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銳,胡露紅,曠婉,肖歡,張海燕,劉俊雅
關懷是護理的本質和核心,是全面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持續(xù)推進優(yōu)質護理的必然要求。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是指護士在特定文化教育影響下形成的具有穩(wěn)定性傾向、能夠通過護理人文關懷行為體現(xiàn)出來的內在專業(yè)稟性或特征[1]。《“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2]明確提出,加強醫(yī)療服務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2020年9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醫(yī)療機構護理工作的通知》[3]中指出,護理人員應增強主動服務和人文關懷意識。醫(yī)學敘事能力以共情和反思為核心,包括對患者故事和困境的傾聽接受、消化吸收、分析解讀并給予回應,是銜接醫(yī)學與人文、推進人文關懷走向臨床實踐、增進護患雙方感知的新視角、新思路、新途徑,近年來敘事能力的培養(yǎng)逐漸成為研究熱點[4-5]。本研究調查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現(xiàn)狀,并探討其與醫(yī)學敘事能力的相關性,旨在為護理管理者制訂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提升方案提供參考。
1.1對象 2020年11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我院臨床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本機構內注冊護士;②工作年限≥1年;③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次調查。排除標準:不在崗;擔任護理組長、護士長及護理部主任。本研究共納入臨床護理人員704人,均為女性;年齡19~52(30.82±5.28)歲,其中19~歲73人,26~歲329人,31~歲179人,36~52歲123人。工作年限1~34年,中位年限為7年,其中1~年294人,6~年242人,11~34年168人。文化程度:大專4人,本科678人,碩士22人?;橐鰻顩r:未婚234人,已婚470人。獨生子女214人。職稱:初級571人,中級123人,高級10人。用工性質:合同制636人,正式在編68人。曾參加過人文關懷相關培訓590人。
1.2調查工具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工作年限、職稱、文化程度、是否獨生子女、婚姻狀況、用工性質、是否參加過人文關懷相關培訓等。
1.2.2護士人文關懷品質量表 采用劉于皛[1]設計開發(fā)的量表,主要用于評定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水平。該量表包括人文關懷理念(7個條目)、人文關懷感知(8個條目)、人文關懷知識(7個條目)、人文關懷能力(7個條目)4個維度29個條目,各條目采取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贊同”至“非常贊同”依次計1~5分,總分29~145分,分值越高表明護士的人文關懷品質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58。
1.2.3醫(yī)護人員醫(yī)學敘事能力量表(Narrative Competence Scale,NCS) 采用馬婉貞等[6]于2020年研制的量表,用于檢驗醫(yī)護人員開展敘事醫(yī)學和敘事護理的能力水平。量表包括關注傾聽(9個條目)、理解回應(12個條目)、反思再現(xiàn)(6個條目)3個維度27個條目,各條目采取Likert 7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依次計1~7分,其中條目4、11反向計分,總分27~189分,分值越高其醫(yī)學敘事能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59。
1.3資料收集方法 將問卷內容導入問卷星(https://www.wjx.cn/jq/96544178.aspx),附統(tǒng)一指導語,采取線上調查方式進行。調查前研究者聯(lián)系各科室護士長,由護士長擔任調查員并接受統(tǒng)一培訓,通過各科室護士長將問卷鏈接發(fā)送給臨床護理人員填寫,并說明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填寫要求等。每人限填寫1次,問卷開放時間為2020年11月9~11日。共提交有效問卷704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進行統(tǒng)計推斷,檢驗水準α=0.05。
2.1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及醫(yī)學敘事能力得分 見表1。
表1 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及醫(yī)學敘事能力得分(n=704)
2.2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與醫(yī)學敘事能力的相關性 見表2。
表2 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與醫(yī)學敘事能力的相關性分析(n=704) r
3.1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處于高水平 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培養(yǎng)對護理隊伍建設、改進護理服務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7]。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總分為(133.94±12.72)分,略高于相關研究[8-9]及同機構對臨床護理人員的前期調查報告水平[10],各維度得分率排序由高至低依次為人文關懷品質知識、能力、感知、理念,即人文關懷知識與能力得分較高,人文關懷理念與感知得分相對較低。近年來在國家衛(wèi)生健康政策推動下,護理隊伍建設水平及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隨著“以患者為中心”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縱深實踐,各級醫(yī)療機構加大了對臨床護士人文關懷、護患溝通等職業(yè)軟技能的培養(yǎng)、督查,人文關懷知識與技能在實踐中逐步提升,護理服務供給側的整體面貌持續(xù)改善,但人文關懷理念與感知則要求護理人員將外在體驗性、情境性行為實踐內化為個體思想、情感、意識上的認同與轉變,這應是人為關懷品質培養(yǎng)的突破口與著力點。
