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維明
小的時候過年,是給人的一生帶來無窮回味的。
那時對于我們小男孩來說,過年的時候,最讓人牽掛的是能有一長串“乒乓”炸響的鞭炮,那就是最大的滿足了,如果再得一雙新膠鞋和打起來一起一落的小膠皮球,那這個年,就過的歡樂愉樂,有滋有味了。
還在臘月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開了花,有的忙著蒸霉豆,有的忙著舂粑粑,還有的忙著煮白酒、磨豆腐,反正一家人,忙了這樣忙那樣,忙了那頭還要忙這頭,有的忙著過年吃的菜肴,有的趁這個時機,忙著來做一年的吃食,如做的霉豆要吃上一年,粑粑吃上幾個月,白酒也能吃上幾個月。而最讓人忙碌的是宰豬的時候,還在未宰之前,就要準備好腌肉的鹽巴,楜椒,花椒面之類的佐料。
過年豬宰好以后,就要張羅著買魚買鴨子,瓜子,花生,粉條之類的年貨了。在大年三十的那天,家家戶戶貼好了對聯(lián),有的掛起了紅紅的燈籠。
平時一般的人家吃飯只吃兩三個菜,而在過年的時候,十幾個菜把桌子擱得滿滿當當,真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要夾幾竹筷菜就夾幾竹筷,敞開肚皮,只等吃飽喝足為止。人們慢慢地吃著,品著,慢慢地熬到守歲的時候。
從大年初一玩到初三,初四便就不得閑了。常言說:莊稼人不要念過年,過了年就要下爛田。大人去隊里做活路,我們也得割草,找豬菜喂豬等事情。
“小年”的時候,也是我們最盼望的時刻。那天早上,我們早早起來,還等不及家里的飯煮熟,便用鐵鍋把冷飯放在火上熱了吃飽肚子,同幾個小伙伴,便用腳走路,急急地趕去火鋪看熱鬧。
火鋪礦山,每年都要舞龍,踩高蹺,跳秧歌舞。一般舞龍是在下午兩點半鐘的時候,我們早早地趕去,是為了選好看的位置。剛?cè)サ臅r候,我們就漫無目的地逛,從噴水池的商店里,又慢慢地逛到上面的老商店。老商店的門口寬敞,有老年人用小布口袋裝著的葵花和一些小吃賣。最感興趣的是用氣槍打鐵環(huán),打中鐵環(huán)便帶動下面的指針,指針圓盤邊寫了中一支煙、兩支煙、最多的是兩包煙。二十四個點中,大部分寫著無煙的字樣。那時我們雖不會抽煙,但氣槍很吸引我們,打氣槍得玩,有時還會中煙,更是一舉兩得,只要身上揣得有角把錢,就義無反顧地買來五顆氣槍子彈。因為錢來得不容易,打氣槍的時候,左瞄右瞄地把槍環(huán)瞄準,因為以前也打過幾次,便是熟能生巧,水到渠成的事情。煙打得少,就分幾支會抽煙的堂哥們抽,多的就又拿去換子彈打,打一角錢的,總也多得兩三顆子彈。
離舞龍還有兩個多小時,來看熱鬧的人已經(jīng)越聚越多。來來往往的人群,絡(luò)繹不絕。大街上,我們已經(jīng)來來回回地逛了兩圈,正在感覺無聊時,這時的新華書店大門正好開了。我們就又一窩蜂似的鉆進書店里,翻看著畫冊和小畫書,《草原英雄小姐妺》《黃繼光》《董存瑞》《邱少云》等等,百看不厭,那些英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看了一陣書,外面樂鼓喧天地響起來。我們又涌出書店,一古腦兒朝著礦大樓跑去,礦大樓和書店只有二幾十米遠。這時的路面上,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人們你擠著我,我推擁著你,朝著礦大樓門前涌去,都爭先恐后地想站在前面看新鮮和熱鬧。人人都喜笑顏開,個個都充滿著歡樂和激情。
舞龍隊在前面開道,人們又忽地閃開一條路,讓舞龍隊在前面邊舞邊走。往年是一條紅色的龍,今年又增加了一條黃龍,兩條龍一前一后地走在前面,舞得呼呼有聲,鏗鏘有力。接著是秧歌隊,跳秧歌的人群中,有退休的男女老人,有中年男女,也有年輕漂亮的女孩。最逗我們喜愛的是劃船的兩位男女老人,他們畫著古裝臉譜,穿著飄飄飛舞凌羅綢緞的服裝,男的坐在船上,很賣力地劃著船,女的在岸上,裝著很吃力地用繩索拉船。過了艱難的險灘,似在歡度勝利的時刻,男的扇著花扇子乘涼,女的叼著一桿長長的旱煙袋,男的邊扇扇子邊跳,女的也邊咂煙嘴邊舞跳著,他們擠眉弄眼,做著各種滑稽的動作,特別搞笑,也特別逗人取樂。再接著就是踩高蹺的高蹺隊了,踩高蹺的人,本來就是牛高馬大的,再加上米把高的高蹺,更是威武雄壯,高大得叫人暗暗叫絕,那一起一伏優(yōu)美的樂曲聲,再配上踩在水泥路面上高蹺的“嘚嘚”聲,簡直就是一首絕妙的歡樂舞曲。
從礦大樓門前的路上,一直來到上面的老商店院壩,這里寬敞,舞龍隊、秧歌隊、高蹺隊,他們各顯英姿,跳呀舞的,氣氛高漲。這時的人群,已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有的在院壩邊圍看,有的在路邊走著看,有的站在山頭上觀看,直到結(jié)束,人們還依依不舍地不想離去。
過年,真是一件美好而歡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