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慶豐
百余年前,長沙市南門口長郡中學里,有兩個風華正茂的少年。他們發(fā)奮學習,日日在校園里高聲誦讀;他們熱愛體育,時時馳騁在綠茵場上。他們仿佛展翅的雛鷹,即將翱翔長空;又仿佛湘江的游魚,在風浪中成長。這兩個少年,日后一個是中共中央書記處5大開國書記之一的任弼時;一個是解放軍開國大將、海軍司令員肖勁光。
洲江的風浪
1917年,14歲的肖勁光考上長郡中學,成為一名中學生。
肖勁光家住湘江西岸趙州港,以往都是坐哥哥搖的劃子過江上小學,現(xiàn)在成了中學生,他興奮地宣布自己長大了,要獨自駕小船往返河東河西。
長大的感覺讓他仿佛力大無窮,小船也因此劃得飛快,一下就到了江心。江心水流湍急,一抬眼,他又看到了那幾個風雨無阻橫渡湘江的青年,他們矯健的身姿讓他贊嘆不已。
忽然,一艘帝國主義的軍艦橫沖過來,掀起的大浪撲向他們。糟了!他們會不會被大浪卷走?肖勁光急忙把小船靠了過去。哪知,大浪中的青年們游得更興奮、更來勁。原來,他們是在借湘江的風浪鍛煉自己!
肖勁光震撼了,他佩服他們、羨慕他們,暗下決心要像他們一樣在湘江的風浪中搏擊人生!
足球的緣分
肖勁光喜歡體育,尤其喜歡踢足球。他長得比同齡人高大,身體結實,又有沖勁,入校不久就成為校隊的主力,,還被封為小球王。他是前鋒,沒有一場不破門進球,因此他所在的長郡中學足球隊一時間所向無敵。
長沙的學界里,還有一支足球隊號稱從未輸過,那就是第一師范足球隊。這支球隊有一個高大穩(wěn)健、號稱“鐵門”的守門員。一次比賽,小球王在他門前射門無數(shù),卻未進一個。最終,比賽打成了平局。
平局讓兩隊都有些掃興,卻讓場外一個名叫任弼時的學生歡呼雀躍。這是他最希望的結果,因為他是第一師范附屬小學的學生,又是長郡中學小球王的粉絲。一邊是母校,一邊是偶像,都不輸,就是他贏。任弼時決定附小畢業(yè)后考長郡中學,他要成為小球王的校友。
我們是校友
1918年春,卯足了勁的任弼時報考長郡中學,但此時長郡已被張敬堯的北洋軍隊征用。軍政府勒令長郡停課停招,將學生全部放假回家,任弼時只好考入明德中學。
與此同時,離校的肖勁光擔心荒廢學業(yè),考入了美國人辦的湖濱大學。沒想到,這個學校是為宗教服務的教會學校,主要課程是《圣經(jīng)》,教師也都是牧師,一天到晚要求學生背誦《圣經(jīng)》,與當時知識分子救國救民的理想格格不入。肖勁光大失所望,毅然退學。
不久,北洋軍隊迫于社會壓力,撤出長郡中學,肖勁光又回到母校繼續(xù)上課。這天,他剛走進教室,一個虎頭虎腦的少年就攔住了他。少年興奮地說:“我們終于是校友了!"接著他自我介紹,并告訴肖勁光,自己一直是他的球迷。
原本任弼時比肖勁光低一年級,但長郡停課停招,讓他在明德中學追趕了一年。如今,他們意外地成為了同班同學。
出路在何方
1919年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勝國在巴黎舉行和平會議,中國是戰(zhàn)勝國,德國是戰(zhàn)敗國。按協(xié)約,德國戰(zhàn)前在中國山東侵占的權益,應該無條件歸還中國。但弱國無外交,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送給日本。消息傳來,引發(fā)了震撼中外的“五四”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長沙各界聞風而動,積極響應,青年學生更是全身心投入。
當“救國十人團"在集會上宣讀愛國宣言時,在場同學無不聲淚俱下。肖勁光悲憤難填,大叫一聲后,一拳擊打在墻壁上,頓時鮮血直流。一旁的任弼時熱淚不止,趕緊為他包扎。相同的志向,讓他倆成為了無話不說、親如兄弟的朋友。
1920年暑假,肖勁光和任弼時決定留校學習。白天他們結伴而行,晚上同宿一舍,共商人生大事。再過幾個月,他倆就要中學畢業(yè)了,下一步路怎么走?今后干什么?成為他們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天,他們路過一個畫像館,任弼時看了看掛在櫥窗里的畫像,胸有成竹地說:“這樣的畫,我們也能畫?!?/p>
他倆一時興起,買來紙和炭筆,在宿舍里畫了起來。作品送到畫像館,一比較,任弼時的畫作比所有的都好。畫像館收購了他們的畫作,還想聘任弼時為畫像師,但他們謝絕了。
小小的實踐讓他們獲得了謀生的自信,但在國家內憂外患、人民苦不堪言時,他們絕不愿意做一個只為謀生而活的人!
到俄羅斯去
不久后的一天,任弼時帶回了一個好消息,長沙成立了一個青年團體“俄羅斯研究會”,準備選送一批學生去俄國勤工儉學。
他倆十分振奮,立刻決定加入研究會,到俄國去。他們趕到船山學社要求入會,沒想到該會的書記干事讓他們眼睛一亮。任弼時認出他是第一師范那個號稱“鐵門”的守門員,肖勁光則認出他是經(jīng)常領頭在湘江風浪中鍛煉體魄和意志的青年。他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對他們說:“我們研究俄國十月革命,是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的成功實踐。馬克思主義能夠解決大多數(shù)人的問題,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p>
1920年8月,經(jīng)毛澤東挑選、研究會審定,任弼時,肖勁光等6人為第一批學生會員,前往俄羅斯勤工儉學。這一年,任弼時16歲,肖勁光17歲。毛澤東親自送他們乘船遠去,揮手告別。
站立船頭,他們預感到革命的風浪即將迎面撲來,而他們必將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本文作者系長沙市委黨校兼職教授,長沙地方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