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連懷
2020年冬月,天剛發(fā)亮。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職業(yè)中專教學樓前,一個瘦弱的女孩艱難地攙扶著一個行動不便的女孩緩緩走來。到了樓梯前,只見這個女孩微微彎下腰,攙扶著那個女孩一步步邁過72個臺階,進了四樓的音樂專業(yè)教室。冬天的早晨,寒氣逼人,透過燈光,可以清晰看見女孩額頭上細細的汗珠。
這個女孩就是一諾千金、六年如一日幫助殘疾同學的李婭新。
“有我在,你就能上學?!边@是李婭新對小穎說過的一句話。
小穎肢體二級殘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從小就成了父母的負擔,家里也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到了上初中時,眼看別的同學笑著、跳著走進校園,而自己卻因身患殘疾不能再走進普通校園。她常坐在家門口,黯然落淚。這一切,被路過她家門口的李婭新看在眼里。于是,她主動提出接送小穎上下學。
很多人都不理解:照顧殘疾同學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兩人非親非故的,李婭新能堅持下去嗎?誰也想不到,她這一幫扶就是初中整整三年。
進入博愛職專就讀時,學校和雙方家長都不放心讓李婭新再照顧小穎。因為就讀職專后需要住校,她一個人來照顧小穎,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讀初中時,兩人身高和體重差不多一樣,但現(xiàn)在由于發(fā)育的差異,李婭新明顯比小穎矮了一大截,也顯得瘦弱許多。李婭新母親很心疼她,生怕影響她的發(fā)育和學習,一直想讓她放棄這個原本不屬于她的“艱難任務”。
為照顧小穎的生活,學校專門把她倆的寢室調到一樓,還組成了一個幫扶小組,專門照顧小穎。但李婭新說:“還是讓我來吧,我最了解小穎的生活習慣?!?p>
就這樣,李婭新單薄的身軀又承擔起了照顧小穎的責任。她從來沒有講過什么豪言壯語,她只是把一個承諾融入了自己的生命。
因為一個承諾,博愛職專的校園里多了一對“姐妹花”。
一個步履蹣跚,搖搖晃晃;一個亦步亦趨,小心謹慎。每天六至八趟,每趟72級臺階,上上下下,來來回回……
李婭新處處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小穎。她替小穎打水洗漱,為她排隊買飯,扶她散步上課,兩人朝夕相伴、情同姐妹。寢室里,兩人睡上下鋪。教室里,兩人坐同桌。去廁所時,小穎蹲的時間長了,血液流通不暢,雙腿麻木站不起來,李婭新就會吃力地把身高一米六的小穎抱起來,幫她穿衣提褲。冬天的晚上,行動不便的小穎脫衣服都很吃力,要彎腰脫掉棉鞋更是艱難,李婭新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幫她把笨重的鞋子脫掉,然后是端熱水,修剪指甲,倒洗腳水,鋪好被子。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六年來,無論是滴水成冰的嚴冬,還是烈日炎炎的酷暑,李婭新堅持用柔弱的身軀攙扶著和自己同歲的小穎,不離不棄,形影不離,風雨無阻。兩人攙扶相依的身影成了學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命運對小穎已經(jīng)很不公平,已讓她失去了飛翔的翅膀,我不能再讓她喪失信心和勇氣?!边@是李婭新在日記里寫的一句話。為了這個樸素的念頭,六年來,她基本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六年的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記錄了一種最感人的守護。
心中擁有一朵美麗的花,便擁有了整個春天。由于有李婭新相伴,小穎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變得陽光開朗、自信從容。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由原來的中等生變成了優(yōu)等生。
“記得你的笑,記得你的好,你讓世界更美好……”2020年畢業(yè)匯演會上,李婭新和小穎創(chuàng)作了情景劇《姐妹花》。當帷幕徐徐拉開,當音樂緩緩響起,李婭新推著輪椅上的小穎,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用舞蹈語言把一種人間真情演繹得淋漓盡致,成為最勵志的校園版“千手觀音”。
故事還在延續(xù),真情仍在演繹。李婭新的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人,溫暖了無數(shù)顆心靈。博愛縣教體局組織了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邀請她為全縣師生演講。師生倍感震撼和鼓舞,許多人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也從中汲取了前進的力量。
文明之花,絢麗綻放;不是親人,卻情同姐妹。李婭新在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上起舞和歌唱,用自己樸素的感情和無私的真情譜寫了一首真愛的贊歌。這是一種美的傳承,是志愿者精神的升華,更是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怒放!
(責任編輯:吳維滿)