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華
【摘? 要】小學生的教育管理非常考驗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管理意識。我們要找到適合小學生行為習慣和認知能力的方式,實現(xiàn)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小班化的語文教學不僅是班級規(guī)模人數(shù)的改變,更是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創(chuàng)新教育技能舉措的大膽嘗試。用好小班化教學方式,搞好學科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相信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水平、促進其進步成長有積極意義。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1-0121-03
Exploring the Value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mall Class in Primary School
(Nanhu primary school, Qingquan Town, Shandan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ANG Qinghua
【Abstract】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est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f educators. We should find a way to adapt to the behavior habits and cognitive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Small class Chinese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change of class size, but also a bold attempt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nnovate educational skills. It is believed that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hinese subject level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progress and growth by making good use of the small class teaching method and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innovative mode of subject 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Small class; Teaching; Exploration
小班化教學是目前在教育領域中受到廣泛關(guān)注和推動嘗試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是指在班集體的人數(shù)規(guī)模上進行壓縮,從過去動輒四五十人以上切換為每個班十幾個同學、二十個同學左右的小型班級教學。在小班教學中,班集體整體規(guī)模的縮小,使教師在和學生的交流互動更為便捷和順暢,對班級秩序氛圍和課堂行為的管理也更加容易。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小班化教學的實現(xiàn)有重要意義,值得教育工作者多做積極探索。本文對基于小班開展的學習小組學習、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有效師生互動教學展開闡述。
一、基于小班開展的學習小組教學
在大型班集體中,教師的教學要想照顧到每個同學的感受、進度,或者解答每個同學提出的問題,那是非常困難的。有時候我們組織班級教育活動,常常會因為班級里人數(shù)太多,秩序亂、環(huán)境嘈雜而不能很好地落實。但在小班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好人數(shù)較少的優(yōu)勢,組織開展一些需要同學們配合的團組活動。
比如在語文學科口語交際活動“有趣的動物”主題教學中,這個活動要求同學們圍繞“有趣的動物”這個主題進行口語對話,訓練的是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也考驗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臨場發(fā)揮能力。針對這一活動,我們應當鼓勵學生在實際演練中感受語言的表達,了解語言的建構(gòu)和運用。為此,可以將同學分成4~5個小組,每個小組3~5名同學左右。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有參與交流對話的機會,教師也可以方便地對每個小組的討論狀態(tài)、活動進行過程進行把關(guān),不會因為參加討論的學生太多而顯得環(huán)境嘈雜。通過實際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這種小組討論互動的氛圍中都能有非常好的積極性,每個小組的對話過程進行得井然有序,同學們的對話過程并不存在爭吵、吵鬧等的情況,整體進行的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近年來在教育體制改革、新課標等各方面共同作用下,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側(cè)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側(cè)重于語文知識的活學活用。在語文課本中,除了正常的課文遞進,還設置有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口語交際、習作等各種拓展教學活動,有非常豐富的延伸教育內(nèi)容和素材。這些教學活動并不是只讓學生瀏覽一遍了解大意就行的,我們必須讓活動真正開展起來,才能幫助學生把知識點融會貫通,形成牢固記憶。在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中,對于這些活動的實際演練變得更加順暢可行。各個小組之間即可以互不干擾,也可以相互借鑒取經(jīng),對于班級氛圍的改善改造和班風學風的向好發(fā)展都有積極作用,是讓同學們開闊視野,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和主動探究意識的好方法。
二、基于小班開展的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
(一)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
