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聞宇
《史記》載錄了幾千年的史實,這一面巨型的歷史透視鏡,是在極端痛苦、不幸,極端傷感、艱難的條件下用拌和血淚的筆墨寫成的。
李陵在漠北浴血死戰(zhàn)之際,使報于朝,“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禮拜山呼,頌聲雷動;當(dāng)李陵戰(zhàn)敗陷落的消息突然到來時,兩班剛剛歡呼過的文臣武將這時卻全部成了啞巴,個個木雕泥塑似的,“大臣憂懼,不知所出”。此時此地,只有一個司馬遷挺身出列,剖白自己對大漢王朝的忠誠與誠懇。當(dāng)史遷被不幸送進(jìn)囹圄時,“交游莫救視,左右親近不為一言” (落井下石者自不乏其人),大伙眼睜睜地看著忠直無辜的司馬遷被送進(jìn)蠶室去受刑。(“交游”為同事和朋友,“左右親近”指武帝平素所信賴的心腹大臣。)這就是巍巍宮闕里的世態(tài),這就是錦繡之鄉(xiāng)的人情,當(dāng)然也正是最現(xiàn)實、最深邃的“天人之際”與“古今之變” (這等“際、變”,兩千多年里絕少移易)。
封建大樹所結(jié)下的第一號碩大果實是奴性,這奴性之果在臣僚群落里被培養(yǎng)得最為圓滿和成熟。而人生里堅于磐石的奴性是怎樣逐漸形成的?后人從《史記》中自能理出些眉目來。
成于封建陰影下的《史記》,其中的《今上本紀(jì)》中有“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nèi)修法度”之類的頌詞,這正是在重壓下出現(xiàn)的纖弱以至于失色的蔓草,落筆寫這等文字時,司馬遷自嘆:“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惫沤窕蕶?quán)之下,強顏為笑、強顏為歡有的是,未必就屬于奴性?!秷笕伟矔防镉醒裕骸懊突⒃谏钌剑佾F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崩盍晔俏阌怪靡傻幕ⅲ艘匀悍?,司馬遷心性亦與虎同。一文一武,在政壇上作為先后著鞭的難兄難弟,司馬遷之隱忍茍活,與李陵之寄身朔方是對應(yīng)的、平行的?,F(xiàn)實無論對他二人施加怎樣的淫威與壓力,他倆依然是猛虎。奴性籠罩宮廷,但在猛虎身上從來就沒有絲毫立錐之地。
司馬祠里造于北宋時代的司馬遷塑像,相傳是依照當(dāng)年從芝川鄉(xiāng)間尋訪到的壯年線描畫像仿塑的?!疤斓赜姓龤猓s然賦流形”,司馬遷之氣所賦予之流形,就是《史記》。
最凄慘的際遇,成就了一部最壯美、最瑰麗的《史記》?!敖^唱”指的是最高造詣,《史記》證明,只有在絕境里才能產(chǎn)生絕唱,這簡直形成了中國史學(xué)與文學(xué)的一條原始轍印——當(dāng)是一條不祥的邏輯?!皯z才膺斧鉞,吐氣做霓虹”,這刀劍染血式的苦難,促人思考。而這樣的思考,是為苦難加上一層霜并使之深入精神領(lǐng)地里再度受難,最后才綻放出一叢叢艷麗的菊花來。
天意高難問?!妒酚洝啡缇?,蕊寒香冷,初問世時,漢晉名賢未知見重,很長時間,《史記》不為人知,處境是相當(dāng)冷清、寂寞的。魯迅先生一九二六年譽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時,已經(jīng)是兩千年之后的事情了。
(選自《清泉石上流》線裝書局,有刪改)
★賞析★
這是一篇大筆如椽、激情似火的抒情散文。面對史遷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作者以如椽之筆撥去歷史的冗余,聚焦于史遷的“堅韌與剛強”,詮釋、彰揚他雄風(fēng)不倒的虎性,感喟歷史的無情,表達(dá)了對史遷崇高磊落、傲然不屈人格的欽敬與贊揚。
作者視角高遠(yuǎn),審視歷史,激情似火,有感而發(fā),以精深的思考,精妙的構(gòu)思,精當(dāng)?shù)恼Z言文字,為我們奉獻(xiàn)了一篇精美散文。洶涌澎湃的感情與冷峻凝重的思考交匯,情感上有一種巨大的力量之美,造就了文章獨特的風(fēng)采和魅力。本文的語言簡潔,字句鏗鏘,透出雄辯的力度和氣勢。讀此文司馬遷高山景行,令人蕩氣回腸,不由從內(nèi)心深處升騰起對史遷的無限景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