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輝
【真題回放】
靶心,即靶子的中心。一般指射擊的目標,或矛頭所指的地方。瞄準自己的靶心就是要找準前進的方向,也可指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要抓住問題的關鍵。
對此,你有怎樣的經(jīng)歷、體驗和思考?請以“瞄準自己的靶心”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③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審題現(xiàn)場】
我是一個上進心有點強的人,平時就有許多小的“靶心”,因此,看到作文題目,我考慮的便是寫一篇記敘文。寫記敘文,要生動傳神,還要真實可信,才可能有感染力。選擇寫哪一個“靶心”能達到這個效果呢?我覺得應該選取對我觸動最大的“靶心”。我在腦海里“倍速”放了一遍電影,一場足球比賽前后發(fā)生的事情初步進入了我的選材范圍。
標題中的“瞄準”,該怎樣在文章中體現(xiàn)出來呢?我的理解是向著目標一步一步靠近。于是,我開始布局全文,借用“靶心”一詞,擬出“一環(huán)”“五環(huán)”“十環(huán)”三個小標題,代表著我“瞄準靶心”的三個階段;內(nèi)容上也依次遞進,從基本訓練、專業(yè)訓練到馳騁賽場。這樣,便形成了一個比較完美的“瞄準”姿勢。
由于是寫訓練和比賽,加上我平時以幽默“見長”,所以我將文章的語言風格定位在新鮮、活潑,這樣容易引人共鳴。行文時,我除了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方式之外,還采用了“大詞小用”(軍姿)、“歪詞正用”(劫走)、“成語仿用”(見縫接球)等手法,增添文章的可讀性,激發(fā)讀者(閱卷老師)的興奮點,命中本次作文的“靶心”。
【寫作指導】
2020年淮安市中考作文題采用“材料+題目”的題型,基本延續(xù)了近幾年的命題思路,對考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容易把握。
“瞄準自己的靶心”是一個比喻性命題,關鍵詞有兩個:“靶心”“瞄準”。題目的導語給出了“靶心”的象征意義——“前進的方向”“問題的關鍵”,這是暗示考生,要從“靶心”的內(nèi)涵入手成文。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推而廣之,將“靶心”理解為“既定的目標”“人生的追求”“宏大的理想”等。“瞄準”,則意味著堅定、不改變、始終如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瞄”,不能等同于射箭、射擊中的“瞄”,只是“拉著弓”“端著槍”;它應該是始終如一、讓“箭”和“彈”直達“靶心”的行動。
考生都有學習和生活的經(jīng)歷,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曾給自己樹立過一些短期目標,或明確的人生理想。因此,考生應該有話可寫:可以寫一件具體的事,講述自己是如何成功地瞄準靶心的;可以寫長遠的目標,說說自己是從哪些方面努力瞄準靶心的。這道題目既可寫記敘文,也可寫議論文。如果寫記敘文,要注意“放大”典型的細節(jié),運用多種描寫方式,寫出真情實感,寫出獨特而深刻的思考。如果寫議論文,盡可能運用多種論證方式,避免事例堆砌和空洞說理,使論證嚴密、有力。
總之,不管如何成文,這篇作文都應寫出自己的感受或思考,照搬、套作之文會流于蒼白。因此,有自己的思考,是我們提升作文“檔次”的必要元素。
【佳作示例一】
瞄準自己的靶心
淮安一考生
射擊,最重要的是瞄準靶心。
——題記
(題記簡明扼要,凸顯主旨。)
前年暑假的一天,老爸微笑著走進我的房間,將一張報名表遞給我:“學校暑假足球比賽,有沒有興趣?”我看了看報名表,立馬面向老爸站了一個“軍姿”:“當然!等著看我的精彩射門!”(略寫事情的起因,引入正題。)
一環(huán)
第二天一早,我便來到訓練場。見到報名參加比賽的其他隊員,我無比興奮。人員到齊了,在列隊訓話后,我們便在教練的安排下開始訓練。第一天的訓練項目是跑步,但和以往不同,跑步的路程很長。中途,我好幾次都想要放棄,可一想到昨天在老爸面前夸下的“??凇保揖徒o自己打氣:說什么也不能放棄,不能讓老爸看“笑話”!于是,體內(nèi)仿佛又平添了一股力量,推動著我繼續(xù)向前。
回家后,陣陣酸痛從腿部襲來,我癱倒在床上。老爸走進房間,壞笑著問:“怎么樣???”我擠出一個笑臉:“還行!”(具體描寫第一天的跑步訓練,“我”的心理感受真實可信,初步凸顯“靶心”的力量。)
五環(huán)
幾天之后,我逐漸適應了高強度的跑步訓練,肺活量也明顯提高。接著,我們開始第二階段的訓練:踢球技巧。教練在前面悉心示范和指導,我們在后面認真模仿和練習。起初,我練習得倒也順利,感覺輕松自如??傻搅撕髞?,看似簡單的動作我卻很難完美做出。怎么辦?放棄的念頭再次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粗鴦e人一個接一個地過了關,我不禁有些急躁,汗水從額頭流到臉頰,滴到地上。
這時,老爸的“壞笑”和我立下的“精彩射門”的目標在眼前交替閃現(xiàn)。我猛地清醒過來:不達目的,決不收兵?。▽懹柧毺咔蚣记傻倪^程,用“清醒”之語暗扣主題。)
十環(huán)
終于,漫長的訓練結(jié)束了,我們奔赴夢寐以求的賽場。哨聲響起,比賽開始了,雙方隊員都如猛虎下山,分毫不讓,比賽進行到了第三場,雙方都還沒有進球。我瞅準機會帶球突破了對方的“封鎖”,右腳往后一蹬,將球傳給了隊友。隊友接過球,輕巧地踢著近身球,往對方球門沖,可他們也不是吃素的,緊緊地盯著他,準備伺機將球“劫走”。隊友尋機開了個大腳,另一名隊友“見縫接球”,旋即將球傳到我的腳下。機不可失!我瞄準球門,一抬右腳,球進啦!
