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永建 錢紅林
掃地、做飯、擦洗、整理、美化居室環(huán)境、倒垃圾、洗衣服,這些不起眼的活兒,是生活最樸素的真理。
家務活,如果天天做,需要嫻熟的料理能力,更需要耐心、甘為人仆的心志。尤其是甘為人仆的心志,那可是一個人品格中最寶貴的部分,是可以隨時讓家人和身邊人受益的珍寶。
甘為人仆,是人性中可以擁有的最高貴的品質(zhì)。
那么,今天,就引導孩子把這種品質(zhì)種在操練家務的田野上吧。
很多父母舍不得讓孩子干一點家務活,他們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珊⒆硬蛔黾覄罩粚P膶W習,就會更優(yōu)秀嗎?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yè)率為15:1,收入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說得功利一些,善于做家務,其實也是一個人職場競爭力的里子和底子。
一個人是否受歡迎、是否被領(lǐng)導看中,可能從這里開始:朋友同事在一起,有人不經(jīng)意動動手,桌椅、食品、雜物立即秩序井然。家務能手的本能反應,就像網(wǎng)球高手的漂亮揮拍,體現(xiàn)人的尊貴與價值,給人印象深刻。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商務書上寫人力資源經(jīng)理招聘人才時,會觀察應聘者一些本能的反應,比如離座后會不會將椅子放回原位,離開時會不會將房門關(guān)上,這些小細節(jié)往往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真實素養(yǎng)。
這樣的真實素養(yǎng)不是一本求職寶典就能解決的,它是長久以來培養(yǎng)的結(jié)果。從小引導孩子進行家務勞動,就能培養(yǎng)出這方面的素養(yǎng)。
下面,我們就敲黑板,畫出教孩子做家務的必闖三關(guān)。
第一關(guān),初步印象
先教后學,鄭重其事專業(yè)范
杭州某中學舉辦了疊衣服、系鞋帶這兩項比賽。普通的家務變成比賽,卻難倒了一眾解題高手。有學生舉著鞋帶穿了一半就不知下一步怎么辦了;疊衣服的學生努力回想媽媽的手法,自己疊出來卻不像樣子??磥?,學家務,第一步還是得有人用心教。
教孩子做家務,最好精心設計一些能夠吸引孩子的辦法。五歲以下的孩子,可能因為新鮮有趣就跟著父母一起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了。對于六歲以上的孩子,學家務就是一種學習,越正式越規(guī)范化,就越能讓孩子進入學家務的情境當中。父母就得像老師那樣,先把手里的家務做得漂亮,然后把家務分解成不同的環(huán)節(jié),手把手做給孩子看,讓他一步一步地學。
就拿餐桌整理來說,父母應該將達成的效果、整理的步驟作出示范,并講解給孩子聽。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做家務的專業(yè)范與價值感,就有動力忍受初學時的勉強與枯燥。
失敗的教法是這樣的:父母一開始就大而化之地說,今天你把桌子擦一下,就簡單擦一下,隨便擦。孩子從中體會到這項勞動價值很低,并不值得認真對待。這樣的開始,不可能造就家務高手。
學做家務的工具性資料在網(wǎng)上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對家務的第一印象,必須由父母精心打造。
第二關(guān),養(yǎng)成習慣
善用獎勵,做家務習慣成自然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边@里面有兩層意義,一是積極主動,二是量力而行。在實施中,可以從小到大,追求三類目標。
基礎目標是自理,包括鋪床,整理自己的衣物、房間。
中級目標是分擔,就是分擔家里公共空間的事務,培養(yǎng)孩子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意識。
高級目標是幫助,就是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為他人服務的習慣。
小剛今年十歲,他的自理能力挺不錯,媽媽開始教他學習分擔型、幫助型家務,并設立了一個規(guī)則,小剛每學會一種分擔型或幫助型家務,可以得到一個獎勵。
最初讓小剛學習的分擔型家務是掃地和拖地,一周兩次。
周二,小剛干了一次后,感覺有點累,不想干了。他抱怨說:沒有哪個同學干這么多家務。
媽媽耐心地對小剛說,掃一次地得兩顆星,拖一次地得三顆星,你每周做兩次,就可以得十顆星。只需要做四周,就可以得四十顆星。夠了四十顆星,媽媽就給你買變形金剛里面最酷的擎天柱。
小剛想想,點點頭,周四努力完成了本周第二次掃地和拖地。
做到第三周,小剛又有點想放棄了:媽媽,二十顆星了,你給我買別的玩具吧。媽媽打開網(wǎng)上商城中的玩具店,溫柔地指給小剛:你已經(jīng)有了二十顆星,已經(jīng)是半個擎天柱了。只要再增加二十顆星,這個漂亮的擎天柱就是你的了。
小剛熬過了心理上最艱難的第三周,三十顆星到手,就像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第四周,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完成任務。四十顆星到手的周四晚上,媽媽一回家就上網(wǎng)下單了。周五晚上,擎天柱到手啦,小剛迅速把它組裝起來,愛不釋手地把玩起來。
學做一項家務,堅持二十一天,就基本可以形成一種習慣了。
接下來的一周,小剛繼續(xù)承擔這項家務,已經(jīng)進入習慣成自然的狀態(tài)。媽媽經(jīng)??洫劊倰叩?、拖地,像爸爸媽媽一樣棒。
第三關(guān),主動作為
適當授權(quán),小神獸變成小當家
不少人有這種體會,當你對自己手里的工作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時,會加倍地投入其中,把它做好。從學做家務到學習管理家務事,就是這樣一種變化。
不妨試試這樣的辦法:把分擔類、幫助類家務做成各種家務卡片,每到分配家務時,可以讓孩子從中選擇。當然,這些都是孩子已經(jīng)學會的家務。自理類的家務是不能挑選的,是孩子自己的義務。
有了這樣的選擇權(quán),孩子會覺得很新鮮,他從中感受到主動選擇的樂趣。
孩子年齡越大,就應當承擔更多的分擔類和幫助類的家務。所以,父母在設計選擇家務卡這項家務游戲時,就要把規(guī)則設計好,比如,4-6歲的孩子,要選擇一張卡片,7-9歲的孩子要選擇兩張卡片,10-12歲孩子選擇三張,13歲以上孩子是四張。
孩子的潛力是驚人的,在做家務這件事上同樣如此。經(jīng)過一個月的操練之后,如果一項家務已經(jīng)得心應手了,孩子突發(fā)奇想要做一些改變,父母要對孩子提出的創(chuàng)意大加贊賞,并放手讓孩子嘗試。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都希望把最有價值的財富贈予子孫。
只可惜,世間的財富大多是越用越少,以致有的富二代從富甲天下,不知不覺就淪落為坐吃山空。此外,金錢、珠寶、房產(chǎn)、土地、證券,這一切有形的財富,還有蟲子咬,賊惦記。
智慧與知識,信心與勇敢,這無形的財富,是寶貴的,是可以越用越多的,但是,這卻不是所有父母都能贈予的。
唯獨做家務的能力,卻是父母可以贈予孩子的,而且這無形的財富會越用越多。
在做家務這個普普通通、不起眼的外包裝之下,其實更重要的是服務意識和謙恭的態(tài)度,比家務能力更重要。
為人父母們,這么貴重的財富,為什么不把它贈給孩子們呢?
春天的日子,培植這種越用越多的財富吧。
編輯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