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五句話
1.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適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誘惑與熱鬧對于他就成了無關(guān)之物。你的身體盡可能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guān)鍵在于你的精神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成為你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
——周國平《只有一個人生》
2.無論多么貧乏,仍要愛生活;無論怎樣尋找愛,也要愛自己。不是用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而是以鮭魚一般的決心逆流而上,無論水流多么洶涌,因為這是你的河流。
——珍妮特·溫特森
3.如果生活一定要取悅一個人,我想你最應(yīng)該取悅的是自己。隨著心的方向走,看到別人的光芒,也知道自己的耀眼。
——@獨一無二的小宇宙
4.并不是什么事都非要一種外在動力,有一種更深遠、更堅韌的力量來自內(nèi)心,來自自然的天性;并不是做什么事都需要一個說得出的理由,有一種聲音是從自己的耳朵里發(fā)出來的,那是對自己的體恤,那是天籟。
——陸蘇
5.只有當我們愿意承受打擊時,我們才能有希望成為自己的主人。虛假的冷靜根植于內(nèi)心的愚鈍,絕不是值得羨慕的,它只會使我們變得虛弱而不堪一擊。
——[美]卡倫·霍妮《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
思考五句話
1.年輕人用熱情繁復(fù)對付枯燥生活,過來人用簡約留白安撫匆忙歲月。
——面對亮閃閃的年輕潮牌,我們不禁有了這樣的疑惑,用了半輩子才學(xué)會簡約是美、留白為妙,怎么現(xiàn)在又倒回去了?
2.社會為我們設(shè)定了一系列模板與規(guī)則,然后用“被大家接受”代替“合理”。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唯一的正確答案是:從來就沒有什么正確答案。
——馬東
3.網(wǎng)絡(luò)知識分子。
——許倬云為當今的知識分子“畫像”,認為多數(shù)人只是“檢索機器”,而不是思考者;知識就像“思想麥當勞”,“答案太現(xiàn)成,愿意做注腳的人越來越少”。
4.奇跡或障礙,一切或虛無,途徑或問題,任何事物都取決于一個人對它的看法。不斷采用新方法去看問題,就是一種重建和續(xù)添。這就是為什么愛沉思的人即使從不離開村莊,也能將整個宇宙了然于心的原因。一個背靠巖石而眠的人,那里就是整個宇宙。
——費爾南多·佩索阿《不安之書》
5.懷疑才能少犯錯誤——問號是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懷疑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懷疑,我們就會把一切視為天經(jīng)地義,就不會擁有變革、創(chuàng)造的激情;沒有懷疑,就不會有伽利略、牛頓,就不會有科學(xué)發(fā)現(xiàn)。正如英國哲學(xué)家約翰·穆勒所說:“人類一見事物不復(fù)有疑就放棄思考,這個致命的傾向是他們犯錯誤的半數(shù)原因?!?/p>
——朱永新
反省五句話
1.年輕時我們會為了黃昏唯美的失落,拿起不安的鋼筆高聲傾訴消逝的光陰。今天日子業(yè)已驚濤拍岸,唯有鍵盤和芯片在小心周密地計算著代價與利益。是時候讓自己反省了,我們的日子需要詩意的滋潤和祝福。詩意的生活就在我們身邊,每天拿出半小時忘掉功利去路邊喝杯廉價的茶,或回家看一本無用的書。
——麥家
2.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意大利哲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作家翁貝托·??啤睹倒宓拿帧?。人們被它的香氣所迷倒,所以為它取了個名字叫玫瑰。但時間一旦長了,這種本質(zhì)就開始被人們忽略,人們更喜歡外在的東西,而不是內(nèi)涵。當人們捧著玫瑰的時候,需要的不再是它的香氣了,人們需要的是,因為這捧玫瑰所帶來的羨慕的眼神。
3.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愿意相信,我們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們都認為是這個世界虧欠了我們,使我們沒有能得到幸福;在我們得不到幸福時,我們就把責(zé)任怪在最靠近我們的那個人身上。
——威廉·??思{《福克納隨筆》
4.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等到。
——電視劇《都挺好》
5.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無知,才能從骨子里謙和起來。
——“青年圖摘”
編輯/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