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趙玉嬋, 華蓓, 全冠民, 許蕾, 劉伊妮, 袁濤
急性腦梗死多為腦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腦血流動力學障礙所致,梗死后側支循環(huán)開放和腦血流代償情況與患者病情發(fā)展及臨床預后密切相關[1-3]。目前認為DSA是腦側支循環(huán)評價的金標準,但DSA為有創(chuàng)性檢查且不能觀察腦實質改變[4]。CTA/MRA可清晰顯示Willis環(huán)、眼動脈、腦膜中動脈等側支循環(huán)途徑[5],間接反映軟腦膜側支血管情況[6,7]。還有學者提出液體衰減反轉恢復(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上高信號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可直接顯示緩慢逆流的軟腦膜側支血管吻合支[8,9]。但目前關于HVS與側支循環(huán)的對應關系及HVS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評估價值尚有爭議[9-13]。Lee等[9]發(fā)現HVS評分與側支循環(huán)分級呈凸形曲線關系,而側支循環(huán)分級又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3,14]。因此,筆者推測腦側支循環(huán)與HVS評分及急性腦梗死預后有關。本研究以軟腦膜側支循環(huán)開放程度進行分層,旨在探討不同側支循環(huán)亞組中HVS的預后評估價值。
回顧性搜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前循環(huán)大血管閉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例納入標準:①首次發(fā)病,發(fā)病至MRI檢查時間間隔<72 h;②單側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近段和/或頸內動脈重度狹窄或完全閉塞(70%~100%);③MCA供血區(qū)急性腦梗死。搜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吸煙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發(fā)病時間(發(fā)病至醫(yī)院就診時間)、發(fā)病至首次MRI檢查時間、入院24 h內及2周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3個月時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評分。
所有患者均采用3.0T MR設備(Achieva;Philips Medical Systems,Netherlands)行MRI檢查,8通道頭部線圈。掃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三維時間飛躍法MR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RA,3D TOF MRA)。T1WI掃描參數:TR 2000 ms,TE 20 ms,翻轉角120°,矩陣288×211,層厚6.5 mm,掃描時間100 s;T2WI掃描參數:TR 1518 ms,TE 80 ms,翻轉角90°,矩陣328×264,層厚6.5 mm,掃描時間33.4 s;FLAIR掃描參數:TR 9000 ms,TE 140 ms,翻轉角120°,矩陣232×184,層厚6.5 mm,掃描時間108 s;DWI掃描參數:TR 2208 ms,TE 96 ms,翻轉角90°,矩陣168×105,層厚6.5 mm,掃描時間26.5 s;3D TOF MRA掃描參數:TR 20 ms,TE 3.5 ms,翻轉角20°,矩陣284×182,層厚1.2 mm,層數150~190層,掃描時間161.8 s。
所有MRI圖像導入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工作站進行后處理。采用HVS-ASPECTS(HVS-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法半定量評價HVS顯示情況,主要包括7 個Alberta卒中項目早期CT 評分(ASPECTS) 區(qū)域(M1-6及島葉):任何一個區(qū)域出現一支或多支連續(xù)的血管高信號則計1分,共7分,以4分為界,分為低分組和高分組[15]。基于3D TOF MRA的區(qū)域性軟腦膜側支評分(regional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rLMC)評價病變側MCA區(qū)側支循環(huán)情況,評價血管包括軟腦膜動脈和豆紋動脈,評分在TOF原始圖上進行,共包括9個區(qū)域,具體賦分方法如下:6個ASPECTS區(qū)域(M1-6)、大腦前動脈供血區(qū)、基底節(jié)區(qū)(0分:未見;1分:較對側少;2分:等于或多于對側相應區(qū)域)和外側裂區(qū)(0分:未見;2分:較對側少;4分:等于或多于對側相應區(qū)域)[7]。分別由兩位具有10年和15年工作經驗的神經影像醫(yī)師對所有患者行rLMC評分和HVS評分。既往研究顯示,軟腦膜側支循環(huán)rMCL評分10分以下為差,10分以上為中等及良好[7]。因此本研究以入院時rLMC評分10分為界,分為rLMC≤10組和rLMC>10組。腦梗死體積測量在發(fā)病后72 h內[(49.21±15.32)h]的DWI序列圖像上進行。遠期神經功能隨訪以mRS<2視為神經功能預后良好[16]。
搜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連續(xù)303例單側前循環(huán)LVO急性腦梗死患者,排除發(fā)病時間大于3天(67例)、雙側MCA近段重度狹窄或閉塞(30例)、合并后循環(huán)腦梗死(22例)、臨床資料不全(20例)、MRI圖像不全或偽影嚴重者(15例),最終納入149例。梗死病灶體積為(50.91±29.10)mL。因超出溶栓時間窗149例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療。
