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禮,劉厚寧,王俊英
(中陜核工業(yè)集團地質調查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100)
松遼盆地位于中國東北部,是由大小安嶺、張廣才嶺和長白山環(huán)繞的一個大型沉積盆地。盆地跨越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三省一區(qū),長750 km,寬330~370 km,面積約26萬平方千米[1-2],是一個中新生代陸相盆地,其中煤、石油、天然氣資源極其豐富。隨著勘探工作的不斷深入,鈾礦找礦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在盆地南部開魯坳陷內發(fā)現(xiàn)了錢家店特大型鈾礦床[3-4],盆地北部大慶長垣、西部斜坡區(qū)也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批小型鈾礦床、鈾礦點[5-6]。盆地北部發(fā)現(xiàn)的鈾礦床、鈾礦點主要為砂巖型,僅在齊齊哈爾大興地區(qū)四方臺組見到兩個泥巖型鈾礦化點。砂巖型鈾礦床主要賦存在四方臺組和嫩江組,前人認為該地區(qū)鈾源豐富,大興安嶺富鈾花崗巖體可為砂巖型鈾礦提供豐富的鈾源;目的層砂體為辮狀河和曲流河相沉積,砂體厚度適中,分布范圍較廣,有機質含量豐富,具有砂巖型鈾礦成礦有利的巖性巖相條件;西部斜坡區(qū)屬平緩單斜構造,切穿覆蓋層的深大斷裂可作為地下水良好的排泄源,使地下水具有穩(wěn)定的補-徑-排體系[7];總之該區(qū)具備砂巖型鈾礦成礦的有利條件。但是前人將盆地西部斜坡區(qū)找礦目的層主要放在四方臺組和嫩江組[8-11],針對青山口組鈾成礦條件和成礦潛力研究較少。
本次工作在盆地西部斜坡區(qū)江橋—哈拉海一帶石油鉆井資料中發(fā)現(xiàn)一批青山口組鈾異常,施工了一個鉆孔進行驗證,最高鈾品位可達0.012%(工業(yè)品位0.01%),通過對該區(qū)域鈾源、巖性、巖相、古水文、古氣候等鈾成礦地質條件分析,認為該區(qū)域青口組砂體具較好的鈾找礦前景,值得進一步探索。
松遼盆地屬中、新生代大型陸相坳陷盆地,盆地總體地層結構具“下斷上坳”的特點,根據(jù)其巖性構造、斷裂特征、區(qū)域地層分布、層序等,劃分出西部斜坡區(qū)、中央坳陷區(qū)、北部傾沒區(qū)、東北隆起區(qū)、東南隆起區(qū)和西南隆起區(qū)6個構造分區(qū)(圖1)。西部斜坡區(qū)位于盆地西北部,盆地發(fā)展過程中長期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單斜構造,地層自盆地的西邊緣向坳陷區(qū)傾斜,傾角1°~5°,構造平緩,沉積蓋層較薄,整體呈現(xiàn)超覆沉積特點[12-15]。受侏羅系火山巖基底不平的影響,地層沉積厚度、沉積相存在一定的差異。
圖1 松遼盆地構造單元區(qū)劃圖
盆地西部斜坡區(qū)地層具超覆沉積的特點,地層自下而上沉積范圍逐漸擴大,研究區(qū)哈拉?!瓨蛞粠в上轮辽弦来伟l(fā)育侏羅系(J)、上白堊統(tǒng)青山口組(K2qn)、上白堊統(tǒng)姚家組(K2y)、上白堊統(tǒng)嫩江組(K2n)、新近系中新統(tǒng)大安組(N1d)、新近系上新統(tǒng)泰康組(N2t)和第四系(Q),具體地層特征見表1。
表1 研究區(qū)揭露地層信息
研究區(qū)青山口組含礦砂體巖性為灰色、淺灰色細—中粒砂巖,局部含少量灰色泥質夾層及有機質紋層,厚層狀構造,富含碳屑、黃鐵礦、油斑等還原介質(圖2a),巖石固結程度較高,結構致密。鏡下觀察:碎屑含量約占75%,其中石英約占53%,長石約占10%,巖屑約占35%,褐鐵礦及其他金屬礦物約占2%(圖2b),碎屑顆粒大小主要分布在0.1~0.5 mm之間,少數(shù)顆粒大于0.5 mm,多呈次棱角—次圓狀,分選一般。碎屑顆粒之間多呈點接觸。填隙物主要由黏土礦物、碳酸鹽和少量有機質膠結物組成(圖2c),黏土礦物主要為伊利石和高嶺石等,巖石局部見有機質膠結,類似于油斑。
