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軍民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边@首膾炙人口的歌謠,至今聽來仍令人為之動容,心生感慨。
“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傳播時,朱德已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年齡上也是“奔五”的人了。這個故事為何至今廣為傳誦?就是因為這條扁擔凝結著官民平等、干群一家、同甘共苦的紅色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爸斓碌谋鈸钡雀锩奈镏械募t色基因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百年奮斗創(chuàng)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黨成長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有什么樣的精神,就有什么樣的力量;有什么樣的信仰,就有什么樣的方向。如今,時代環(huán)境變了,人的觀念變了,但無論世事如何變換,光榮傳統(tǒng)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我們黨之所以能歷經(jīng)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磨難而淬火成鋼,正是因為始終把人民作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只要我們的“同甘共苦”不變味,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就沒有創(chuàng)造不了的人間奇跡。
歷史是公正的篩子,淘盡狂沙,只留真金?!吧钌畹爻了纪碌囊饬x,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未來的意義?!便懹洝爸斓碌谋鈸本?,是為了更好地勇毅前行;對黨史最好的致敬,就是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紅色基因,最終要體現(xiàn)在每名共產黨員身上。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永葆“趕考”初心是一生的必修課,踐行“追夢”使命是一輩子的實踐課。如果不解決“依靠誰、為了誰、我是誰”的問題,怎么能真正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又如何能密切聯(lián)系群眾?從焦裕祿的“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到谷文昌的“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從孔繁森的“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到廖俊波的“幫老百姓干活、保障群眾利益,怎么干都不過分”,彰顯的就是立黨為公的品質,凸顯的就是執(zhí)政為民的情懷。
黨的初心和使命既是精神上的“鈣”,也是永葆思想常青的“保鮮劑”。黨齡長不等于黨性強,職務高不等于覺悟高。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把黨性教育作為必修課,堅持繼承光榮傳統(tǒng)和弘揚時代精神、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有機統(tǒng)一,自覺同黨中央要求“對標”,拿黨章黨規(guī)“掃描”,用人民群眾新期待“透視”,不斷去雜質、除病毒,分得清公與私、辨得清義與利、看得清對與錯、拎得清榮與辱,擔起該擔的責任,干好該干的事業(yè),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新征程上,雖然沒有硝煙烽火相隨,鮮有生與死的考驗,但同樣有“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臘子口”“婁山關”等待攻克。肩上有千斤擔,腳下須實打實。新征程標定新方向,新使命呼喚新姿態(tài)。認真學習黨史,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我們就有了“克敵制勝的法寶”、激發(fā)矢志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就能在新時代征程上披荊斬棘、一路向前,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績,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楷模。
百年黨史如浩蕩江河,流淌過往,滌蕩心靈。走過一個世紀,百年大黨風華正茂,離不開一大批初心如磐、信仰如山的中國共產黨人。事業(yè)越是偉大,精神越要激揚;力量越是壯大,使命越要擔當。有了良好的思想作風,就可以奮發(fā)有為、成就大業(yè),就可以激發(fā)潛能、凝聚力量,就可以攻堅克難、無往不勝。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機關事務
管理局)
(責任編輯: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