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局勢日趨復雜多變,境外對我國沿海地區(qū)實施的間諜竊密活動屢見不鮮。近日,一些沿海漁民頻頻反映,他們在出海捕魚時,有時會撈到一些長相奇怪的不明物體。這些經鑒定竟是境外間諜裝置的“怪物”,會給國家安全帶來多大危害?
近幾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境外國家利用自身的科技優(yōu)勢,對我國海洋安全的威脅不斷增大。
近日,央視新聞通過一則“中國沿海漁民在正常漁業(yè)活動中,意外撈起境外水下航行器”的報道,給我們敲響警鐘:那些潛伏在我們身邊的間諜,既可能是活生生的人,也可能是冷冰冰的物。
諜影重重:沿海漁民屢獲境外間諜裝置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沿海漁民頻頻反映,他們在出海捕魚時,有時會撈到一些長相奇怪的不明物體。
王鎖是江蘇鹽城的一名漁民。他說,不久前,他和船員們在近海捕魚,起網時發(fā)現(xiàn)漁網比平時要沉得多?!皳破饋砗蟀l(fā)現(xiàn)有一個黑色的東西,上邊裝有很先進的太陽能板,后邊帶有螺旋槳,兩邊還有翅膀。”
水聲工程方面專家唐建生博士表示,從外型上來判斷,這是一款比較先進的波浪滑翔機,其水下方向控制能力非常強。它搭載了很多傳感器,能夠測量很多海洋方面的環(huán)境參數(shù)。
唐建生說,這種滑翔機屬于無人潛航器,并不是我國制造和使用的裝備,可以確定是境外國家在我國海域秘密投放的竊密裝置。其性能先進,功能強大,能執(zhí)行軍事偵察和情報搜集任務。從其磨損程度來看,它應該在我國的目標海域工作了很長時間。
海洋深處:國家秘密不容忽視
近些年在打撈境外間諜裝置方面“屢有斬獲”的,還有浙江、廣西、海南等多地漁民……他們捕撈到的間諜裝置型號各異、種類繁多、功能先進。
2015年8月,海南漁民在捕撈過程中意外撈起了一款無人潛航器。一開始漁民以為是“魚雷”,經有關部門鑒定后發(fā)現(xiàn),此物是境外纜控水下機器人,具有水下照相、光纖通訊等功能。
去年3月,浙江漁民程利松在捕魚時發(fā)現(xiàn)了一款境外投放的技術監(jiān)測裝置。“放流網的時候把它鉤住的,(直徑)有碗口大,是一個圓柱體,上面載有一個浮球,下面通了一個很長的線,像電纜一樣?!?/p>
在浙江臺州,同樣有漁民撈獲過類似的裝置。專家介紹,這樣的裝置叫做航空聲吶浮標,可作為技術監(jiān)測裝置使用。它是反潛直升機和反潛巡邏機的主要探測設備,體積小、重量輕,主要功能是對潛艇進行搜索、識別和跟蹤,通過內部天線將獲取的目標潛艇信息傳送給反潛飛機,對潛艇進行精準打擊。
這些間諜裝置,究竟會給國家安全帶來多大危害?
浙江省臺州市國家安全局干警介紹,我國海域的洋流、水文、溫度、濕度、鹽度、污染物等數(shù)據(jù)資料,均屬于國家秘密。這些數(shù)據(jù)一旦被境外非法采集或者竊取,會對我國軍艦、潛艇的活動,水下導彈的發(fā)射,反潛聲吶的探測通信,油氣田的探測以及建設活動等造成影響,對我國的國土安全、軍事安全和深海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群防群治:國家安全共同守護
身處和平時期,現(xiàn)實生活里雖不見刀光劍影,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敵我之間“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一直在悄然進行著。這次央視新聞專門報道了沿海漁民捕獲到境外間諜裝置的消息,給我們傳遞出兩個重要信號。
一是當前我國安全形勢依舊復雜嚴峻。近年來,我國周邊海域發(fā)現(xiàn)的境外間諜裝置,既能搜集我國重要海域內各類環(huán)境數(shù)據(jù),又能探測獲取我國海軍活動動向,完成近距離偵察和情報搜集任務。這說明境外間諜情報機構日益將目標瞄準我國,圍繞信息情報特別是國家秘密的監(jiān)控、刺探、獲取等活動,力度不斷加大,領域更加廣泛,高技術特征集中凸顯。
二是反奸防諜,人人有責、人人可為。沿海漁民積極參與反奸防諜,切實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重要貢獻,值得肯定與表彰。
我們要從自身做起,提高反奸防諜和保密防范意識,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國家安全無小事,沿海地區(qū)群眾如果發(fā)現(xiàn)類似物體,可以撥打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12339進行舉報。按照相關規(guī)定,有關部門對查證屬實的舉報情況和線索,將根據(jù)其重要程度給予舉報人獎勵。
(《齊魯晚報》2021.4.1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