研究區(qū)鈾源主要來自西部大興安嶺和北部小興安嶺中—新生代火山巖和海西期—燕山期花崗巖(圖3)。核工業(yè)東北地質局244大隊在盆地西北部進行了巖體地面伽馬能譜測量,海西期—燕山早期花崗巖的鈾含量相對較高,平均可達7.4×10-6,特別是大興安嶺中段的烏拉斯臺巖體、大石寨巖體、色布爾巖體的鈾豐度均大于10×10-6,并且對鈾含量較高的巖體進行了鈾浸出率研究,浸出率普遍較高,其中有9塊巖體樣品浸出率超過了20%[16-17]。盆地西部和北部廣泛分布的富鈾花崗巖體以及巖體的高浸出率,為該區(qū)提供了較好的鈾源條件。
圖3 松遼盆地外圍花崗巖時空分布圖
從早白堊世泉頭組沉積時期至晚白堊世嫩江組沉積末期,盆地處于坳陷沉積期,沉積狀態(tài)以長期、穩(wěn)定、快速為主。青山口組整體呈西高東低的單斜構造,受喜山構造運動的影響,具有多期次超覆沉積的特點,通過對取心鉆井巖心觀察與測井相分析,識別出河道、泛濫平原、天然堤、濱淺湖4種沉積微相(圖4a)。從砂體厚度圖(圖4b)中可以看出,河道砂體厚15~45 m,平均厚31 m;砂體南北方向連續(xù)性強,厚度、粒度變化不大;自西向東砂體厚度增加,層數(shù)變多,粒度變細,泥質含量增高,推測研究區(qū)青山口組物源方向以北東方向物源為主;北東方向河道砂體寬1~2 km、長度大于20 km,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河道沉積為砂巖型鈾礦成礦提供了廣闊的容礦空間。砂體內含大量有機質碎屑、黃鐵礦等還原介質,且青山口組作為松遼盆地主力產油層之一,油氣還原作用明顯,使砂體具備較好的還原條件。砂體頂部為姚家組紫紅色泥巖,底部為青山口組紫紅色泥巖,兩層泥巖厚度均大于15 m,上、下兩層厚層狀紅色泥巖與目的層砂體形成了穩(wěn)定的泥-砂-泥結構。
圖4 研究區(qū)青山口組砂體展布特征
研究區(qū)位于大興安嶺東部地區(qū),地形由低緩丘陵區(qū)過渡到山前平原區(qū),高程150~400 m,具典型的單斜自流水特征。該區(qū)年降雨量350~450 mm,入滲能力很強,是地下水重要的垂向補給形式。青山口組整體呈北西高、南東低的單斜地層,頂?shù)變蓪雍駥幽鄮r使砂體具備了完整的泥-砂-泥結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承壓含水系統(tǒng),地下水徑流條件良好,地下水由山前向盆地平原區(qū)匯流,通過導通上覆地層的斷裂排泄,江橋—哈拉海一帶低洼處發(fā)育十多處大小不等的“水泡”(小湖泊),為地下水的重要排泄源。
松遼盆地白堊紀總體處于溫暖濕潤—半濕潤的亞熱帶氣候環(huán)境,植被繁茂,主要以針葉林和草原草叢植被為主。由于地殼抬升、海平面下降出現(xiàn)了幾次短暫的干旱—半干旱事件。青山口組沉積時期為溫暖濕潤氣候,雨水充沛,湖盆逐漸擴大,湖水逐漸加深,動植物繁盛,形成以還原為主、有機質豐富的砂泥巖建造。姚家組沉積時期地殼抬升、海平面下降,形成以干旱—半干旱為主的氣候環(huán)境,導致植被荒漠化,沉積物以紅色色調為主。這種后期較長時間的干旱或半干旱的炎熱古氣候條件,有利于蝕源區(qū)鈾的淋濾、遷移、進入下部還原地層,在青山口地層中還原沉淀富集成礦。
本次工作共收集到江橋—哈拉海一帶50份石油探井資料,內容包括錄井和綜合測井資料。將收集到的50個石油探井自然伽瑪曲線全部進行數(shù)字化處理,并且按照地質分層界線進行分段統(tǒng)計。將每層的自然伽瑪平均值作為該層自然伽瑪本底值,將讀數(shù)大于或等于3倍本底值作為該石油井的異常段,記錄異常段的強度和厚度(圖5);對該區(qū)50個石油探井自然伽瑪測井曲線篩查,篩選出存在鈾異常的探井18個,異常井呈近SN向帶狀展布,將這些異常段的位置與地質分層界線對比,發(fā)現(xiàn)江橋—哈拉海一帶鈾異常屬于同一層異常,位于青山口組,異常段巖性為灰色—灰白色細—中砂巖。
圖5 石油井自然伽瑪異常分布示意圖
本次工作選取了石油異常井(富28井)進行鉆探驗證,驗證孔ZK-U1與富28井相距5 m的距離,驗證結果為一礦化孔,鈾品位最高達0.012%(工業(yè)品位0.01%),厚2.8 m,含礦巖性為灰色細砂巖。
對比驗證井放射性測井解釋品位與石油井自然伽瑪極值,總體上可以判定石油測井自然伽瑪600 API可達工業(yè)品位0.01%,300 API可達異常品位0.005%,該標準可為后續(xù)石油井異常篩查提供依據(jù)。