兩位神經影像醫(yī)師間的rLMC評分和HVS評分均具有較好一致性(ICC分別為0.85和0.80)。rLMC評分與預后良好呈正相關(P1<0.001,OR1=0.602),發(fā)病時間、入院時及治療2周后NIHSS評分與預后良好呈負相關(P1=0.003,OR1=1.064;P1<0.001,OR1=1.728;P1<0.001,OR1=2.227),rLMC評分與預后良好呈正相關(P1<0.001,OR1=0.602),而HVS評分與患者預后良好無明顯相關(P1=0.263,OR1=1.111)。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rLMC評分和2周后NIHSS評分是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P2<0.001,OR2=0.708;P2<0.001,OR2=1.770)(表1)。散點圖示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凸形曲線相關(R2=0.416);HVS評分與mRS評分無明顯相關性(R2=0.004,圖1)。
圖1 全組患者預后指標的相關性分析散點圖。a) 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凸形曲線相關(R2=0.416); b) HVS評分與mRS評分無明顯相關性(R2=0.004)。 圖2 rLMC≤10組患者預后指標的相關性分析散點圖。 a) 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曲線正相關(R2=0.352);b) HVS評分與mRS評分呈曲線負相關(R2=0.409)。 圖3 rLMC>10組患者預后指標的相關性分析散點圖。a) 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曲線負相關(R2=0.472);b) HVS評分與mRS評分呈曲線正相關(R2=0.375)。
表1 所有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良好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rLMC≤10組患者共82例,梗死病灶體積為(55.54±19.64)mL。rLMC評分、HVS評分與預后良好呈正相關(P1=0.022,OR1=0.692;P1=0.004,OR1=0.453),入院到檢查時間、入院時及治療2周后NIHSS評分與預后良好呈負相關(P1=0.042,OR1=1.082;P1=0.001,OR1=1.441;P1=0.001,OR1=1.77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HVS評分和2周后NIHSS評分是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P2=0.048,OR2=0.490;P2=0.002,OR2=1.74),而rLMC評分無獨立預測價值(P2=0.748)(表2)。散點圖示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曲線正相關(R2=0.352);HVS評分與mRS評分呈曲線負相關(R2=0.409,圖2~5)。
表2 rLMC≤10組急性腦梗死預后良好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rLMC>10組患者共67例,梗死病灶體積為(45.25±34.01)mL,小于rLMC≤10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rLMC評分與預后良好呈正相關(P1=0.001,OR1=0.342),而HVS評分、入院時及治療2周后NIHSS評分與預后良好呈負相關(P1=0.005,OR1=3.627;P1=0.002,OR1=1.666;P1=0.005,OR1=2.168)。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rLMC評分和2周后NIHSS評分是急性腦梗死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P2=0.015,OR2=0.396;P2=0.045,OR2=1.646),而HVS評分無獨立預測價值(P2=0.134)(表3)。散點圖示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曲線負相關(R2=0.472);HVS評分與mRS評分呈曲線負相關(R2=0.375)(圖3、6、7)。
表3 rLMC>10組急性腦梗死預后良好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初步結果顯示,HVS評分與側支循環(huán)評分呈凸形曲線關系;當側支循環(huán)開放受限時,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正相關,與mRS評分呈負相關,HVS高評分患者預后較好;當側支循環(huán)開放良好時,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負相關,與mRS評分呈正相關,HVS高評分患者預后較差。