觀眾席上,老爸站起身來使勁鼓掌……(跳過前面的比賽,重點寫第三場快結(jié)束時的勝負之戰(zhàn),裁剪得當。)
如同射擊需要瞄準靶心一樣,無論是參加足球比賽,還是做其他事情,我們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樣才可能“彈無虛發(fā)”,命中“靶心”。(照應題記,深化中心。)
【點評】
1.構(gòu)思巧妙,層次分明
采用小標題的形式組織全文,本不算什么特別;但“一環(huán)”“五環(huán)”“十環(huán)”巧妙地呼應了標題,并且暗示了“我”漸次進步的階梯,這便獨具匠心了。全文首尾照應,中間的三個部分結(jié)構(gòu)相似,使得文章層次分明。
2.語言生動,描寫細致
語言生動是本文一大特色,比如“軍姿”“海口”“癱倒”“吃素”“劫走”“見縫接球”等詞句,活潑、有趣,令人會意一笑。文章還綜合運用對話、神態(tài)、心理、動作、場景等描寫方式,讓人如臨其境。
【佳作示例二】
瞄準自己的靶心
淮安一考生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時光明照耀,有時黑暗籠罩。而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應堅定不移地瞄準自己的“靶心”,執(zhí)著追求,絕不言棄。(開篇點題,言簡意賅。)
1853年,文森特·威廉·凡·高在荷蘭出生了。他從小有自閉癥,性格孤僻,不愛出門,不愛與人交流。他的前半生平平淡淡,只受過七年教育,就終止了學業(yè)。此后,他斷斷續(xù)續(xù)地當過藝術(shù)品公司職員、教師助教,還像父親一樣做過牧師,但最后都以失敗告終。(尚沒有“靶心”的梵·高,一事無成。)
27歲那年,凡·高開始潛心于繪畫世界,一直到37歲去世。短短的十年,同樣也是生命最后的十年,他居然創(chuàng)作出數(shù)千幅作品。同樣是凡·高,瞄準自己“靶心”的他,與此前的他可謂天壤之別。(瞄準“靶心”的凡·高,成果豐厚。)
凡·高沒有在美術(shù)學院上過一堂課,他討厭畫僵硬而規(guī)矩的石膏體。他認為繪畫是有生命的,畫一個人就是畫他的神態(tài),畫他的喜怒哀樂,讓人一看,便能體會到他所傳達的感情。
然而,正因為如此,當時畫壇的某些權(quán)威視他為異類,對他的畫作不但不欣賞、不接受,反而十分排斥。凡·高并沒有懷疑自己,也沒有喪失信心,他依舊瞄準自己的“靶心”,堅持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默默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畫作。
彼時的凡·高貧困潦倒,甚至為人所唾棄。盡管如此,他還是將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繪畫。后來,人們對凡·高的畫作有了新的認識,越來越多的人欽佩他,崇拜他,他也成為一代又一代“后浪”追尋的潮流。凡·高跟他的《向日葵》一樣,沐浴著21世紀太陽的照耀,這是他瞄準“靶心”的最好回報。(具體寫凡·高是如何“瞄準自己的靶心”的。)
左丘失明有《國語》,孫子臏腳修《兵法》。古往今來,無數(shù)圣賢才子,無一不是在患難與逆境之中發(fā)憤圖強,始終瞄準自己的“靶心”,向著它默默而堅定地奮進,最終留名青史。(視線越過凡·高,縱觀古今圣賢莫不如是,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人要有自己的“靶心”,一旦認定靶心,就要瞄準靶心,哪怕無人贊賞,哪怕盡是質(zhì)疑——“另類”的梵高已給了我們啟示。
【點評】
1.條理清晰
文章在亮明觀點后,按照無“靶心”到有“靶心”的順序講述凡·高的故事;接著將筆墨集中于凡·高是如何瞄準“靶心”的,進而引申到“無數(shù)圣賢才子”;最后給出結(jié)論。考生思路清晰,論述條理分明。
2.論證有力
本文的論證呈階梯式上升:首先運用正反論證,凸顯“靶心”之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然后從被人否定和貧困潦倒兩方面,論述凡·高堅持自己,始終瞄準自己的“靶心”,終得回報。結(jié)尾用倒裝句的形式,強化論點,使論證更加有力。
【佳作示例三】
瞄準自己的靶心
淮安一考生
成長路上,年輕的我們免不了遭遇挫折和失敗,但只要我們學會面對現(xiàn)實,不言放棄,始終瞄準自己的“靶心”,就一定能沖出困境,迎來光明。(直接亮出中心論點,簡明扼要。)
