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西
一企業(yè)老板接待某團隊來訪,會議室一下進來一干人,接過一張名片:合伙人。頓生敬意,心想:這是老板哪!又接過一張名片:管理合伙人。啊,是管老板的?又接過一張名片:創(chuàng)始合伙人?!芭叮@跟我一樣,這才是真正的老板?!边@時過來一花白頭發(fā)的,遞過一名片:首席合伙人。這位企業(yè)老板頓時淚流滿面:爺爺們,到底誰是老大呀?
有朋友指點一二:一般來說,首席合伙人是頭,創(chuàng)始合伙人是股東,管理合伙人、董事是骨干員工,業(yè)務董事就更低了。
一些企業(yè)總裁喜歡在名片的頭銜前加個“副”字,據(jù)說,是為了有個退路,比如在談判的時候,不好拒絕,就說“我回去與一把手再商議”……別管誰是爺爺,先裝孫子吧。問題是,一裝,事情就復雜了。
什么是簡單?就是真誠、公開、透明、負責任。
很多人制造復雜,無非是想渾水摸魚或者逃避責任。1982年,在美國芝加哥,有人因服用被投毒的泰諾(強生公司產(chǎn)品)藥片而死亡,輿論洶涌,全民恐慌。案件還在警方手上,調(diào)查的真相還沒公布,強生公司便采取了有力措施:1.緊急召回藥片并銷毀,損失達1億美元;2.賠償死者;3.主動投放公告提醒公眾暫停使用;4.停產(chǎn)一周,改進包裝,避免再次被投毒。事后不久,泰諾就收復了市場份額,并贏得了信任。
最好的危機公關是勇于擔當。如何避免復雜?或者說,什么才是不復雜化處理?第一,點名問題,直面問題,不含糊,不模糊。很多時候,精彩答案就在問題里。找到問題,事情就解決了一半。比如“失業(yè)”就說失業(yè),不必發(fā)明一個“待業(yè)”來證明自己不夠坦然。第二,簡單線條,說條理、邏輯、規(guī)則。第三,說實話,別扯“假大空”的東西。有人取行李的時候,看到一條警犬撲向一件行李。警官嚴肅地問行李的主人,里面是什么東西?小姑娘如實說,里面有狗糧!
真相就是答案,就是簡單。能做到以上三條或者任何一條,事情就不會太復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