Lee等[9]在DSA與HVS的對比研究中發(fā)現HVS評分與動脈循環(huán)時間差(反映側支循環(huán)血流流速)、側支循環(huán)ASITN/SIR分級均呈凸形曲線關系(R2=0.602,0.256),但該研究僅納入10例患者且HVS評分與側支循環(huán)ASITN/SIR分級的相關系數較低。本研究納入149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研究結果顯示HVS評分與側支循環(huán)評分也呈凸形曲線關系,且相關系數大于Lee等[9]的結果。本研究進一步以軟腦膜側支循環(huán)rLMC評分進行亞組分析,發(fā)現rLMC≤10組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正相關曲線關系;rLMC>10組HVS評分與rLMC評分呈負相關曲線關系,推測其原因可能是當側支循環(huán)開放受限時,側支血管血流緩慢或靜止,隨著側支循環(huán)分級增高,開放的側支血管范圍增多,流速緩慢增高,HVS評分也隨之增高[12,17];當側支循環(huán)開放充分,側支血管流速相對較快,隨著側支循環(huán)分級增高,側支血管流速加快,HVS顯示程度逐漸下降,HVS評分逐漸減低[12,18]。因此,側支循環(huán)開放程度與分級可影響HVS評分,兩者呈凸形曲線關系,當側支循環(huán)分級達一定閾值時,HVS評分達到最高,而側支循環(huán)分級高于或低于這一閾值時,HVS評分會隨之減低。
目前 HVS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評估價值一直存在爭議,部分學者認為HVS高評分患者梗死體積更小、NIHSS評分更低,預后恢復更好[19-21];另一些學者認為HVS高評分患者NIHSS評分更高,梗死體積更大,mRS評分更高,預后較差[13,15,20,22]。本研究在急性前循環(huán)LVO腦梗死患者總體及亞組預后分析中發(fā)現HVS與預后的關系并不恒定:總體上,HVS與預后無明顯相關性;但側支循環(huán)程度影響其相關性,即rLMC≤10時HVS評分與預后均呈正相關,而rLMC>10時HVS評分與預后呈負相關。推測其原因可能是當側支循環(huán)開放受限時,HVS評分與側支循環(huán)分級呈正相關,隨著HVS評分增高,開放的側支循環(huán)血管逐漸增多,患者預后良好;而當側支循環(huán)開放充分時,HVS評分與側支循環(huán)分級呈負相關,隨著HVS評分增高,側支循環(huán)血管血流流速減慢,患者預后不良[9,12,18]。
圖4 急性腦梗死患者,女,55歲,rLMC≤10及HVS<4,入院時和治療后2周的NIHSS分別為18分、14分;mRS 5分定義為不良結局。 a) 急性左側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閉塞后12小時MRA圖;b) rLMC為4分;c) FLAIR顯示HVS為1分;d) DWI示左側大腦中動脈分布區(qū)急性腦梗死(182.5mL)。 圖5 急性腦梗死患者,男,45歲,rLMC≤10及HVS≥4,入院時和治療后2周的NIHSS分別為9分、5分;mRS 1分定義為良好結局。a) 急性右側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閉塞后10小時MRA圖;b) rLMC為7分;c) FLAIR顯示HVS為6分(箭);d) DWI示右側顳葉、島葉和基底節(jié)急性腦梗死(38.4mL)。
本研究結果顯示rLMC≤10亞組中HVS是預后良好的獨立預測因子,rLMC評分對預后無獨立預測價值;相反,在rLMC>10亞組中rLMC評分是預后良好的獨立預測因子,HVS評分對預后無獨立預測價值。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基于FLAIR序列的HVS評分和基于3D TOF MRA序列的rLMC側支循環(huán)評分均與供血動脈或側支循環(huán)血流流速有關[18,23-25]。當側支循環(huán)開放受限時,血流緩慢,FLAIR圖像上HVS顯示明顯,而TOF MRA圖像上血管顯示欠佳,FLAIR-HVS評分更接近側支循環(huán)實際狀態(tài),預后評價效能更高[18];當側支循環(huán)開放充分時,最終梗死體積較小[26],流速較快,TOF MRA圖像上血管顯示清楚,而FLAIR圖像上HVS斷續(xù)顯示,因此MRA-rLMC側支循環(huán)評分更接近側支循環(huán)實際狀態(tài),預后評價效能更高[24,25]。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并非完全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選擇偏倚;②本研究所納入的前循環(huán)LVO急性腦梗死患者均未經靜脈溶栓或血管內治療,有待進一步前瞻性研究HVS、rLMC側支循環(huán)評分對經血管再通治療后超急性期腦梗死預后的預測價值;③本研究未進行DSA與HVS對照研究,有待進一步驗證研究;④腦梗死體積是影響其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rLMC不同評分的兩組之間腦梗死體積有差異,多因素預后研究應納入病變大小這一因素,而本研究僅考察側支循環(huán)狀態(tài)分層情況下HVS這一征象的預后價值,因此梗死體積對于HVS征象價值的影響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前循環(huán)LVO急性腦梗死HVS評分與側支循環(huán)評分呈凸形曲線關系,提示應用HVS評分評估急性MCA區(qū)腦梗死預后時,應先進行側支循環(huán)開放分層,側支循環(huán)不良時HVS評分與急性腦梗死遠期預后相關性較好。未來應進一步探討溶栓和血管內治療、梗死體積等因素對于HVS預后評估價值的影響,并經多中心研究驗證本研究結論。
圖6 急性腦梗死患者,男,56歲,rLMC >10及HVS<4,入院時和治療后2周的NIHSS分別為8分、4分。 mRS 0分定義為良好結局。a) 急性右側大腦中動脈閉塞后7小時MRA圖;b) rLMC為16分;c) FLAIR顯示HVS為2分; d) DWI示右側放射冠急性腦梗死(18.1mL)。 圖7 急性腦梗死患者,男,60歲,rLMC >10及HVS≥4,入院時和治療后2周的NIHSS分別為10分、8分,mRS 3分定義為不良結局。a) 急性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后12小時MRA圖; b) rLMC為15分;c) FLAIR顯示HVS為5分(箭);d) DWI示左側放射冠急性腦梗死(42.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