因為總是“瞄準自己的靶心”,銀杏樹才得以直插云霄。
銀杏樹是樹中的老壽星,時光的印記在它身上留下無數(shù)傷痕,但它沒有一絲退卻,堅定的目光仍投向天宇。它的樹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攏,像經(jīng)過人工修剪似的;銀杏樹屹然挺立,像一個巨人高聳著千百條鐵的臂膀,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陽剛之美。任憑風霜雨雪、電閃雷鳴,銀杏樹從不動搖,永遠以端直的株干、蓬勃的枝條和青翠的葉片示人。
仰望藍天,向著藍天,銀杏樹像一支長箭直指藍天。(銀杏樹瞄準“藍天”這個靶心,所以“直插云霄”,邏輯合理;對銀杏樹的外形描寫,契合其內(nèi)在品質(zhì)。)
因為總是“瞄準自己的靶心”,霍金才得以創(chuàng)造奇跡。
十三四歲時,霍金已下定決心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研究。21歲時,他卻患上盧伽雷氏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自此在輪椅上度過了半個世紀。但霍金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他不向惡疾低頭,憑借頑強的毅力,把一生都獻給了物理學、天文學研究,取得了常人也難以企及的成就,成為21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熱愛科學,獻身科學,霍金如宇宙之光照亮了一個時代。(因為瞄準了“物理學和天文學”這個靶心,身患惡疾的霍金取得了巨大成就,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因為總是“瞄準自己的靶心”,80后作家劉同才得以成為當紅的作家。
進入大學后,劉同就奔著“媒體人”這個目標而去。這個過程十分曲折:北漂十年的艱難生活,讓他經(jīng)歷了很多辛酸,但他沒有害怕和逃避;面對城市里霓虹閃亮、酒吧觥籌交錯的誘惑,他也沒有迷失和沉淪。任世事變幻,劉同始終堅定不移地向著人生的“靶心”走去,正如他書上所說,“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后是什么樣子”。
認準目標,朝向目標,劉同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普通人在磨難與誘惑中脫穎而出,作家劉同的故事更接地氣,更有說服力。)
人生在世,磨難和誘惑最容易讓我們偏離“靶心”,但只要我們始終鎖定目標,就一定能排除外力的干擾,一箭中的。(形象的總結(jié),揭示深刻的哲理。)
【點評】
1.事例典型
本文列舉銀杏樹、霍金以及作家劉同的事例,分別從植物與人(科學家、作家)的角度,論證“要瞄準自己的靶心”這一觀點,說理全面。
2.語言精練
敘述事例時,語言或生動,或概括,各有奇妙;每個事例前后的引語與議論精辟簡練,富有哲理。
3.結(jié)構(gòu)完整
開篇引出中心論點,接著分三個板塊進行論述,最后呼應開頭,總結(jié)全文,形成了嚴謹完整的文章結(jié)構(gòu)。
時 光
幾年光陰,猶若白駒過隙。幾篇孤零零的樹葉,在樹枝無力的襯托下,飄然離去,那已是改變不了的事實,然而,在已逝去的時光的點綴中,過得精彩,便已足矣。
微不足道,卻使人難以忘懷,原來,那個冬季,也是那么美,陽光,雖并不耀眼,但我深知,雪正在一步步地化為水滴。
彈指一揮間的短暫,猶若流水那般歡悅,猶若積雪般的嚴寒,但我深知,過的精彩,便已足矣。
點點滴滴,滴滴點點。日子如梭而過,幾年,也不過彈指一揮間。
樹葉落下還會再生嗎?不,不會的。然而,過去的點點滴滴,一切的一切卻只能成為過去,足夠我慶幸的是,還有曾經(jīng)的記憶逗留在心底。
腦海中徘徊的那個畫面,在我看來,已經(jīng)微黃了一些。
謝謝你不在乎,信任我,我明白,海依然是一望無際的。
窗外的雨,越下越密,樹依然挺拔的立在那兒,只是,又多了幾分耀眼。
假如,假如,假如,世上有太多的假如,但也終究是假如。
生活中,許多事情總會令人刻骨銘心。嘗試,成功,獲得的東西絕不亞于世上最珍貴的東西;嘗試,失敗,獲得的則是伴隨你終生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