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講一講抗戰(zhàn)勝利前后的國際國內(nèi)形勢??箲?zhàn)期間1941年、1942年是最困難的時期,以后形勢開始好轉。1944年和1945年上半年開始收復失地,許多中等城市也在我們的包圍之中。
1945年中,徹底打敗了希特勒,蘇聯(lián)可以把力量轉移到遠東戰(zhàn)線上來了,但面臨一個與英美取得妥協(xié)的問題。抗戰(zhàn)結束時,蘇、美、英盡管都希望中國和平,但各有打算。在朝鮮,美國占了三八線以南,蘇聯(lián)占了北邊,這說明蘇聯(lián)與美國的妥協(xié)是一種什么狀況。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要下山摘桃子,毛主席不讓步。但是,美國幫助國民黨,蔣介石占了便宜,加上又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國民黨在蘇聯(lián)那里也有合法政府的地位,這些都是對我們不利的。然而,我們也有有利的方面,即有敵后大片根據(jù)地并且連成了片,只是裝備、交通還不行。
再講講談判有什么好處。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對內(nèi)戰(zhàn)獨裁,我們黨決定與國民黨談判就代表了人民的意愿。承認和平、民主,就意味著承認解放區(qū)和接受民選政府,國民黨當然不干。所以,談判使國民黨處在很矛盾的地位。
談判也是為了鞏固抗戰(zhàn)的成果。當然,為爭取談判成功也準備做些讓步,讓出南方的一些小塊根據(jù)地,軍隊由原來想占六分之一,后來讓到七分之一。但在最根本的問題上,我們決不讓步。我們作了讓步,國民黨還不接受,就必然要打。它先打,我們反擊,這就不僅在談判過程中使我們處于主動地位,而且談不成功也會使我們處在主動地位。
在飛往重慶的途中,我問毛主席,我們能不能回來。他說,不管它,很可能是不了之局。我理解所謂的“不了之局”,就是國民黨想要我們放棄軍隊和解放區(qū),這是不可能的;國民黨想要消滅我們,也是不可能的。蔣介石要談判,我們來了;他要不要和平,那是他的事。毛主席一開始就下了兩個決心:照協(xié)議辦,就停戰(zhàn),就和平;蔣介石不照協(xié)議辦,說明國民黨不要和平,要打,那我們也只有奉陪到底。
毛主席剛到重慶,魏德邁就提出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與我某部沖突的問題,要毛主席答復。毛主席對此非常生氣:屁股還沒有坐下來,就提這樣的問題,根本不講禮貌。這說明魏德邁和赫爾利是一個腔調,他們是代表美國政府支持蔣介石的。
談判有兩個主要結果:一個是表明國民黨沒有準備,沒有誠意。他們先邀請毛主席去談判,可是連個預案都沒有。我們一去,國民黨就被動了,方案由我們拿,逼得國民黨表示接受和平、民主的原則。
同時,我們作了軍事上的讓步,而國民黨對于這種讓步既不好表態(tài),更不可能接受,只能講軍令、政令統(tǒng)一等等。另一個結果是《雙十紀要》很成功,允許成立黨派會議有利于爭取中間派。國民黨在協(xié)議里答應的東西就不好馬上撕毀。1946年1月發(fā)布停戰(zhàn)令,雖然在蔣介石來說是應付性的,但他也不能不這樣做。當時,全國人民要和平,英美蘇也希望中國和平,簽署了《紀要》是很大的成功。
對于談判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情況也要交代清楚。例如,上黨戰(zhàn)役就是我們?nèi)〉玫暮艽蟮能娛聞倮驼蝿倮?。這一仗不僅打退了國民黨的軍事進攻,消滅了閻錫山的主力,而且鼓舞了人民的勝利信心,顯示了解放軍的實力,對談判是很大的支持。
最后要講一講談判的意義。首先是保衛(wèi)了我們抗戰(zhàn)取得的成果,并在軍事上贏得了時間。解放軍沒有受到損失,有了一定的準備,后來基本上按照一個月消滅敵人八個師的速度取得勝利。
其次是在政治上確立了和平、民主的原則。我們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決定國民黨不得不接受這個原則,發(fā)布了停戰(zhàn)令,召集了政治協(xié)商會議。但政協(xié)會議閉幕沒幾天,民主黨派就宣布政協(xié)成果被國民黨挑起的流血事件和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撕毀了。最后,還是打起來了,美國也調停不了,但蔣介石他們輸了理。
談判還為后來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打了八年仗,除皖南事變的軍事失利以外,我們同國民黨的斗爭都是成功的。過去,在反摩擦斗爭中,我們與國民黨談判一直沒有結果,而現(xiàn)在國民黨承認了我們的力量,不得不同我們簽署協(xié)定,這本身就是勝利??梢哉f談判是承前啟后的,對未來是有重要意義的。
(摘自2020年10月21日《報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