一個平頭百姓
在素淡的炊煙中
把玩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從莊稼地里出來
背對浮名與勢利筑就的城堡
我看見了萬家燈火
看見了燈火叢中的家園
還有妻兒的笑臉
一如老家的苜?;ɑ?/p>
成為我今生今世的另一種干糧
——《平頭百姓》
浮躁早已成為這個世界的專利,天下熙攘者皆為名利,李光澤喜歡獨處,看書、喝茶、聽音樂,心平氣靜地過活。名利場不過是養(yǎng)家糊口的方式,必須盡職盡責,再無他求。他喜歡擁有風一樣自由的時光,在這樣的時光里,自己可以不用“裝模作樣”。忙完公務,回到自己的房子里,“關了窗戶/拉上厚厚的窗簾/把浮躁的世界一把推開/隨手點亮窗臺上的紅燈籠/讓它照亮我的茶杯/照亮我半開半合的詩集/還有銅香爐/讓它照亮我的世界”?!蔼毷馗叩?伸出十指,奏響凱歌/琴純正的品行將深入我的骨髓/生根發(fā)芽,長成一片美麗的草原”。這就是李光澤的心性世界,在這個人格很容易異化的世界里獨自守著一份寧靜與美好。
沉淀、過濾、審視、覺悟,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李光澤盡量讓自己活得簡單、安靜、低調,不張揚,不輕狂,像一株谷子學會適度低頭,在細微的生活中尋覓“一粒小米的香”,“一寸綢緞的柔與滑”;“聽花開的聲音”,“蟲子鳴叫的聲音”,還有“月亮掉到水里的聲音”,讓這些細碎的美好涵養(yǎng)自己的心性。
不如歸去,這才是他內心世界最強烈的訴求。在李光澤的詩歌里,他直言不諱。
兄弟,我想回家
朝圣的路上流氓出沒
在圣殿里我遭遇了男盜女娼
夢中的光環(huán)
不過是一個美麗的圈套
塑料質地的花朵
和虛假的掌聲
早晚會變成一堆破爛
——《回家》
李光澤厭倦了曾讓自己羨慕已久,以身相許的“椅子”,這“椅子”有“太多的規(guī)定動作,必須低聲細語地說話,從來不敢改變坐姿”?!白镁昧诉€心慌氣短,腰酸背疼”。他羨慕自由自在,像風一樣過活的人。
風聲響過的瞬間
我已置身南山
和遠方的陶淵明
一前一后走進淡泊人生
——《淡泊人生》
就這樣,在李光澤的茶香里,詩歌里,我得到了一次又一次難得的放飛。
因為詩歌,我們從來就沒有陌生過。
責任編輯:賀延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