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霞,潘建華,童 堅
隨著人們生活和知識水平的提升,對健康的關注度逐步提高,優(yōu)生優(yōu)育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但近年來HBV、HCV及梅毒螺旋體感染率逐漸上升,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安全,引起廣泛關注[1]。由于HBV、HCV及梅毒螺旋體均可經母嬰途徑傳播,及早對孕婦進行產前篩查,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案,對癥治療,阻斷母嬰傳播途徑,可降低新生兒感染率[2]。本研究對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進行圍產期保健的5600例孕婦的HBV、HCV及梅毒螺旋體血清學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谑腥嗣襻t(yī)院婦產科進行圍產期保健的5600例孕婦為研究對象。年齡18~42歲,平均(26.13±3.24)歲;孕周28~41周,平均(29.34±2.12)周;孕產次1~3次。排除標準:①拒絕調查研究者;②嚴重意識障礙者;③精神疾病患者。納入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與試劑 ELISA檢測試劑由廣州健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檢測試劑由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試劑均有正規(guī)批號,且在有效期內使用。酶標儀由儀器北京海天友誠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晨起采集孕婦空腹靜脈血3 ml,3500 r/min充分離心5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ELISA進行HBsAg、抗-HCV、梅毒螺旋體抗體(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抗-TP)檢測;若發(fā)現(xiàn)抗-TP呈現(xiàn)陽性,則再次進行TPPA檢測確認。操作均由具備檢測經驗的醫(yī)師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
5600例孕婦中,HBsAg陽性297例,陽性率為5.30%;抗-HCV陽性9例,陽性率為0.16%;抗-TP陽性6例,陽性率為0.11%。見表1。
表1 5600例孕婦HBsAg、抗-HCV及抗-TP檢測結果Table 1 Results of HBsAg,anti-HCV and anti-TP in 5600 pregnant women
我國乙型肝炎患者數逐年上升,相關研究結果表明,HBsAg可通過母嬰途徑垂直傳播,使胎兒/新生兒感染,HBsAg陽性的孕婦,垂直傳播概率為80%~90%[3],因此阻斷母嬰傳播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來我院進行圍產期保健的孕婦HBsAg陽性率為5.3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8%),且遠遠低于溫州地區(qū)HBV的陽性率(11.27%~12.53%)[4]。但對于乙型肝炎的防控工作仍不容忽視,尤其對于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孕婦應督促其孕期定期體檢,合理調整飲食,密切監(jiān)測孕期肝功能,助其安全生產,其后新生兒應按照免疫要求完成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聯(lián)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動聯(lián)合免疫,可以進行母乳喂養(yǎng)。
丙型肝炎作為第二大病毒性肝病,較易發(fā)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危害,且由于HCV的基因序列存在著較大變異性,目前暫無疫苗來預防[5],因此切斷傳染途徑是主要防控手段。本研究中孕婦抗-HCV陽性率為0.16%,低于全國0.7%~3.1%的平均水平[6]。雖然感染率不高,但仍不容忽視,早期宣傳、診斷極為重要。圍產期孕婦應積極篩查,一旦發(fā)現(xiàn),須配合正規(guī)抗病毒治療,實施母嬰阻斷,切斷傳播途徑,降低胎兒/新生兒的感染率。另外,HCV主要通過血液與母嬰兩種途徑進行傳播,因此若母親乳頭有出血則須禁止母乳喂養(yǎng);HCV感染母親產后哺乳對嬰兒的影響至今尚無明確的流行病學調查結論,因此建議避免母乳喂養(yǎng)。
梅毒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所引起。由于近年來吸毒人員的增加及性生活的開放,梅毒螺旋體感染率成倍增長[7]。梅毒早期癥狀不顯著,因此須要進行梅毒篩查檢測,避免漏診。妊娠期梅毒若未得到診治,可導致流產、死胎或分娩出梅毒新生兒,因此孕期的檢測尤為重要。對發(fā)現(xiàn)感染的孕婦,應在給予相應療程青霉素注射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阻斷傳播的科學指導,避免母乳喂養(yǎng),嬰兒與產婦避免使用同一用品。本研究中孕婦抗-TP陽性率雖然為0.11%,遠低于我國其他地區(qū)的3.42%[7],但仍須引起重視。
圍產期進行病毒篩查,可及時發(fā)現(xiàn)傳染病,防止母嬰傳播。HBV、HCV和梅毒螺旋體均可通過宮內感染、產道感染和母乳喂養(yǎng)等渠道傳播,感染途徑多。除了須要密切監(jiān)督觀察,還須要擴大干預面,在婚前、孕期、兒童保健、計劃生育等方面開展預防HBV、HCV、梅毒螺旋體傳播的綜合服務模式,結合常規(guī)的醫(yī)療服務,發(fā)放相關健康教育資料,為有需求的對象提供相應指導,從而提高大眾的知識知曉率,這對于有效降低孕婦的感染率和阻斷母嬰傳播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醫(yī)務人員須要結合多種宣傳模式,加強孕婦對HBV、HCV及梅毒螺旋體通過母嬰傳播的認識,從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孕婦是血源性疾病的重要傳播體,為杜絕血源性疾病,就要減少垂直傳播概率,通過早期的檢測和阻斷治療,盡可能降低新生兒感染率,減輕家庭與社會負擔。另外,醫(yī)務人員在操作時也應注意防護,避免暴露風險。然而,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可能不具有人群代表性,不能反映我市圍產期孕婦整體的感染情況,同時可能存在混雜與偏倚,未來還應結合其他醫(yī)院的數據進行綜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