群文閱讀活動是目前深受語文學科領域喜愛的教學方式,在小班教學中更可以發(fā)揮很好的閱讀引導作用。教師可以利用教師多媒體將多篇閱讀資料組合在一起,然后讓同學們通過大屏幕對照閱讀多篇文本,在橫向比較中獲得收獲,加深體會。通常,在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會給大家布置一些思考題作為思路的引導。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日月潭》等環(huán)境寫景類文章的時候,作為西部地區(qū)的同學,絕大部分都沒有真實見到過課文中的景致,閱讀的體驗不深刻。為此,筆者給大家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品讀景物描寫”的群文閱讀活動。在這個群文閱讀活動中,筆者將教材中寫景的段落和課外讀物《狼圖騰》《最后一頭戰(zhàn)象》《白鯨記》中寫景的片段相結(jié)合,讓大家對照閱讀。筆者還給大家提出思考題:請談談如何把握地區(qū)景物描寫的特征,讓描寫深入人心。在這個問題引導下,大家的閱讀才會更加生動深刻,有所啟迪。
(二)有感情誦讀的開展
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閱歷都比較少,這就導致他們對很多文本讀不懂,讀不出真情實感。這種情況在文言文、古詩詞等的閱讀中尤其常見。比如閱讀王昌齡所作《從軍行》,這首詩是軍旅題材詩歌作品中的名篇。其中描寫的“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的孤獨寂寥,蒼涼悲愴之感,非常觸動人心。還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詩句,表達了一種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也讓人非常感動。但是我們的小學生對于這樣的詩句中所表達的感情卻很難有深刻的認知與共鳴。對此,筆者通過一些信息技術(shù)的方式來觸動情景。比如節(jié)選電視劇《岳飛傳》中,岳飛帶領岳家軍直搗黃龍,與金兀術(shù)對戰(zhàn)的電視片段;還有《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zhàn)”的劇情片段,都是作為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優(yōu)質(zhì)素材。通過觀看視頻,大家被劇情中軍人保家衛(wèi)國,視死如歸的堅強意志所打動,在閱讀鑒賞這首詩的時候也越發(fā)感覺到了詩歌的意境之美。
三、基于小班開展的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
寫作同樣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人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小學生的閱讀量往往達不到那么高,而且在寫作方面的訓練不足,寫作功底的積累緩慢。在小班教學中,我們可以走出教室,走到戶外,帶領學生去觀察、去感受,在實際體驗中積累寫作靈感,進行寫作練習。
例如學習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說起探險,這是同學們感興趣但是又很少有過的體驗。為了營造氛圍,增強體會,筆者帶領提供學生來到戶外,在西北地區(qū)的山嶺溝壑之間,用一種模擬探險的方式來培養(yǎng)寫作的情緒,積累寫作的素材。在西部地區(qū),沒有像東部地區(qū)那樣大片大片的平原,多的是山地、丘陵、溪谷和高低不平的地勢地形。這就為同學們的探險之旅帶來了很多有利條件。我可以組織小班同學們分成兩三個小組,每組幾名同學一起,在保障安全的條件下進行一個短暫的小探險活動。在十分鐘或者二十分鐘的時間里,學生可以去草叢探險;可以去樹林探險;可以去巨石后面尋找隱藏的昆蟲;可以去廢棄的黃土窯中尋找別人生活留下的痕跡。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給學生的習作充實很多細節(jié),讓大家的寫作更加生動,更有真情實感。
當然,并不是每一種習作活動都適合在戶外開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采用仿寫、微寫作等方式,或者借助信息技術(shù)的支持來拓展寫作素材。比如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是以莫高窟、秦皇陵兵馬俑等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作為描寫對象進行的寫作練習。那么在寫作中筆者會讓大家先圍繞話題展開討論,介紹一下自己所了解的莫高窟或者秦皇陵有哪些資料,有什么特征;然后我通過網(wǎng)絡采集相關(guān)的素材圖片等給同學們作為參考。在小班活動中,大家圍繞習作素材討論交流激發(fā)寫作靈感,寫作的內(nèi)容也會更加生動有意思。
四、基于小班開展的有效師生互動教學
教育是教和學相結(jié)合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充分互動的過程。大班教學中,教師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和每個學生對話溝通。但在小班教學中,我們理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波動等進行更充分的把握,并且針對性地落實教育舉措,實現(xiàn)因材施教。教師可以花費更多時間用于對學生的作文等進行講評點評,通過評語的應用提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同時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意見,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補足短板,進而得到提升。再比如我們組織課堂討論會,每周給大家預留出一節(jié)課用于討論互動,反饋學習體會和問題,提供建議指導。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比較精細地了解每個同學的學習狀況,可以不斷調(diào)整教學的策略和課堂內(nèi)容。比如有的同學語文學習成績較差,在寫作上總是詞不達意,語言邏輯混亂。筆者連續(xù)幾天給這個學生布置寫作課題,并且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跟他一起分析習作中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如何改進會更好一些。在小班中,教師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跟蹤每個同學的學習,也就更好地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方玲.小班化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7(10).
[2]張霞. 關(guān)于民勤縣農(nóng)村小學小班化語文分層教學策略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04).
[3]陳章云.發(fā)揮小班化教學優(yōu)勢,培養(yǎng)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吉林教育,2014(24).
[4]吳夢遙.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5).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