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君花 周珍 晏玲(永修縣農業(yè)農村局)
永修縣作為全國商品糧基地和全省產糧大縣,擁有基本農田面積53.01萬畝,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5.36 萬畝,占耕地面積的66.7%。因為管護工資、應急管護資金、正常管護資金等,全縣每年至少需配套530 萬元,僅靠財政資金兜底,很難實現目標,必須創(chuàng)新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永修縣不斷探索,通過“四大創(chuàng)新”,取得了“四大成效”。自統(tǒng)籌整合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永修縣不斷探索管護長效機制,拓寬管護資金來源渠道,不斷提高建后管護水平,促進建管并重、管用結合。注重發(fā)展特色產業(yè),通過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實現“建、管、護、用”并舉,保障農田設施精細管理、長效使用,推動糧食產能不斷提升。
永修縣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將制度建設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一是狠抓制度建設。政府辦公室下發(fā)了《關于印發(fā)永修縣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辦法(試行)的通知》,按照“縣負總責,鄉(xiāng)鎮(zhèn)監(jiān)管,村為主體”的工作原則,明確了工程管護范圍、管護目標和標準、管護組織及職責;建立了專職管護員管護的模式,規(guī)范了日常管護工作內容,明確要求管護人員每年每20 畝出工不少于一個。二是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在管理手段上,開發(fā)手機APP、建立微信工作群和使用無人機監(jiān)控。經與省水投集團磋商,由其下屬企業(yè)省水投江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原“永修縣全智能高標準農田信息平臺”手機APP 基礎上進行功能拓展,新增建后管護監(jiān)管功能。將管護人員的基本信息、管護區(qū)域、管護面積全面錄入系統(tǒng)進行管理,增加打卡、照片上傳等板塊。將每個管護員的管護區(qū)域錄入無人機,由無人機對管護效果進行跟蹤監(jiān)控。在作業(yè)手段上,采購一批先進的全自動割草機,做到管護員人手一臺,提高管護作業(yè)效率。
其次創(chuàng)新管護方式,將日常管護、應急管護和正常管護相結合。一是明確了三種管護的概念。日常管護工作由管護人員承擔,包括日常巡視檢查,泵站、閘門設備的日常保養(yǎng)維護,中小溝渠、沉砂池等日常清淤,溝渠和道路雜草的清除,防范農村道路、農橋超載超標車輛通行等。應急管護指因自然災害等突發(fā)原因引起、不迅速修復對農業(yè)生產會造成較大損失的維修工程。正常管護指雖影響設施的正常使用、但對農業(yè)生產不會造成較大損失的維修工程,以及管護工具的統(tǒng)一采購等。二是明確了三種管護的資金使用比例。管護經費原則上按3 ∶5 ∶7 進行使用,即應急管護每年3 元/畝、管護人員工資5 元/畝、正常管護7 元/畝。三是明確了三種管護的項目申報和資金撥付程序。管護人員工資由各鄉(xiāng)、村根據管護人員的管護面積登記造冊,由縣高標準農田辦通過“一卡通”支付;應急管護工程由村申報、鄉(xiāng)鎮(zhèn)審核、縣高標準農田辦審批后,由村委會迅速組織實施,工程造價和工程量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審核把關,報縣高標準農田辦備案,鄉(xiāng)鎮(zhèn)政府組織驗收后,由縣高標準農田辦將經費撥付至鄉(xiāng)鎮(zhèn);正常管護工程由村申報、鄉(xiāng)鎮(zhèn)審核、縣高標準農田辦審批后,由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部統(tǒng)一組織招標后實施,資金的撥付參照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三種管護方式的相結合,既兼顧了建后管護的不同需求,又盡最大可能規(guī)范資金使用,能招標的盡量招標實施,避免了資金使用的監(jiān)管真空。
該縣還創(chuàng)新資金籌措,財政保底與多方籌措相結合??h財政按15 元/畝保底安排年度預算。縣政府將全縣2011 年以來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全部納入管護范圍,縣財政每年按照2011 年至今建成的總面積,按15 元/畝的標準配套管護經費。同時多渠道籌措建后管護資金。高標準農田項目結余資金;新增耕地指標交易收益;村級集體經濟收益;社會各界的捐資贊助。
與此同時,該縣創(chuàng)新建設模式,拓寬管護資金來源。2019 年以來,永修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均采用“EPC+管護”的建設模式,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招標文件中就明確了對EPC 聯合體的新增耕地獎勵政策,并要求聯合體將獎勵資金的30%返還縣高標準農田辦作為建后管護資金,解決了建后管護資金來源問題,真正實現了建管一體。所謂“EPC+管護”模式,即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招標過程中,政府與工程承包方約定:如果承包方超額履約,即新增耕地出地率達到約定標準后,超過約定標準部分的新增耕地收益,承包方可享受收益分成,同時返還部分收益給高標準農田項目部,作為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資金。永修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中標單位江西中煤水利水電有限公司超額完成新增耕地面積1073.29 畝,公司在獲得收益分成的同時,返還900 萬元給高標準農田項目部作為建后管護資金,僅這一項就可滿足全縣未來兩年的管護需求。此舉,既保證了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又解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新增耕地出地率不高和建后管護資金落實難的兩大難題。
一是明確了建后管護職責??h高標準農田辦為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的業(yè)務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xié)調、項目審批、監(jiān)督指導、資金撥付、績效考核工作,以及設備統(tǒng)一采購和較大管護項目的招標工作。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為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的監(jiān)管單位,負責隊伍建設、監(jiān)督檢查、項目審核等工作。各村委會為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的實施主體,具體負責隊伍管理、工程申報、項目實施等工作。二是落實了建后管護資金。納入預算和財政保底是建后管護資金的“雙重保險”,多渠道籌措是建后管護資金的有益補充。三是建立了建后管護隊伍。全縣已組建了由200余名專職管護員組成的管護隊伍;由村委會負責選定管護人員,村委會選定管護人員數量,一般按1000-2000 畝聘用1 名的標準配備。村委會可從村組干部和有一定農田設施管理經驗的村民中擇優(yōu)選擇,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選擇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高標準農田建成后已規(guī)模流轉并簽訂了三年以上合同的,村委會也可以考慮由取得土地經營權的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自行選定管護人員。四是強化了建后管護監(jiān)管。縣農業(yè)農村局將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納入各鄉(xiāng)(鎮(zhèn))年度綜合考核體系,各鄉(xiāng)(鎮(zhèn))要明確建后管護工作監(jiān)督與考核的分管領導和責任部門,加強各項目區(qū)所在村高標準農田項目工程建后管護的考核。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后管護考評工作以鄉(xiāng)(鎮(zhèn))為考評主體,由縣高標準農田辦牽頭,抽調縣統(tǒng)籌整合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干部組成考評組,按季隨機檢查考評,季度考評情況作為年度管護工作考評的重要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以竣工驗收核定數為準,根據考評情況進行獎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