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薛飛,馬賀賀
(棗莊礦業(yè)集團中心醫(yī)院新生兒科,山東 棗莊277000)
支氣管肺炎在兒科臨床上是一種較常見的肺部疾病,發(fā)病原因主要為病毒、細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多種細胞共同參與造成慢性氣道管所引起的肺部炎癥疾病[1]。患兒發(fā)病后會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fā)熱等癥狀,且任何時期均易發(fā)病[2]。由于患兒的發(fā)育還未成熟,存在支氣管狹小、纖毛運動差、黏液分泌多等問題,如治療不當,也易誘發(fā)諸多并發(fā)癥,重癥肺炎患兒除呼吸系統的癥狀外,還會累及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huán)系統,嚴重者可致死亡,威脅患兒的健康[3]。臨床治療中,針對該病患兒常采用霧化吸入治療,但不同藥物對患兒肺功能的影響存在差異[4]。本研究旨在分析沙丁胺醇對支氣管肺炎患兒肺功能及血清TGF-β1、CRP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支氣管肺炎患兒66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A組和B組,各33例。A組男14例,女19例;年齡8個月~4歲,平均年齡(2.34±0.64)歲;病程1~7 d,平均病程(3.12±1.68)d。B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7個月~5歲,平均年齡(2.98±1.01)歲;病程1~5 d,平均病程(3.14±0.87)d。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本院影像學、臨床癥狀等檢查確診為支氣管肺炎;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存在合并肺部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者;存在腎肝臟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A組采用布地奈德經霧化方式治療,在2 mg布地奈德溶液(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52)中加入10 mL 0.9%氯化鈉溶液,充分混合后經空氣壓縮泵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每天3次,每次20 min。連續(xù)治療14 d。
1.3.2 B組采用沙丁胺醇治療。在2.5 mL沙丁胺醇溶液(廣東同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668)中加入10 mL 0.9%氯化鈉溶液,混合充分后采用超聲霧化吸入對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每天3次,每次20 min,吸入時,噴嘴與患兒口鼻需保持約10 cm距離,患兒吸后應立即吸痰,清理患兒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發(fā)生異常。連續(xù)治療14 d。在患兒治療前、治療14 d后抽取5 mL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通過離心處理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CRP水平;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TGF-β1水平。試劑盒購買于上海濟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觀察指標①肺功能:比較治療前和治療后14 d兩組患兒呼氣峰值流速(PEF)晝夜變異率能、1 s用力呼氣容積的肺活量(FVC)和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等肺功能水平。比較兩組患兒血清TGF-β1、CRP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各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FEV1/FVC、FEV1、PE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4 d,B組肺功能FEV1/FVC、FEV1指標均高于A組,且PEF水平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各指標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兩組肺功能各指標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
2.2 兩組血清TGF-β1、CRP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TGFβ1、CRP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14 d,TGF-β1、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B組TGF-β1、CRP水平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TGF-β1、CRP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GF-β1、CR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血清TGF-β1、CRP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GF-β1、CR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
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導致小兒支氣管肺炎發(fā)病的主要原因,也有可能是因母體分娩時受到壓迫等原因造成幼兒呼吸系統發(fā)育不良所致,而年齡<7歲的幼兒是支氣管肺炎發(fā)病的高發(fā)人群,發(fā)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5倍[5-6]。因支氣管肺炎患兒病理復雜且病情反復,而針對支氣管肺炎的治療,主要以抗炎、解痙、抗組胺等方式優(yōu)先改善呼吸道癥狀,降低發(fā)病率,在臨床上較常用的治療支氣管肺炎藥物主要為β受體激動劑[7]。其中沙丁胺醇是一種速效性、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通過霧化后吸入,能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上的腎上腺素β2受體,使氣道舒張,提高通氣功能,且可消除支氣管痙攣與氣道梗阻等癥狀,使炎性分泌物有效排出[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14d,B組肺功能FEV1/FVC、FEV1指標均高于A組,且PEF水平低于A組,其原因主要為沙丁胺醇是β2受體激動劑,能氣道β2受體興奮,促進氣道平滑肌舒張松弛,抑制炎癥的釋放,提升氣道纖維毛活動。沙丁胺醇霧化后吸入,藥物可直接與氣道接觸輸送至肺部,吸入10 min左右,哮喘、咳嗽等癥狀會有所改善,進而改善肺部功能[9]。兩組治療后14 d血清TGF-β1、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B組TGF-β1、CRP水平低于A組,表明沙丁胺醇可有效降低支氣管肺炎患兒血液中的CRP和TGF-β1的水平。其原因可能為TGF-β1是一種細胞因子,可產生于多種活化的細胞中,可調節(jié)細胞的生長分布,和β1受體結合,能促進抗炎和纖維化作用。在肺炎過程中,TGF-β1存在免疫控制調節(jié)作用,主要與氣道纖維化的形成相關,在氣道高反應性、氣道炎癥和氣道重構的發(fā)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CRP是患者身體發(fā)生炎癥時常見的一種急性反應蛋白,存在促進炎癥和參與炎癥反應的作用。據臨床實驗證明,CRP可在氣道炎癥的減弱、維持和增強過程中起到控制作用,當患者身體發(fā)生感染、組織損傷、炎癥和免疫反應時,CRP的水平也會隨之上升,從而體現出患者機體組織損傷程度和炎癥發(fā)生情況[10]。而沙丁胺醇通過降低支氣管肺炎患兒血液中的CRP和TGFβ1的水平,可有效抑制炎癥的釋放,提升氣道纖維毛活動。
綜上所述,對支氣管肺炎患兒實施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可提高患兒肺功能,降低血清TGF-β1、CRP水平,加快患兒恢復,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