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霏
“讓我來幫你!”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你已迅速沖到我的身邊,蹲在大榕樹下這個不顯眼的洞旁,用布滿老繭的大手把一團團盤根錯節(jié)掰開、扭斷。我明顯感覺,被細樹根卡住著的腳能夠挪動了。最終,枷鎖被解開。我握著你的手,另一手撐地,把腳從洞里拉回,站起。
“謝謝你,謝謝你!”我連聲道謝,這才看清你的臉龐—曬得黝黑而粗糙的皮膚,笑起來額頭上凹下幾條深深的溝壑。
“不用謝,剛好路過而已?!蹦阏f著,忽然盯著我校服上的?;眨安?,感謝你的,應該是我!”你激動地握住我的雙手,向我述說著往事,我恍然大悟,時光回到了兩年前……
這天,學校舉辦募捐活動,為對口扶貧的粵北山區(qū)留守兒童捐贈物資。大清早,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跑向操場,把各個捐贈臺圍得水泄不通。
“請同學們排好隊!一個接一個,不要擁擠!”學姐學長們拿著喇叭大聲叫喊,忙前顧后維持次序,漸漸地,大家排成了一行。
終于輪到我了。我被大家的熱情所感染,來之前那種在書架前的猶豫、不舍,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毫不猶豫地把珍藏許久的一套自然百科全書遞給學姐,在捐贈表上神圣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和班級,耳畔響起父親鼓勵的話語:“人要學會分享。和他人分享自己喜愛的東西是一種善良。而一個人行善,會在某些時刻,得到回報。”
我對父親的話半信半疑。假如幫助的雙方素不相識,怎么可能得到相應的回報?時間如白駒過隙,捐贈的事很快被我忘得一干二凈。
這天傍晚,天色昏沉,我心情煩悶地走出校門口,一不留神,就把腳插進路邊的樹坑。陷入洞內的腳被樹枝成環(huán)抱,卡在腳腕上。我試圖用蠻力把腳扯出,但隔著布料尖銳的刺痛,讓我打消念頭。
正當我心慌意亂時,你突然出現(xiàn),鼎力相助。你認出我的校服,對我表示感激,原來當年你的兒子接受了捐贈物資。“那天,孩子收到書籍和文具,可激動了。他打電話告訴我,看了好多書,用著嶄新的文具。我說,你要好好念書,將來回報幫助過你的人,回報社會?!闭f到這里,你疲憊的雙眼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剛開始的時候,我見你遇到困難,就過來幫忙。沒想到你是這所學校的學生。真的,謝謝你們?!边@一刻,我熱淚盈眶。
盡管時過事境遷,你的面龐在我腦海中僅留下模糊的印象,但每當我去養(yǎng)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前往山區(qū)留守兒童支教,參加社區(qū)義務勞動,我總會想起你。正是你讓我重新相信一句俗語“善有善報”,讓我更加堅定將志愿服務進行到底的決心。向善行善,不僅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多的是讓社會處處充滿關懷和溫暖。
(指導老師:袁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