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倩
說起情緒的類別,我們會想到“喜怒哀懼”?!跋病笔俏覀兯释?,但有時也是被我們忽略的。當我們說起情緒的變化莫測,很容易會被焦慮、憤怒那樣的情緒吸引注意力,快樂仿佛成了一個被忽視的好孩子。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情緒就是快樂。
我們都曾許愿“要開開心心的”,但也常會感到它總愛和我們捉迷藏,會與我們擦肩而過。那么,究竟什么是快樂?我們?nèi)绾螕肀Э鞓??讓我們開啟今天的快樂探索之旅吧。
心理學中對快樂的定義,是我們的需要被滿足之后,以及當我們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所產(chǎn)生的愉悅情感。提到快樂的生物基礎,有的同學會知道“多巴胺”“五羥色胺”等物質(zhì),那么,可能會有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多巴胺能讓我們快樂,為什么大腦不會進化成“自動分泌多巴胺”的模式呢?
研究發(fā)現(xiàn),讓我們快樂的本質(zhì)并不是多巴胺本身,而是多巴胺的變化。我們常會有這樣的體驗,第一次去做某些事總是讓人印象深刻,而隨著經(jīng)歷的積累、期待值的提高,很多事慢慢變得“不過如此”,快樂也就在高期望中悄悄溜走了。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保有好奇、敢于嘗試,快樂就隱藏在未知與突破里。正如前文所說,快樂來源于多巴胺的變化,那么,只要保有好奇、敢于嘗試,你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快樂。但是,我們有時會禁錮在自己的固有模式之中。有這樣一個人,他和朋友們相約去游泳,他不諳水性,即使朋友們告訴他很多經(jīng)驗和技巧,可最后他還是沒有學會。事后,他說感覺自己只要一動不動就會馬上沉下去,所以才拼命掙扎,想要抓住些什么,好讓自己不沉下去。但會游泳的人都知道,只要你保持四肢放松,好好調(diào)整呼吸,就能輕易浮在水面之上。我們需要保持好奇心,帶著成長思維模式去成長,相信能力是可以改變的,愿意去打破固有的模式,不斷創(chuàng)造新可能,擁抱快樂與成長。
關注當下,留心細碎的美好,快樂才不會偷偷溜走。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快樂是我們渴望的,但也是被我們忽略的,如何才能不讓快樂溜走呢?積極心理學家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教過我們一個好辦法,當你回到宿舍或家時,拿起本子,記錄今天發(fā)生的3件好事,這3件事是讓自己覺得或快樂或有意義或感動、感謝的事,可以是考試得高分、比賽獲獎這樣的大事,也可以是日常小事,比如讀了一本好書、吃到一道好菜、聽到一個好消息……總之是讓你感覺還不錯的事,細微之處見美好。
下雨或天晴,快樂有時在你一念之間。有一個老奶奶,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開了一家雨傘店,小兒子開了一家洗染店。雨天的時候,她擔心小兒子店里的衣服沒地方曬;晴天的時候,她又擔心大兒子店里的雨傘賣不出去。于是,她整天悶悶不樂。有一天,一位鄰居對她說:“雨天你就想,太好啦,我的大兒子賣傘的生意好;晴天你就想,太好啦,我的小兒子洗染店的生意好?!崩咸凑锗従拥姆椒ㄈプ?,果然天天快樂起來。心理學中的情緒ABC理論告訴我們,真正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發(fā)生了什么事,而是我們?nèi)绾慰创@些事。 允許焦慮、憤怒、悲傷,真正的快樂才有余地。在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中,樂樂看似是占主導地位的,然而,它存在的最大作用,卻是讓人們發(fā)現(xiàn)了其他的情緒有多重要。一開始,萊利的父母希望她永遠都是那個快樂的小女孩,媽媽總是告訴她要“保持微笑”。在腦海中,樂樂忽視和打壓憂憂,將憂憂束縛在小小的空間里,不讓她影響女孩的情緒。結(jié)果就像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發(fā)生的那樣:樂樂的努力適得其反,反而給了萊利額外的壓力,萊利要花很多時間在父母面前假扮成開開心心的樣子,實際卻陷入了憂傷的情緒,產(chǎn)生社交退縮,甚至想要逃跑,最終,悲傷、恐懼、痛苦、憤怒全都爆發(fā)了出來。我們都以為快樂是生活的底色,但說到底, “永遠的快樂”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成長,需要獨自經(jīng)歷那些負面的情緒,才能逐漸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理性的個體。
獲取快樂,并不僅僅是一種情緒體驗,更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和自我關懷。讓我們積極地擁抱快樂、細心地讀懂快樂,做一個真正快樂的人。
(特約編輯:孫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