對該異常段進行了取樣分析,w(U)為(32.20~99.40)×10-6,w(Th)為(6.87~10.70)×10-6,Th/U比值平均為0.15(表2);陸殼Th/U比值范圍為3.3~4.0。Th元素在地殼中相對穩(wěn)定,不易隨地下水流遷移;U元素易在氧化環(huán)境環(huán)境下變?yōu)閁6+隨地下水流遷移,因此地層中的Th/U比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層U元素的遷移特征。研究區(qū)青山口組砂體Th/U比值遠小于陸殼平均值,該砂體后期有大量的鈾遷入(處于鈾富集環(huán)境)。有機碳含量為0.12%~0.26%,平均值為0.17%;Fe3+/Fe2+比值為0.13~0.41,平均值為0.23,F(xiàn)e3+/Fe2+比值遠小于1,砂體有機質含量較高,處于氧化還原過渡環(huán)境。
表2 青山口組含礦砂體分析結果
利用HD-2004(γ+β)編錄儀對礦心進行全面掃描、測試,在放射性強度最高的地方采集3塊樣品進行電子探針分析。首先將選定的樣品制片后,放置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選擇好觀察區(qū)域,然后在電子探針下進行分析。
本實驗是在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測試所用儀器型號:EMX-SM7。實驗過程中參數(shù)選擇:電壓20 kV,電流1×10-8A,束斑1~5 μm,撿出角40°,溫度25℃,濕度50%。采用標準:GB/T 15245-2002GP/T。樣品預處理:用鍍膜材料制成靶作為陰極,樣品放在陽極上,在兩極之間加500~1000 V的電壓。預處理過程所用儀器型號為JEE420T,真空度8×10-2Pa,電流40 mA。預處理過程歷時3~4 h。
根據(jù)電子探針分析結果,研究區(qū)U元素的賦存形式主要為分散吸附和單礦物兩類,鈾礦物主要為鈾石、瀝青鈾礦,與松遼盆地北部的砂巖型鈾礦的賦存狀態(tài)[18]比較相似。對于兩種鈾的鈾的賦存狀態(tài)、鈾礦物類型所占鈾配分的比例關系研究,目前仍處于定性的研究狀態(tài),尚未定量研究各類型所占比例。
鈾含量相對較低的樣品電子探針分析結果顯示(圖6a),U元素基本以吸附形式存在,主要被有機碳、黏土、細粒充填物、碎屑礦物裂隙面、褐鐵礦等吸附。在較富礦石中電子探針檢測結果顯示(圖6b),U元素主要以鈾礦物形式產出,礦物類型包括鈾石和瀝青鈾礦,鈾礦物鑲嵌于黃鐵礦、炭屑、黑云母、綠泥石等早期礦物的解理、裂隙中。初步分析認為,黃鐵礦、炭屑、黑云母、綠泥石中的Fe2+、有機碳等能為U元素還原、沉淀營造良好的微環(huán)境,含氧、含鈾流體攜帶的U元素在這些礦物的解理、微裂隙中沉淀進而交代這些礦物和碎屑物。
圖6 鈾礦石電子探針背散射圖像
1)研究區(qū)鈾源豐富,具備斜坡構造,發(fā)育有利于砂巖型鈾礦富集的曲流河河道沉積,砂體厚度適中,分布廣泛,后期油氣作用為砂體提供了較好的還原環(huán)境。水文條件較好,具有滲入型自流水盆地特征,補-徑-排機制較完善,且頂?shù)變蓪蛹t色泥巖使含礦、含水層具備了穩(wěn)定的“泥-砂-泥”結構,具有較好的鈾礦成礦條件。
2)本次工作在盆地西部斜坡區(qū)江橋—哈拉海一帶收集石油鉆井資料發(fā)現(xiàn)了一批自然伽瑪異常井,異常強度較高,異常呈近SN向帶狀展布,并且在異常帶內進行鉆探驗證后發(fā)現(xiàn)了鈾礦化層。綜合顯示盆地西部斜坡區(qū)江橋—哈拉海一帶青山口組具有較好的鈾礦找礦前景,該礦化層的發(fā)現(xiàn),豐富了盆地西部斜坡區(qū)鈾礦找礦層位,對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鈾礦找礦具有重要意義。
3)驗證結果顯示石油測井自然伽瑪600 API可達工業(yè)品位0.01%,300 API可達異常品位0.005%,該標準可為后續(xù)石油井異常篩查提供依據(jù)。
4)電子探針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區(qū)U元素以吸附態(tài)和鈾礦物兩種狀態(tài)存在,鈾礦物主要為鈾石、瀝青鈾礦,無論是吸附態(tài)鈾還是鈾石、瀝青鈾礦都易被溶浸液帶走,說明研究區(qū)鈾礦具有地浸開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