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耀萩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云南玉溪 653100
精神分列癥為常見的精神疾病, 此病的病情較重,患者一般會伴有攻擊性行為,對醫(yī)護人員以及家屬造成人身安全危險[1-2]。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攻擊行為控制。 在臨床中利用利培酮、喹硫平以及抗藥精神病類藥物對患者的攻擊行為進行控制,但治療效果不夠理想。 近幾年,丙戊酸鎂在治療精神疾病中廣泛應用,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攻擊行為[3]。該次將于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該院收治的10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利用語言攻擊、體力攻擊、自身攻擊以及財產(chǎn)攻擊4 個評分方向進行評分,陰性陽性癥狀評分表進行陰陽評分、精神病理評分、補充危險性評估評分,分析小劑量丙戊酸鎂聯(lián)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02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均為精神分裂癥伴有不同程度的攻擊行為;外顯攻擊評分在4 分以上;經(jīng)家屬及本人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研究用藥過敏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利用數(shù)字隨機分配法,對患者進行分組,每組51 例,觀察組:男30 例,女21例;平均年齡(46.8±3.6)歲。對照組:男29 例,女22 例;平均年齡(45.2±4.5)歲。 該次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認定批準,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資料經(jīng)過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研究比較。
對觀察組給予小劑量丙戊酸鎂 (國藥準字H20030537),250 mg/次,2 次/d , 聯(lián)合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國藥準字H20052688)初始10 mg/d,1 次/d,可逐漸加量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治療,藥物劑量與觀察組相同,治療時間均為6 個療程(12 周)。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頭暈、惡心、嘔吐、口干、身體乏累),治療前后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及陰陽癥狀量表評分。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涉及語言攻擊、體力攻擊、自身攻擊及財產(chǎn)攻擊4 個評分方向,分數(shù)越高表明攻擊行為越顯著。陰性陽性癥狀評分表設置26 個評分項目,7 個為陰陽評分表,16 個為精神病理表,3 個是補充危險性評估表,分數(shù)越高,證明患者精神狀態(tài)越差。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觀察組及對照組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相比于對照組分數(shù)較低,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對比[(),分]
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1)觀察組(n=51)t 值P 值8.74±1.46 8.77±1.43 0.105>0.05 6.51±1.42 3.25±1.36 11.956<0.05
治療前觀察組及對照組陰陽癥狀量表評分分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陰陽癥狀量表評分相比于對照組分數(shù)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陰陽癥狀量表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陰陽癥狀量表評分對比[(,分]
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1)觀察組(n=51)t 值P 值78.32±1.46 78.39±1.44 0.246 0.806 47.92±1.94 30.23±2.12 44.391<0.001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頭暈、惡心、嘔吐、口干、身體乏累)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精神分裂癥為常見的精神疾病,近幾年,由于人們的生活壓力較大,導致該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4]。精神分裂心理精神疾病的致病機理比較復雜,由多種原因共同造成[5]。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攻擊、敵對或被害妄想癥等癥狀。攻擊行為是指利用行為以及語言對他人造成故意的損傷或自殘、自殺,毀壞物品等行為[6]。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具有較大的破壞性以及突發(fā)性,對患者自身以及醫(yī)務人員和家屬造成人身安全危險,有可能會對公共安全產(chǎn)生嚴重威脅[7]。奧氮平為臨床上對于精神分裂癥治療的常用藥物, 此藥的療效較快,同時效果較好,能夠減少不良反應,抗多巴胺受體以及腎上腺素受體能夠有效地進行鎮(zhèn)靜, 但單純利用抗精神病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攻擊行為卻無法得到控制[7-9]。丙戊酸鎂為心境穩(wěn)定劑,能夠有效抑制精神肌肉興奮,提升腦部氨基丁酸生成,同時抗精神病藥物與丙戊酸鎂同時連用能夠避免精神分裂患者產(chǎn)生沖動行為,減小患者興奮度[10-12]。
該文研究顯示,治療前觀察組(8.73±1.45)分與對照組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8.73±1.45))分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P>0.05),治療后觀察組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相比于對照組較低(P<0.05),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陰陽癥狀量表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P>0.05),治療后觀察組陰陽癥狀量表評分(30.23±2.12)分低于對照組(47.92±1.94)分(P<0.05),觀察組患者頭暈0 例(0.00%)、惡心0 例(0.00%)、嘔吐1 例(1.96%)、口干1 例(1.96%)、身體乏累0 例(0.00%),對照組頭暈3例(5.88%)、惡心4 例(7.84%)、嘔吐3 例(5.88%)、口干2 例(3.92%)、身體乏累1 例(1.96%),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P<0.05),這與殷小靜等[12]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研究中,治療前研究組(8.76±1.42)分與對照組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8.79±1.44)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外顯攻擊行為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陰陽癥狀量表評分分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陰陽癥狀量表評分(30.25±2.14) 分相比于對照組(47.92±1.98),分較低(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有頭暈0 例(0.00%)、惡心0 例(0.00%)、嘔吐1 例(2.00%)、口干1 例(2.00%)、身體乏累0 例(0%),對照組有頭暈3 例(6.00%)、惡心4 例(8.00%)、嘔吐3例(6.00%)、口干2 例(4.00%)、身體乏累2 例(4.00%),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P<0.05)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小劑量丙戊酸鎂聯(lián)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更有效,減少患者臨床表現(xiàn)癥狀,降低不良反應,值得在治療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