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珍
安??h人民醫(yī)院 (江西吉安 343200)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以下肢疼痛、腫脹、淺靜脈擴張或曲張等為主要臨床特征[1]。下肢骨折患者并發(fā)DVT易發(fā)展為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甚至肺栓塞,危及生命。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以降低DVT發(fā)生率,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尤為重要。臨床報道顯示,DVT的發(fā)生與靜脈內膜損傷、血液高凝、血流緩慢等因素存在密切關系[2]。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利用多腔氣囊對患肢進行有規(guī)律的擠壓與按摩,促進局部血液與淋巴循環(huán),達到加快血液流速、減少血液高凝、預防DVT的目的。本研究探討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在預防下肢骨折患者DVT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于安??h人民醫(yī)院的152例下肢骨折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76例。觀察組女35例,男41例;年齡34~72歲,平均(51.55±3.12)歲;股骨骨折50例,脛骨骨折21例,腓骨骨折5例。對照組女32例,男44例;年齡31~73歲,平均(52.18±3.36)歲;股骨骨折56例,脛骨骨折17例,腓骨骨折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安??h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行手術治療;術前超聲檢查顯示無下肢DVT;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出血性、血栓性疾病史;嚴重血管病變。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預防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術前向患者普及下肢DVT知識,包括形成原因、危害性、預防方式等,并指導患者行術前體能訓練,適應術后床上大小便;術中合理使用止血帶,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術后加強下肢周徑、顏色觀察,遵醫(yī)囑指導患者服用抗凝藥物,并根據患者身體耐受情況行早期功能鍛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術后4 h(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使用深圳原位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8腔型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對患者進行物理預防,操作人員抬高患者下肢,然后將其放置于壓力套筒中,拉鏈扣好后于輸氣管插頭處連接4個Y形連接管,將雙側套筒空氣注入口連接至Y形管末端,開啟電源,依據患者不同情況調整壓力與時間,充氣順序從腳至大腿,按照3.5~4.0 min間隙反復增減壓力,20 min/次,2次/d,持續(xù)使用7 d。
(1)比較兩組凝血指標:術后7 d,檢測兩組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activated of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 、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2)比較兩組干預期間下肢疼痛、腫脹及DVT發(fā)生率。
觀察組術后7 d TT、PT、PT、FIB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指標比較
觀察組干預期間下肢疼痛、腫脹及DVT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疼痛、腫脹及DVT發(fā)生率比較[例(%)]
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高凝導致靜脈內血液凝結、阻塞是DVT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下肢骨折患者受創(chuàng)傷影響產生應激反應,使體內血小板數量增多,手術操作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并激活凝血相關組織、細胞因子,致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3]。術中麻醉、血管擴張、術后臥床休息等均可減緩下肢血流速度,加之術后反復穿刺血管導致靜脈內壁機械性與化學性損傷,進一步增加DVT發(fā)生風險[4-5]。
下肢骨折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遵醫(yī)囑調節(jié)壓力對下肢進行大面積擠壓,鍛煉雙下肢肌肉舒活性,加快下肢血流,可預防DVT[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凝血指標、下肢疼痛、腫脹及DVT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在預防下肢骨折患者DVT發(fā)生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加快下肢血流速度,減少血液凝集,減輕肢體疼痛、腫脹,降低下肢DVT發(fā)生率。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能夠代替人工按摩,具有操作簡單方便、無噪聲、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遵醫(yī)囑依據患者耐受程度設定治療壓力與時間,促使氣囊節(jié)律、循環(huán)地從下肢遠心端至近心端實施大面積、有深度地按摩與擠壓,深度可達肌肉、淋巴及血管,擠壓面覆蓋足部至腿根部,并將擠壓方向與身體血液流動方向維持一致,擠壓力度達肢體內部后發(fā)揮物理性與生理性的引流效果,有助于深靜脈淋巴與血液回流,加快血流速度,避免凝血因子聚集至血管內,預防DVT[7]。氣囊對肢體擠壓按摩能夠將局部靜脈血管排空,促使血液流向周圍毛細血管,在減壓的同時使靜脈血自動快速充盈,有效提供氧供給,加快新陳代謝組織滲出液吸收,減輕炎癥對局部刺激,從而消腫止痛,減少下肢DVT的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還可減少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素抑制因子,提高纖維系統(tǒng)活性,清除形成血栓,同時對下肢骨骼肌的血管源性一氧化碳合成酶異常結構進行重整,進而預防DVT。
綜上所述,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儀能夠促進下肢骨折患者術后患肢血液循環(huán),緩解血液高凝狀態(tài),降低下肢疼痛、腫脹發(fā)生風險,從而預防下肢D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