3.2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與醫(yī)學敘事能力的關系 醫(yī)學敘事能力有助于醫(yī)護人員在醫(yī)療活動中提升對患者的共情能力、職業(yè)精神、親和力和自我行為的反思[11]。敘事護理是指通過對患者故事的傾聽、吸收,幫助患者實現(xiàn)生活、疾病故事意義重構,并發(fā)現(xiàn)護理要點,繼而對患者實施干預的護理實踐[12]。本研究采用醫(yī)學敘事能力量表進行評價,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人員醫(yī)學敘事能力處于中等水平,與鄭啟秘等[13]的調查結果相近,而略低于馬婉貞[14]對江蘇省14所醫(yī)院607名醫(yī)護人員(醫(yī)生213人,護士394人)的調查結果,這可能與樣本特征不同有關。各維度得分率由高至低依次為反思再現(xiàn)、理解回應、關注傾聽,與鄭啟秘等[1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表明護理人員雖然與患者接觸的機會最多,但有效關注傾聽患者的投入較少,事后往往能夠通過對事件的再現(xiàn),反思其行為表現(xià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醫(yī)學敘事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呈正相關(均P<0.01),即醫(yī)學敘事能力越強的臨床護理人員其人文關懷品質越高。研究表明,敘事護理教育有助于提高臨床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使其進一步了解關懷照護的本質和內涵[15-16]。然而,由于我國敘事護理教育缺乏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培訓內容設置尚處于探索階段[17],且因敘事護理技巧缺乏、時間和場所限制、缺乏有效激勵機制、患者更愿意與醫(yī)生傾訴等因素,敘事護理在臨床推廣與應用中面臨著諸多難點[18-19]。敘事能力的提升是相對長期的過程,護理管理者可通過系統(tǒng)培訓、專家授課等方式,提升護士的敘事護理知識與技能,通過開展以創(chuàng)建數(shù)字故事、故事寫作、網(wǎng)絡平臺互動交流、主題訪談式分享故事等不同形式的敘事實踐,使護理人員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提升人文關懷品質。
3.3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的提升策略
3.3.1開展系統(tǒng)化人文關懷在職培訓 患者不是疾病的符號,而是有故事、有期待、有溫度的個體,希望得到護理人員的照護與關懷。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其關愛情感、社會責任、人道主義思想、價值觀念、意識、意志、知識、能力等專業(yè)特征,可通過后天教育和臨床實踐培養(yǎng)發(fā)展而來。因此,護理管理者可通過制訂覆蓋全人群、全崗位、全職業(yè)周期的系統(tǒng)化人文關懷培訓方案,持續(xù)優(yōu)化供給側培養(yǎng)方式,以提升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敘事護理教育有助于增強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理念與感知,并在長期臨床護理工作中不斷提升人文關懷實踐能力,進而內化、提升個體人文關懷品質。
3.3.2構建人文關懷傳遞鏈并營造良好組織氛圍 人文關懷傳遞鏈是指醫(yī)護人員感受到管理層給予的關懷后,對患者及同事實施關懷的傳遞過程[20]。護士在護理人文關懷傳遞鏈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護士被關懷程度與其關懷能力呈正比,即護士感受到的組織關懷越多,實施關懷的能力則越強,越能采取更多的關懷他人行為[21-23]。因此,各級護理管理者可通過構建人文關懷傳遞鏈,實施磁性護理關懷舉措[24],營造良好組織氛圍,增強臨床護理人員“被關懷”的感知與認同,有助于促進人文關懷在組織內的傳遞,推動關懷由護士向患者的傳遞,進而促進組織內部人文關懷品質的整體提升。
3.3.3以臨床應用為目標開展人文關懷實踐 人文關懷實踐是理解、深化護理關懷本質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具體應用中的顯性行為特征,通過在實踐中感受、體驗、表達、實施關懷,逐漸培養(yǎng)護理人員主動關心患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25]。實踐是人文關懷品質深刻生動的“培養(yǎng)基”,獲得性人文關懷知識與能力需在實踐中得以應用與訓練,內隱性的人文關懷理念與感知需在實踐中得到深化與提升。護理管理者在實施人文關懷品質提升策略時,應以臨床應用為目標,關注臨床人文關懷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注重臨床真實情景下的溝通與反饋,提供可參考、可應用的人文關懷實踐指導工具,幫助護理人員主動營造關懷氛圍,給予患者個體化人文關懷,促進人文關懷從理論向實踐遷移和深化,并最終使患者獲益。
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處于高水平、醫(yī)學敘事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兩者呈正相關。敘事護理是推進人文關懷走向臨床實踐的新途徑,護理管理者可基于敘事護理理念,探索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培養(yǎng)與提升的系統(tǒng)方案與長效機制。本研究為單中心橫斷面調查,下一步將開發(fā)敘事護理培訓課程并應用,探討其對提升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品質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